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灌春小麦的水肥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208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滴灌春小麦的水肥管理方法。一种滴灌春小麦的水肥管理方法,为:平整土地后,播种,并铺设滴灌带,再根据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进行水肥的滴灌;其中,所述的滴灌带的铺设方法为:3.6m播幅,播24行小麦,铺设6条滴灌带,一条滴灌带管4行,相邻滴灌带的间距为60cm,滴灌带两侧小麦之间的行距为13.4cm,边行小麦与滴灌带之间的间距为20.0cm,交接行行距为20.0cm,其余小麦行距为13.3cm。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滴灌春小麦的水肥管理方法,通过缩小滴灌带与麦苗行间的距离,提高滴灌春小麦的水肥利用率,在节水节肥的同时,保证了作物的产量。保证了作物的产量。保证了作物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滴灌春小麦的水肥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节水灌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滴灌春小麦的水肥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资源缺乏已成为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解决农业发展缺水的关键途径,就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滴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滴灌技术规模化应用于新疆小麦生产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种植模式,滴灌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较传统的大水漫灌模式可亩增产小麦60

80kg。虽然新疆各地不断涌现出滴灌小麦大面积高产超高产的典型,但目前在滴灌小麦生产中还存在小麦行距与滴灌带配置不合理,肥水利用率偏低,麦苗长势不均匀等问题。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滴灌小麦的水肥调控方法,可以提高滴灌春小麦的水肥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灌春小麦的水肥管理方法,通过缩小滴灌带与麦苗行间的距离,提高滴灌春小麦的水肥利用率,在节水节肥的同时,保证了作物的产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滴灌春小麦的水肥管理方法,所述的水肥管理方法为:平整土地后,播种,并铺设滴灌带,再根据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进行水肥的施加;
[0007]其中,所述的滴灌带的铺设方法为:采用播幅的方式,播24行小麦,铺设6条滴灌带,一条滴灌带管4行,相邻滴灌带的间距为60cm,滴灌带两侧小麦之间的行距为12.9

13.9cm,边行小麦与滴灌带之间的间距为19.25

20.75cm,交接行行距为18.5

21.5cm,其余小麦行距为12.8

13.8c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滴灌带的铺设方法为:相邻滴灌带的间距为60cm,滴灌带两侧小麦之间的行距为13.4cm,边行小麦与滴灌带之间的间距为20.0cm,交接行行距为20.0cm,其余小麦行距为13.3cm。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春小麦的水肥施加过程中:亩滴水量为400

442m3,肥料的施用量为72

85kg。
[0010]再进一步的,所述的肥料的施用量为:每亩施加氮肥32

36.5kg、氮磷复合肥26

33.5kg、钾肥12

15kg。
[0011]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水肥的施加过程具体为:
[0012]种肥:磷酸二铵13

17kg;
[0013]出苗水:亩滴水量为60

70m3;
[0014]第一水:在小麦二叶一心期滴第一水,亩滴水量为60

65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8

9kg、磷酸一铵2

3kg、硫酸钾2

2.5kg;
[0015]第二水:亩滴水量为60

65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8

9kg、磷酸一铵2

3kg、硫酸钾2

2.5kg;
[0016]第三水:亩滴水量为55

60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8

9kg、磷酸一铵3

3.5kg、硫酸钾2

2.5kg;
[0017]第四水:亩滴水量为50

55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5

6kg、磷酸一铵3

3.5kg、硫酸钾2

2.5kg;
[0018]第五水:亩滴水量为50

55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3

3.5kg、磷酸一铵3

3.5kg、硫酸钾2

2.5kg;
[0019]第六水:亩滴水量为40

42m3,并亩随水滴施硫酸钾2

2.5kg;
[0020]第七水:亩滴水量为25

30m3。
[0021]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春小麦的水肥施加过程中:亩滴水量为400

425m3,肥料的施用量为72

76.5kg。
[0022]再进一步的,所述的肥料的施用量为:每亩施加氮肥32kg、氮磷复合肥28

30kg、钾肥12

14.5kg。
[0023]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水肥的施加过程具体为:
[0024]种肥:磷酸二铵15kg;
[0025]出苗水:亩滴水量为60

70m3;
[0026]第一水:在小麦二叶一心期滴第一水,亩滴水量为60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8kg、磷酸一铵2

3kg、硫酸钾2

2.5kg;
[0027]第二水:亩滴水量为60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8kg、磷酸一铵2

3kg、硫酸钾2

2.5kg;
[0028]第三水:亩滴水量为55

60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8kg、磷酸一铵3kg、硫酸钾2

2.5kg;
[0029]第四水:亩滴水量为50

55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5kg、磷酸一铵3kg、硫酸钾2

2.5kg;
[0030]第五水:亩滴水量为50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3kg、磷酸一铵3kg、硫酸钾2

2.5kg;
[0031]第六水:亩滴水量为40m3,并亩随水滴施硫酸钾2kg;
[0032]第七水:亩滴水量为25

30m3。
[0033]亩滴水量由原来的480m3左右减少到现在的400

425m3左右,肥料的施用量由原来的90kg左右较少到现在的72

76.5kg,极大地提高了滴灌春小麦的水肥利用率,可节水11.5

16.7%,节肥15

20%,同时保证了作物的产量。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5]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铺设滴灌带位置小麦行距为20.0cm,近行小麦到滴灌带的距离为10.0cm,远行小麦到滴灌带的距离为23.3cm。本专利技术缩小了铺设滴灌带位置小麦行距、近行小麦到滴灌带的距离、远行小麦到滴灌带的距离,即缩小了滴灌带与麦苗行间的距离。铺设滴灌带位置两侧小麦可以获取更多的水肥,实现了水肥优先;而距离滴灌带较远的两行小麦可以获取更多的日照资源,实现了光温边际效益优先,从而麦苗长势均匀度实现最大化。
[0036]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水肥用量,达到节水节肥的效果,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灌春小麦的水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肥管理方法为:平整土地后,播种,并铺设滴灌带,再根据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进行水肥的施加;其中,所述的滴灌带的铺设方法为:采用播幅的方式,播24行小麦,铺设6条滴灌带,一条滴灌带管4行,相邻滴灌带的间距为60cm,滴灌带两侧小麦之间的行距为12.9

13.9cm,边行小麦与滴灌带之间的间距为19.25

20.75cm,交接行行距为18.5

21.5cm,其余小麦行距为12.8

13.8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灌带的铺设方法为:相邻滴灌带的间距为60cm,滴灌带两侧小麦之间的行距为13.4cm,边行小麦与滴灌带之间的间距为20.0cm,交接行行距为20.0cm,其余小麦行距为13.3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春小麦的水肥施加过程中:亩滴水量为400

442m3,肥料的施用量为72

85kg。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肥料的施用量为:每亩施加氮肥32

36.5kg、氮磷复合肥26

33.5kg、钾肥12

15kg。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肥的施加过程具体为:种肥:磷酸二铵13

17kg;出苗水:亩滴水量为60

70m3;第一水:在小麦二叶一心期滴第一水,亩滴水量为60

65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8

9kg、磷酸一铵2

3kg、硫酸钾2

2.5kg;第二水:亩滴水量为60

65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8

9kg、磷酸一铵2

3kg、硫酸钾2

2.5kg;第三水:亩滴水量为55

60m3,并亩随水滴施尿素8

9kg、磷酸一铵3

3.5kg、硫酸钾2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军崔凤娟韩新年孔德真刘鹏鹏穆培源桑伟聂迎彬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