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10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其包括两个电缆单元,两个所述电缆单元相邻、相连设置;所述电缆单元包括:圆形的绞合导体;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绞合导体构成绝缘线芯;护套层,所述护套层包覆所述绝缘层构成电缆单元;所述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还包括连接筋,两个所述的电缆单元并列设置并由连接筋相连。本申请的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即可作为一个完整回路安装敷设,也可按线路需求自由随意分离作为单芯电缆安装敷设,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可靠性和安装敷设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施工成本。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施工成本。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光伏发电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光伏发电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
[0003]同时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与传统的具有调节能力的电源如火电、水电相比,需要额外自建(购买)系统调峰资源或直接承担较高的信用成本。随着电力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能源将必然会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因此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电价跟原来的保障性收购会有很大的变化,对于光伏发电而言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而决定发电成本的关键因素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价格和发电效率。因此高效率、低成本是当前光伏发电领域的重要工作和必须实现的目标。
[0004]光伏发电中光伏组件的成本约占总投资成本的一半。因此,如何在光伏电缆结构设计和选材方面实现突破,降低电缆采购成本,同时减少安装接线环节、节约安装敷设成本、提高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传输效率,满足容量不断增加的光伏发电系统需求,是当前形式下光伏发电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其包括两个电缆单元,两个所述电缆单元相邻、相连设置;所述电缆单元包括:
[0008]圆形的绞合导体;
[0009]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绞合导体构成绝缘线芯;
[0010]护套层,所述护套层包覆所述绝缘层构成电缆单元;
[0011]所述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还包括连接筋,两个所述的电缆单元并列设置并由连接筋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绞合导体为铝合金软导体,所述铝合金软导体的材质优选为AA8176,其最大电阻率为0.028264Ω
·
mm2/m,20℃体积导电率不小于61.0%IACS,采用铝合金导体设计,可降低电缆采购成本约40%,减轻电缆重量约30%,进一步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施工成本。
[0013]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125℃辐照交联高电性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料,其20℃体积电阻率不小于5.0
×
10
14
Ω
·
cm,击穿电压不小于30kV/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按DC3000V设计,绝缘层的标称厚度设计为1.2mm,可经受9.0kV,5min的工频电压试验不击穿。
[0015]进一步地,所述护套层的材质为125℃辐照交联高电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料,其20℃体积电阻率不小于5.0
×
10
13
Ω
·
cm,击穿电压不小于25kV/mm。
[0016]进一步地,连接两个并列设置的电缆单元的所述连接筋与护套层为同种材料经一次工艺挤出完成。
[0017]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采用数字作为回路标识,每个电缆单元的绝缘采用颜色作为极性标识,利于安装敷设时分组和现场维护查找,清晰、方便、快捷。
[0018]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的电压等级为DC3000V。
[0019]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的应用,所述的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应用于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直流侧组件与组件之间、组串之间及组串至直流配电箱(汇流箱)和逆变器之间的电缆。
[0020]本申请的绞合导体采用的是AA8176铝合金软导体,其配方体系里添加了除铝以外的多种微量元素(如硅、铁、锌、铜镁等),有效提高了铝合金导体的高温电阻稳定性、抗蠕变性和柔韧性,确保铝合金导体电缆在实际应用时的安全可靠性达到铜电缆水平;同时,铝合金导体成本低、重量轻,即可降低电缆成本又使运输及安装敷设更为方便和快捷。
[0021]本申请的绝缘层和护套层均采用125℃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高电性聚烯烃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科学合理的绝缘结构设计能够满足光伏发电DC3000V系统的运行要求,线路运行安全可靠;其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耐酸碱、耐盐雾的侵蚀能力,可适应野外恶劣环境长期敷设,如沙漠高温、高寒地区、滩涂草原、潮湿及盐雾地区使用,同时还具有抵御紫外线辐射和臭氧侵蚀的功能。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有益效果为:
[0023]与传统光伏发电线路设计采用单芯DC1500V光伏电缆相比,本申请的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即可作为一个完整回路(一正一负)安装敷设,也可按线路需求自由随意分离作为单芯电缆安装敷设,电缆可采用数字作为回路标识,每个电缆单元的绝缘采用颜色作为极性标识,利于安装敷设时分组和现场维护查找,清晰、方便、快捷,方便了线路识别,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可靠性和安装敷设效率;采用DC3000V高电压等级设计有效提高了线路传输效率并满足发电容量不断增大的光伏电站建设需求;采用铝合金导体设计,可降低电缆采购成本约40%,减轻电缆重量约30%,进一步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绝缘层挤压式模芯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绝缘层挤压式模套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护套层两芯挤压式模芯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为侧视图,图4B为主视图;
[0028]图5为护套层两芯挤压式模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C为侧视图,图5D为主视图。
[0029]图中,1

绞合导体,2

绝缘层,3

护套层,4

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说明。
[0031]如图1所示,一种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其包括圆形的绞合导体;包
覆所述绞合导体的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两个所述绝缘线芯并列设置;包覆并列设置的两个所述绝缘线芯的护套构成两个并列设置的电缆单元;连接两个并列设置的电缆单元的连接筋。
[0032]进一步地,所述的绞合导体为铝合金软导体,所述铝合金软导体的材质优选为AA8176,其最大电阻率为0.028264Ω
·
mm2/m,20℃体积导电率不小于61.0%IACS,采用铝合金导体设计,可降低电缆采购成本约40%,减轻电缆重量约30%,进一步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施工成本。所述AA8176铝合金材质,其化学成分为:硅元素含量不超过0.03%~0.15%,铁元素为0.40%~1.0%,锌不超过0.10%,其他元素的总和不超过0.15%、单个不超过0.05%,其余为铝;优选地,其化学成分为:硅元素含量不超过0.05%,铁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电缆单元,两个所述电缆单元相邻、相连设置;所述电缆单元包括:圆形的绞合导体;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绞合导体构成绝缘线芯;护套层,所述护套层包覆所述绝缘层构成电缆单元;所述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还包括连接筋,两个所述的电缆单元并列设置并由连接筋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合导体为铝合金软导体,所述铝合金软导体的材质为AA8176,其最大电阻率为0.028264Ω
·
mm2/m,20℃体积导电率不小于61.0%IAC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料,其20℃体积电阻率不小于5.0
×
10
14
Ω
·
cm,击穿电压不小于30kV/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芯可分离型铝合金导体光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按DC3000V设计,绝缘层的标称厚度设计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帅翟立锋王怡瑶仲月杨婷王剑飞景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双登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