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55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包括提压杆,提压杆下部两侧铰接二力杆一端,二力杆另一端铰接弹簧压缩杆一端,压簧设置在弹簧压缩杆上且靠近二力杆一端,并固定在弹簧压缩杆上;弹簧压缩杆能够在下壳体的水平内腔内沿弹簧压缩杆轴向移动;提压杆上、下移动时能够拉动二力杆运动,二力杆能拉动弹簧压缩杆沿自身轴向移动。结构简单可靠,机构压紧锁闭稳定。压紧锁闭稳定。压紧锁闭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定位机构设计
,尤其涉及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大型装备的转运过程中,通常需要有外包装框架对大型设备进行安装固定以便实现转运,同时在外包装框架上通常会有定位孔,以便实现吊运,例如大型集装箱等。
[0003]圆柱形截面或类圆柱异形面的吨级装备的外挂转运框架主要由低面托盘、左摆臂、右摆臂等组成,底面托盘主要用于承载吨级装备的载荷,左摆臂、右摆臂分别与底面托盘铰接,左摆臂、右摆臂向中间旋转闭合后可将吨级装备锁闭,锁闭后左摆臂、右摆臂需定位固定,在完成转运后需同时对左右摆臂解除定位,且左右摆臂跨距间距为1m。现有的长跨距定位锁闭机构,操作步骤多且需左右两则手动定位上锁,锁闭时无法实现双头快速上锁,解除锁闭时无法实现快速双头解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
[0006]技术技术解决方案
[0007]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包括提压杆,提压杆下部两侧铰接二力杆一端,二力杆另一端铰接弹簧压缩杆一端,压簧设置在弹簧压缩杆上且靠近二力杆一端,并固定在弹簧压缩杆上;弹簧压缩杆能够在下壳体的水平内腔内沿弹簧压缩杆轴向移动;提压杆上、下移动时能够拉动二力杆运动,二力杆能拉动弹簧压缩杆沿自身轴向移动。
[0008]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下壳体内且位于中轴线上水平内腔下部的顶杆,当提压杆过死点底面与水平内腔底面接触时,向上推动顶杆能使顶杆推动提压杆向上运动,进而使提压杆重新越过死点实现快速拔出。
[0009]优选的,顶杆为T型圆柱,并插入下壳体对应的圆孔内对顶杆限位,并在顶杆下部的杆部套入压簧二,在套入压簧二后在顶杆的杆部拧入压块,此时压簧二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压块接触,并给顶杆一个持续沿中轴线向下的力。
[0010]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在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上壳体的内腔与水平内腔联通,提压杆下部位于上壳体内腔内。
[0011]优选的,提压杆为倒T字形,上壳体内腔上部固定有限位滚轮,限位滚轮能够限制提压杆的最大提拉行程。
[0012]优选的,提压杆上部具有把手,把手上具有圆孔。
[0013]优选的,弹簧压缩杆上固定有辅助圆筒,辅助圆筒与弹簧压缩杆固定,部分压簧位于辅助圆筒内。
[0014]本技术的优点:
[0015](1)结构简单可靠,机构压紧锁闭稳定。
[0016](2)该机构具有防震功能。
[0017](3)机构可双头快速插紧,同时释放锁定。
附图说明
[0018]图1、图2是本技术的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隐藏壳体)。
[0020]图4是本技术的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锁定到位状态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解除锁定状态示意图。
[0023]图7是提压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10为本技术的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工作时的安装示意图。
[0025]图中:1提压杆、2二力杆、3弹簧压缩杆、4辅助圆筒、5压簧、6顶杆、7压簧二、8压块、9限位滚轮、10上壳体、11下壳体、12定位孔一、13定位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27]如图1,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包括提压杆1、二力杆2、弹簧压缩杆3、辅助圆筒4、压簧5、顶杆6、压簧二7、压块8、限位滚轮9、上壳体10、下壳体11、定位孔一12、定位孔二13、销等。
