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曲敬镭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的泡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39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7
一种全自动的泡茶机,泡茶机包括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泡茶壶体组件、内置水箱的饮茶机本体及其自动补水水泵组件;泡茶壶体组件包括盛水容器、可移动式茶叶容器及用于饮茶机本体的相应模块连接的电子信号插接件、电流插接件及水流插接件,饮茶机本体内设有经过磁力非接触推动可移动式茶叶容器上下移动的电机模块,自动补水水泵组件与水箱连接,水箱与盛水容器连接通过水流插接件连接,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置于饮茶机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的泡茶机,实现了插接式连接泡茶壶体组件同时具备了自动或半自动式泡茶的功能,悬挂式显示和控制模块以活动方式安装在饮茶机本体上,以便于实现模块插接或分离功能。以便于实现模块插接或分离功能。以便于实现模块插接或分离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的泡茶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日用品的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的泡茶机。

技术介绍

[0002]饮茶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茶叶除了具有特殊香气外,还具有许多保健功效。喝茶可以防止人体内胆固醇升高,有防治心肌梗塞的作用,茶多酚还能清除机体过量的自由基,抑制病原菌。此外,喝茶还有提神、消除疲劳、抗菌等作用,因此,喝茶受到众多人的喜爱。
[0003]传统的泡茶方法,一般是由烧水、泡茶、倒茶多个步骤组成,有时还要随时向杯中添茶。这样的场景,即使是有一定的文化和传统元素,对习惯现代生活的多数人来说并不方便。除了便利因素之外,传统的泡茶方法难以确保不同品种的茶叶和冲泡序次所应该对应的水温和冲泡时间,对泡茶的手法要求较高且比较烦琐,在日常生活中较难确保最终茶水的质量和口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步使用各种家用设备,包括各种专用泡茶机代替直接用水杯或茶壶浸泡茶叶的泡茶方式,以改善便利性、节省时间。但现有技术的饮茶机的功能有限,功能不够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够高,水温及冲泡时间的控制不完全。除此之外,也无法消除茶叶中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问题。
[0004]传统的泡茶方法具有传统茶文化的仪式文化内蕴,全自动泡茶方法在保证有效消除农药残留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为人们泡茶提供便利,但往往传统的泡茶方法与全自动泡茶方法不可兼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全自动的泡茶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泡茶方法与全自动泡茶方法不可兼得的问题,融合有效消除农药残留功能,实现了插接式连接泡茶壶体组件,同时具备了自动式泡茶与半自动式泡茶的功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的泡茶机,泡茶机包括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泡茶壶体组件、内置水箱的饮茶机本体及其自动补水水泵组件;泡茶壶体组件包括盛水容器、可移动式茶叶容器及用于饮茶机本体的相应模块连接的电子信号插接件、电流插接件及水流插接件,所述的饮茶机本体内设有由磁力非接触推动可移动式茶叶容器上下移动的电机模块,自动补水水泵组件与水箱连接,水箱与盛水容器连接通过水流插接件连接,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置于饮茶机本体上。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泡茶壶体组件通过电子信号插接件、电流插接件及水流插接件与饮茶机本体连接,通过插接式连接泡茶壶体组件同时具备了自动式泡茶与半自动式泡茶的功能,当泡茶壶体组件连接饮茶机本体时是自动式泡茶,当泡茶壶体组件与饮茶机本体分离时实现半自动泡茶;饮茶机本体中的电机模块通过磁力非接触带动泡茶壶体组件中的可移动式茶叶容器上下移动,从而控制茶叶浸泡时间;自动补水水泵组件与水箱连接,当水箱内水位较低时自动补水水泵组件为水箱自动补水。
[0008]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以悬挂方式安装在饮茶机本体上,以便于实现泡茶壶体组件与饮茶机本体的插接或分离。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以悬挂方式安装在饮茶机本体之上,不与泡茶壶体组件接触,以便于实现泡茶壶体组件与饮茶机本体的插接或分离功能。
[0010]电机模块包括减速电机、传动螺杆、以及第二磁性元件,可移动式茶叶容器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减速电机连接传动螺杆,第二磁性元件设在传动螺杆上,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配合,通过磁力非接触传输动力。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减速电机控制传动螺杆上下移动,实现第二磁性元件上下移动,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配合,从而实现减速电机经过磁力非接触推动可移动式茶叶容器上下移动,从而控制可移动式茶叶容器沉入或脱离水面,用以精准控制冲泡时间,并可从泡茶壶体组件拆离,并便于添加、去除茶叶或清洗。
