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35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6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包括支座底座,以及分别与支座底座的顶部相连接的定位件和固定件,支座底座具有容置线束的容置槽,支座底座包括水平段和折弯段,定位件与水平段相连接,固定件与折弯段相连接,所述定位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支座底座为单独的结构。支座底座具有水平段和折弯段,能够通过折弯段来对线束进行引导,使得线束能够沿折弯段的弯折方向进行延伸,防止线束杂乱导致的线束打结缠绕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车辆内部空间的占用,使得车辆的内部空间更加整洁;由于固定支座通过定位件和固定件两个单独的结构来对线束进行固定,能够通过分体结构的设置方式,来便于进行加工和装配,进而进一步节省装配空间。装配空间。装配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新能源汽车因为其行驶过程中输送,节能,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优点,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随着新能源商用车的普及,整车功能技术的不断提升,装配的高压线束数量逐步增加,在新能源车辆的中,需要设置大量的高压线束来连接各个系统和电路,油由于车内空间有限,线束数量过多,导致各个系统之间的线束交叉问题严重,容易导致线束晃动和打结的情况发生,为满足整车功能要求,主机厂对线束的安装、固定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对于高压线束的固定,传统的设置方式大多采用尼龙扎带或者管架来对线束进行捆绑或者夹持,来降低线束的晃动和打结现象,但是,由于扎带和管架自身强度较低,难以长期有效的进行固定,并且,由于部分线束的截面积过大,如50平方毫米的高压线束,其难以进行弯折,采用扎带或管架的方式,难以对线束的布置方向进行引导,对车体的内部空间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占用。
[0004]对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固定支座来对线束进行固定,其一般设置有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底座对线束进行承载,另一部分对线束进行盖合,以固定线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支座,为了尽可能的节省安装空间,大都结构较小,虽然能够对线束进行良好的固定,但难以对线束的布置方向进行引导,此外,也有部分固定支座采用较长的,具有一定弯曲角度的底座来对线束进行固定和引导,但是,其占用的空间较大,并且对底座进行盖合的部分由于车辆内部空间有限,难以进行安装和装配,影响车内的其他结构的布置。
[0005]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以解决现有技术固定支座定位效果差,难以对线束进行方向的引导,线束容易打结并且占用车内空间大的问题。
[0007]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包括支座底座,以及分别与支座底座的顶部相连接的定位件和固定件,支座底座具有容置线束的容置槽,支座底座包括水平段和折弯段,定位件与水平段相连接,固定件与折弯段相连接,所述定位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支座底座为单独的结构。
[0009]优选地,支座底座设置有进线端,进线端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部,定位件设置有与安装部相对应的第一配合部。
[0010]优选地,进线端与定位件相连接,安装部与第一配合部均设置有定位孔。
[0011]优选地,安装部和第一配合部两者之一设置有凹槽,两者之另一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定位柱。
[0012]优选地,支座底座设置有出线端,出线端的两侧设置有定位部,固定件的两侧设置有与定位部相适配的第二配合部。
[0013]优选地,出线端的侧壁和固定件的内壁连接,出线端的侧壁和固定件的内壁均设置有安装孔。
[0014]优选地,固定件的两侧向支座底座凸出有抵顶部,抵顶部能够与支座底座的侧壁相抵接,且固定件的安装孔与第二配合部设设置于抵顶部内壁。
[0015]优选地,定位部为凸块,第二配合部为滑槽,凸块朝向滑槽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
[0016]优选地,容置槽设置有第一弧形部,定位件和固定件均设置有与第一弧形部相适配的第二弧形部,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围合形成线束通道。
[0017]优选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小于线束的半径,以保障第一弧形部与线束过盈配合。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0019]1.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其设置具有容置槽的支座底座,来对线束进行收纳和定位,并通过在支座底座的顶部设置定位件和固定件,定位件和固定件均能够与支座底座相连接,来对容置槽内的线束进行固定和保护;并且,由于支座底座具有水平段和折弯段,能够通过折弯段来对线束进行引导,使得线束能够沿折弯段的弯折方向进行延伸,防止线束杂乱导致的线束打结缠绕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车辆内部空间的占用,使得车辆的内部空间更加整洁,便于其他结构的设置;进一步地,由于固定支座通过定位件和固定件两个单独的结构来对支座底座中的线束进行固定,也就是说支座底座、定位件和固定件三者为三件独立结构,能够通过分体结构的设置方式,来便于进行加工和装配,并且能够优化现有技术中盖体过大导致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进而进一步节省装配空间。
[0020]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申请通过在进线端的两侧设置安装部,并在定位件处设置与安装部相适配的第一配合部,一方面能够使得定位件安装于支座底座的进线端处,来对线束进行固定,对线束起到定位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在安装部和第一配合部处设置定位孔,能够将定位件和支座底座进行固定,保障两者连接紧密性的同时,能够通过定位孔来将定位件和支座底座与车体的内部空间相连,如车架、车内板等结构,进而来对整个固定支座进行定位,便于对固定支座进行装配,提高对线束的固定和定位效果。
[0021]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申请通过在安装部和第一配合部两者之一设置凹槽,两者以另一设置定位柱,来通过凹槽和定位柱的插接配合,使得定位件和固定支座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定位柱和凹槽的插接,能够起到定位效果,使得两者在正常插入时,保障定位件和支座底座的定位孔对齐,以便于定位件和支座底座的固定,提高对固定支座的定位效果。
[0022]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申请通过在出线端与固定件相连接,能够通过固定件与安装件两者来对放置于固定支座的线束的两端进行固定,放置线束脱出容置槽的现象发生,并且,通过在固定件和出线端分别设置定位部和第二配合部,能够使得出线端与定位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此外,通过在固定件和出线端的侧壁都设置有安装孔,以此来进一步对两者进行锁定,防止两者之间发生偏斜或脱离的现象,对线束进行定位。
[0023]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申请通过设置固定件具有向支座底座凸出的抵顶部,并通过抵顶部与支座底座的侧壁抵接,能够便于支座底座和固定件之间的装配,并通过抵顶部与支座底座侧壁的抵接来提高支座底座和固定件的连接紧密性;此外,通过
设置定位部为凸块,第二配合部为滑槽,能够通过凸块与滑槽的配合,来对固定件和出线端进行固定,能够在凸块与滑槽配合后,保障安装孔的对齐,提高固定支座的定位效果;并且,通过在设置凸块具有导向面,一方面便于凸块与滑槽之间的装配,提高两者之间装配的紧密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导向面的设置,能够降低凸块与滑槽进行插接时,两者之间因碰撞造成的磨损,可以使得凸块与滑槽之间的装配更加顺畅,提高安装效果。
[0024]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申请通过在容置槽中设置第一弧形部,来通过弧形结构对线束进行包裹和容置,能够降低对线束造成的磨损,并且,通过在固定件和定位处都设置第二弧形部,来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配合下,围合形成线束通道,以此来对线束进行固定和引导,便于对线束进行定位的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包括支座底座,以及分别与所述支座底座的顶部相连接的定位件和固定件,所述支座底座具有容置线束的容置槽,所述支座底座包括水平段和折弯段,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水平段相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折弯段相连接,所述定位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支座底座为单独的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底座设置有进线端,所述进线端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定位件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相对应的第一配合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与所述定位件相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均设置有定位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第一配合部两者之一设置有凹槽,两者之另一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定位柱。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线束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底座设置有出线端,所述出线端的两侧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固定件的两侧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玲艳王爱兵毛金梁乌一鹏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