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粉尘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310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间粉尘处理方法,包括设在车间仓顶的多级除尘装置,多级除尘装置包括沿通风管道依次连接的进气口、一级过滤机构、二级过滤机构、第一风机、三级过滤机构、第二风机和出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级过滤,过滤布袋逐渐密集,经过多个过滤机构,含尘气体中的废料粉尘被高效收集;此外分级过滤能够避免传统单级过滤时大颗粒粉尘废料直接对布袋造成破坏,从而降低除尘失效概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间粉尘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
,具体为一种车间粉尘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材料加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污染物,其中机制砂车间的粉尘普遍通过布袋除尘装置和高排气筒实行有组织排放,砂浆搅拌生产车间的粉尘经集气管道引至配套的仓顶除尘器收集处理后于厂区无组织排放,经自然沉降后,沉降粉尘清扫后作为砂浆产品的一部分,现有的仓顶除尘器多采用传统的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如专利CN214972528U公开了一种布袋除尘器,利用除尘滤袋过滤气体中的灰尘;专利CN208493576U公开了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器,利用滤袋组件对含尘气体进行净化;上述布袋除尘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单一的布袋进行除尘很容易堵塞布袋,虽然设有反吹装置清灰,但应用于大型生产车间时,大量的灰尘直接进行布袋除尘,可能对布袋造成损坏造成除尘效率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安全高效的布袋除尘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间粉尘处理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一种车间粉尘处理方法,包括设在车间仓顶的多级除尘装置,多级除尘装置包括沿通风管道依次连接的进气口、一级过滤机构、二级过滤机构、第一风机、三级过滤机构、第二风机和出气口;
[0005]所述一级过滤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一壳体内壁连接的挡灰百叶,挡灰百叶将第一壳体内部分为第一除尘室和第一净气室;
[0006]所述二级过滤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侧连接的固定板及第二壳体内的滤筒,固定板上开有通孔与滤筒配合,固定板将第二壳体内部分为第二除尘室和第二净气室;
[0007]所述三级过滤机构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三壳体内的布袋除尘器,第三壳体内壁设有布袋支撑板,布袋支撑板设有通孔用于安装布袋除尘器,布袋支撑板将第三壳体内部分为第三除尘室和第三净气室,第三壳体外壁安装有压差开关,压差开关的高气压检测端用于检测第三除尘室,低气压检测端检测第三净气室,压差开关与第一风机开关、第二风机开关、电磁阀联动;
[0008]车间除尘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一: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开启,一级过滤机构、二级过滤机构和三级过滤机构内部均产生负压,进气口吸入封闭车间的含尘气体;
[0010]步骤二:含尘气体沿通风管道进入第一除尘室,在惯性作用下含尘气体中粗颗粒粉尘与挡灰百叶碰撞落入第一壳体底部的灰斗中,含尘气体进入第一净气室,完成第一次除尘;
[0011]步骤三:含尘气体离开第一净气室沿通风管道进入第二除尘室,含尘气体经滤筒过滤后进入第二净气室,完成第二次除尘;
[0012]步骤四:含尘气体离开第二净气室沿通风管道进入第三除尘室,含尘气体经布袋除尘器过滤后进入第三净气室,完成第三次除尘,含尘气体在第二风机的吸附下沿通风管道从出气口排出,回到封闭车间;
[0013]步骤五:压差开关检测到第三除尘室与第三净气室压差超过设定值,压差开关断开,联动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开关断开,反冲装置的电磁阀和二级过滤机构的振动电机启动,则细布袋膨胀清灰、滤筒振动粗布袋清灰;
[0014]步骤六:设定清灰时间,完成清灰后继续执行步骤一,形成工作循环。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经过多个过滤机构,含尘气体中的废料粉尘被高效收集;此外分级过滤能够避免传统单级过滤时大颗粒粉尘废料直接对布袋造成破坏,从而降低除尘失效概率。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底部均连接有灰斗,灰斗底部连接有泄灰阀。
[0017]进一步,所述挡灰百叶包括连接在第一壳体内侧壁若干平行挡板,所述挡板与水平面夹角为60

90度。
[0018]有益效果:利用惯性原理,使含尘气体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先与挡灰百叶碰撞进而沉降,避免对后面的过滤装置造成破坏。