[0028]提压杆1为工字形,提压杆1上部顶端为把手,提压杆1上下两端均加工有圆柱孔,下端圆柱孔用于与两二力杆2铰接,提压杆1下端转角处加工有R5mm圆角,利用此处圆角与限位滚轮9接触,形成对提压杆1向上提升过程的限位,以防止整体机构运动过位,提压杆1上端的圆柱孔为手动提升时的操作孔;二力杆2一端与提压杆1下端圆柱孔铰接,另一端与弹簧压缩杆3铰接;压簧5套入弹簧压缩杆3内,且一端焊接在弹簧压缩杆3的圆盘上,在压簧5焊接好后,在将辅助圆筒4套入压簧5外,并焊接在弹簧压缩杆3的圆盘上,与压簧5的焊接面齐平;顶杆6安装在下壳体11下端,并将压簧二7套入顶杆6中,在将压块8拧入顶杆6底部,使顶杆6在压簧二7的作用下始终受一个下向的拉力,以保证顶杆6的上端面与下壳体11的内腔平面齐平;限位滚轮9插入并安装在上下壳体上,主要用于对提压杆1上行提升过程的限位;上壳体10与下壳体11通过螺栓固定;弹簧压缩杆3与辅助圆筒4可在上壳体10与下壳体11所形成的内部容腔内中的圆柱容腔内水平运动,提压杆1与二力杆2可在上壳体10与下壳体11所形成的型腔空间内运动;定位孔一12、定位孔二13仅为部分结构示意,装运框架由左摆臂14、右摆臂15、底座16、支撑滚轮17组成,左右摆臂与底部底座铰接,转运物体前须将左右摆臂向物体中心靠拢以夹紧固定物体,夹紧固定物体后需将左右摆臂锁闭,定位孔一12为左摆臂端部的定位锁闭孔,定位孔二13为右摆臂端部的定位锁闭孔,形状如图8~10所示,且左右摆臂分别受相对运动的分离力F1、F2的作用。
[0029]在对定位孔一12、定位孔二13进行定位锁闭前,需先将提压杆1向上提升,将弹簧压缩杆3全部收缩到下壳体11中;在提升过程中提压杆1带动二力杆2向上运动,二力杆2则拉动弹簧压缩杆3由下壳体11两侧向中心位置运动,直至提压杆1的圆角与限位滚轮9接触,
限位滚轮9限制提压杆1继续向上运动,且此时弹簧压缩杆3完全收缩到下壳体11中,如图6所示。
[0030]此时将该机构的弹簧压缩杆3对准两端的定位孔一12、定位孔二13,对准后对提压杆1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使提压杆1向下运动。提压杆1向下运动时带动二力杆2向下运动,而二力杆2的另一端侧推动弹簧压缩杆3在下壳体11内水平向外运动,在弹簧压缩杆3进入定位孔一12时,压簧5与定位孔一12的表面接触,随着提压杆1的不断下压,两端压簧5不断被压缩,在提压杆1向下运动到与二力杆2、弹簧压缩杆3在同一水平线时,弹簧压缩杆3向两端的外伸量达到最大,且压簧5的压缩量亦达到最大值弹簧力最大,此时提压杆1继续向下运动越过该机构的死点位,最终提压杆1与下壳体11的内腔接触停止运动。此时提压杆1底面孔中心与弹簧压缩杆3的轴心线相差4mm,且弹簧压缩杆3通过定位孔二13。在压簧5的反作用力下,通过二力杆2给提压杆1一个持续向下的分力,使提压杆1始终与下壳体11的内腔底面保持接触,压簧5的反作用力越大,机构的锁闭力就越大,此时该机构完成锁闭,同时由于在锁闭到位后会持续给提压杆一个持续向下的分力,因此该机构亦具有防震功能,其锁闭状态如图5所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压杆(1),提压杆(1)下部两侧铰接二力杆(2)一端,二力杆(2)另一端铰接弹簧压缩杆(3)一端,压簧(5)设置在弹簧压缩杆(3)上且靠近二力杆(2)一端,并固定在弹簧压缩杆(3)上;弹簧压缩杆(3)能够在下壳体(11)的水平内腔内沿弹簧压缩杆(3)轴向移动;提压杆(1)上、下移动时能够拉动二力杆(2)运动,二力杆(2)能拉动弹簧压缩杆(3)沿自身轴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下壳体(11)内且位于中轴线上水平内腔下部的顶杆(6),当提压杆(1)过死点底面与水平内腔底面接触时,向上推动顶杆(6)能使顶杆(6)推动提压杆(1)向上运动,进而使提压杆(1)重新越过死点实现快速拔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跨距双头快速插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杆(6)为T型圆柱,并插入下壳体(11)对应的圆孔内对顶杆(6)限位,并在顶杆(6)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周孙江孙佳辉丁国中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