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92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线,包括多节电缆外保护层,多节电缆外保护层沿着电缆长度方向等距布设,每节电缆外保护层的一侧均形成一个外径大于电缆外保护层的活塞部,每节电缆外保护层的另一侧均形成一个外径大于电缆外保护层的固定部,电缆外保护层的内壁环绕一圈等距设置有多根凸起的支撑条;多个电缆连接套,每个电缆连接套的内部均开设一个两端开口的活动腔,每节电缆外保护层的两端分别装入至两侧的电缆连接套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缆线在埋设后,可以通过牵拉方式判断是否电缆表层存在破损,并在牵拉后,破损位置处进行一个内部的临时隔离封闭,给抢修带来更多的时间,有效应对紧急情况下的电缆保护。情况下的电缆保护。情况下的电缆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电缆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电缆线。

技术介绍

[0002]电缆、光缆、线缆等是常用的传输件,这类传输件布设后,跨度长,且很多时候是埋设在管道中的,因此检修不便。而缆线一般包括了内部的芯线与外部的外保护层,为了更好的保护芯线,防止因为芯线断裂造成的严重损失,对于外保护层的各类参数要求都很高,但是埋设在深处的缆线,会因为各种问题存在线缆保护层被破坏的情况,如外力的切割、老鼠的撕咬、老化、扭转等等,都会导致线缆保护层的损坏,而由于缆线布设的环境复杂,跨度区域较大,很难及时发现线缆保护层的损坏;
[0003]当线缆保护层损坏或者开裂后,即使没有伤及内部芯线,但是时间久后,也会加速内部芯线的老化,外部的灰尘、湿气、腐蚀性物质等都会通过破损的位置处进入,导致内部芯线的加速损坏,而缆线布设的环境也限制了工作人员很难对其进行一个方便的检修,也无法实现一个应急的临时保护措施,故针对上述问题,急需一种线缆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电力电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缆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节电缆外保护层(1),多节电缆外保护层(1)沿着电缆长度方向等距布设,每节电缆外保护层(1)的一侧均形成一个外径大于电缆外保护层(1)的活塞部(14),每节电缆外保护层(1)的另一侧均形成一个外径大于电缆外保护层(1)的固定部(18),电缆外保护层(1)的内壁环绕一圈等距设置有多根凸起的支撑条(41),芯线(6)组件装入至各支撑条(41)之间围绕形成的环形支撑腔内;多个电缆连接套(2),每个电缆连接套(2)的内部均开设一个两端开口的活动腔(17),活动腔(17)的两端开口均形成一个限位挡环,每节电缆外保护层(1)的两端分别装入至两侧的电缆连接套(2)中;其中,活塞部(14)与电缆连接套(2)的活动腔(17)密封接触,且活塞部(14)一侧与电缆连接套(2)的限位挡环之间形成第一气密腔(30);固定部(18)与电缆连接套(2)的限位挡环固定连接;芯线(6)组件密封穿过各电缆外保护层(1),此时在电缆外保护层(1)内形成一个第二气密腔(50),所述第一气密腔(30)与第二气密腔(50)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每根支撑条(41)的两侧靠近芯线(6)组件的位置各开设一个凹槽(425),凹槽(425)底面均设置一弹性折弯部(42),弹性折弯部(42)在自然状态时撑开,并使得相邻支撑条(41)之间的弹性折弯部(42)互相接触,以此在芯线(6)组件的外部形成一圈的内隔离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每根支撑条(41)的两侧均设置有旋转扣(9),将弹性折弯部(42)折弯并扣入至凹槽(425)内,利用旋转扣(9)限制弹性折弯部(42)弹性撑开;所述弹性折弯部(42)包括弹性连接部(423)与隔离部(421),弹性连接部(423)用于将支撑条(41)与隔离部(421)弹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扣(9)设置在各支撑条(41)的一侧,隔离部(421)在与凹槽(425)折弯扣合时,其与凹槽(425)的接触面之间通过凹凸点(422)结构定位装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点(422)结构包括设置在隔离部(421)上的橡胶凸点(422),以及开设在凹槽(425)面上的凹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智伟黄俊伟黄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广思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