[0019]进一步,所述滤筒顶部设有骨架,第二壳体顶部外设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的传动轴与骨架转动连接;所述滤桶包括内层的网状支架和外层的粗布袋。
[0020]有益效果:通过机械振动对滤筒清灰,保证滤筒的过滤效率。
[0021]进一步,所述三级过滤机构还包括反冲装置,反冲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壳体外壁的储气罐,与储气罐相连通的电磁阀,与所述电磁阀相连通的反吹管,所述反吹管平行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右端穿入壳体内,反吹管位于壳体内的管壁上开设有吹嘴,所述吹嘴伸入布袋除尘器中;布袋除尘器包括布袋架及套在布袋架外侧的细布袋,所述细布袋的布料网隙小于所述粗布袋。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级过滤机构的结构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级过滤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进气口1、通风管道11、一级过滤机构2、第一壳体21、挡灰百叶22、第一除尘室23、第一净气室24、二级过滤机构3、第二壳体31、固定板32、滤筒33、粗布袋331、网状支架332、骨架333、振动电机34、传动轴341、第二除尘室35、第二净气室36、第一风机4、三级过滤机构5、第三壳体51、反冲装置52、储气罐521、电磁阀522、反吹管523、吹嘴524、布袋支撑板53、布袋除尘器54、压差开关55、第三除尘室56、第三净气室57、第二风机6、出气口7、支撑柱8、灰斗9、泄灰阀91。
[0027]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0028]一种车间粉尘处理方法,包括设在车间仓顶的多级除尘装置,多级除尘装置包括沿通风管道11依次连接的进气口1、一级过滤机构2、二级过滤机构3、第一风机4、三级过滤机构5、第二风机6和出气口7。
[0029]所述一级过滤机构2包括第一壳体21及第一壳体21内的挡灰百叶22,第一壳体21底部设有灰斗9和支撑柱8,灰斗9下方连接有泄灰阀91挡灰百叶22由至少四块挡板平行安装在壳体侧壁形成,挡板与水平面夹角为60

90度,挡板将第一壳体21内部分为第一除尘室23和第一净气室24;
[0030]如图2所示,所述二级过滤机构3包括第二壳体31及第二壳体31内的滤筒33,第二壳体31底部设有泄灰阀91和支撑柱8,第二壳体31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2,固定板32开有通孔与滤筒33配合,所述滤筒33本体包括内层的网状支架332和外层的粗布袋331,粗布袋331选用常温滤料550g/m2的涤纶针刺毡;滤筒33本体底部封闭顶部开口,开口处网状支架332侧壁固定连接有车辐条状的骨架333,骨架333中心设有圆环;第二壳体31顶部外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34,振动电机34的传动轴341竖直向下,传动轴341上套设有轴承,轴承外径与圆环过渡配合,振动电机34工作时通过传动轴341和骨架333带动滤筒33本体振动;第二壳体31内部固定板32下方空间记为第二除尘室35,固定板32上方空间记为第二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间粉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车间仓顶的多级除尘装置,多级除尘装置包括沿通风管道依次连接的进气口、一级过滤机构、二级过滤机构、第一风机、三级过滤机构、第二风机和出气口;所述一级过滤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一壳体内壁连接的挡灰百叶,挡灰百叶将第一壳体内部分为第一除尘室和第一净气室;所述二级过滤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侧连接的固定板及第二壳体内的滤筒,固定板上开有通孔与滤筒配合,固定板将第二壳体内部分为第二除尘室和第二净气室;所述三级过滤机构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三壳体内的布袋除尘器,第三壳体内壁设有布袋支撑板,布袋支撑板设有通孔用于安装布袋除尘器,布袋支撑板将第三壳体内部分为第三除尘室和第三净气室,第三壳体外壁安装有压差开关,压差开关的高气压检测端用于检测第三除尘室,低气压检测端检测第三净气室,压差开关与第一风机开关、第二风机开关、电磁阀联动;车间除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开启,一级过滤机构、二级过滤机构和三级过滤机构内部均产生负压,进气口吸入封闭车间的含尘气体;步骤二:含尘气体沿通风管道进入第一除尘室,在惯性作用下含尘气体中粗颗粒粉尘与挡灰百叶碰撞落入第一壳体底部的灰斗中,含尘气体进入第一净气室,完成第一次除尘;步骤三:含尘气体离开第一净气室沿通风管道进入第二除尘室,含尘气体经滤筒过滤后进入第二净气室,完成第二次除尘;步骤四:含尘气体离开第二净气室沿通风管道进入第三除尘室,含尘气体经布袋除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小荣何善媛汪玲覃鸿钰马宁赵亮许西安刘丽萍陈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环科源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