[0012]泡茶壶体组件的内侧壁面设有导轨,可移动式茶叶容器安装于导轨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移动式茶叶容器安装于导轨上,对可移动式茶叶容器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
[0014]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包括出水口,盛水容器与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的水流通路之间设有离子消毒器,盛水容器内的液体经过离子消毒器流至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的出水口。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盛水容器内的液体经过离子消毒器流至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的出水口,去除冲泡完成后的茶水中的农药残留物质。
[0016]饮茶机本体底部安装有漏水传感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饮茶机本体底部安装有漏水传感器,以自动监控和防止机器内部漏水状况。
[0018]饮茶机本体包括加水单向阀、以及注水单向阀,注水单向阀设于水箱与自动补水水泵组件的连接处,使自动补水水泵组件的液体单向流入水箱,加水单向阀设于水箱与泡茶壶体组件的连接水路中,使水箱的液体单向流入泡茶壶体组件。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水单向阀用于防止水流从泡茶壶体组件倒流至饮茶机本体中的水箱,注水单向阀用于防止水流从饮茶机本体中的水箱倒流至饮用水源。
[0020]饮茶机本体包含电子信号接收件、电流接收件和水流接收件,泡茶壶体组件的电子信号插接件、电流插接件、水流接插件分别依序与电子信号接收件、电流接收件、水流接收件相互一一对应,且可相互插接或分离。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泡茶壶体组件的电子信号插接件、电流插接件、水流接插件分别与饮茶机本体的电子信号接收件、电流接收件、水流接收件相互一一对应,可相互插接或分离,以同时分别测量和控制电子信号、传输电流和水流,实现全自动和半自动泡茶流程。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饮茶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自动补水水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茶壶体组件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的茶壶体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的可移动式茶叶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的电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1.1、液晶触摸屏;1.2、按键;1.3、输入输出电路板;1.4、触动开关;1.5、LED指示灯;1.6、出水口;2、泡茶壶体组件;2.1、盛水容器;2.2、可移动式茶叶容器;2.2.1、第一磁性元件;2.3、电子信号插接件;2.4、电流插接件;2.5、水流插接件;2.6、加热元件;2.7、测温元件;2.8、电子水位计;2.9、导轨;3、饮茶机本体;3.1、加水单向阀;3.2、注水单向阀;3.3、电流接收件;3.4、电子信号接收件;3.5、水流接收件;3.6、水箱水位传感器;3.7、容积式水泵;4、自动补水水泵组件;4.1、电子信号接插头;4.2、补水水流接插头;4.3、进水管;4.4、补水水泵;5、水箱;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泡茶机包括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1)、泡茶壶体组件(2)、内置水箱(5)的饮茶机本体(3)及其自动补水水泵组件(4);所述的泡茶壶体组件(2)包括盛水容器(2.1)、可移动式茶叶容器(2.2)及用于饮茶机本体(3)的相应模块连接的电子信号插接件(2.3)、电流插接件(2.4)及水流插接件(2.5),所述的饮茶机本体(3)内设有由磁力非接触推动可移动式茶叶容器(2.2)上下移动的电机模块(6),所述的自动补水水泵组件(4)与水箱(5)连接,所述的水箱(5)与盛水容器(2.1)连接通过水流插接件(2.5)连接,所述的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1)置于饮茶机本体(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式显示和控制系统(1)以悬挂方式安装在饮茶机本体(3)上,以便于实现泡茶壶体组件(2)与饮茶机本体(3)的插接或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模块(6)包括减速电机(6.1)、传动螺杆(6.2)、以及第二磁性元件(6.3),所述的可移动式茶叶容器(2.2)包括第一磁性元件(2.2.1),所述的减速电机(6.1)连接传动螺杆(6.2),所述的第二磁性元件(6.3)设在传动螺杆(6.2)上,所述的第一磁性元件(2.2.1)与第二磁性元件(6.3)配合,通过磁力非接触传输动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敬镭
申请(专利权)人:曲敬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