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预制构件辅助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83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辅助脱模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一输送机构以及夹持机构,所述支撑架内还设有第二输送机构。通过夹持机构夹持模盒后还可区分模盒与混凝土预制构件是否分离,脱模成功的模盒通过第二输送机构向后方输送进行储存,未脱模成功的模盒则通过第二输送机构向前方输送,通过人工分离,人工辅助分离后,空模盒送到线体上,继续参与后续生产流程,产品通过下方皮带输送出去,从而使得辅助脱模机构可对完成脱模或未完成脱模的模盒进行区分,弥补了现有脱模方式脱模后,部分混凝土预制构件容易脱模不完全,导致脱模后的模盒内仍存在混凝土预制构件,保证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工装模具不离开生产线的完全自动化生产流程。产流程。产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预制构件辅助脱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脱模
,具体为混凝土预制构件辅助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而预制混凝土构件是由混凝土构成用以实现主体结构预制的基础。
[0003]在制备混凝土预制构件时,需要利用脱模机构将混凝土从模具中脱离,例如中国专利CN209737946U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小预制构件自动化翻转脱模码垛机构,该专利通过首先通过设置夹持部对待脱模小预制构件进行夹持,再通过旋转驱动机构翻转待脱模小预制构件,最后利用振动机构振动拍打模盒,结合小预制构件自身重力,实现机械式自动脱模,替代传统人工翻转脱模模式,显著提高脱模效率,节省生产成本。
[0004]上述专利通过一系列技术特征的配合实现了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机械式自动脱模,然而,由于混凝土具备一定粘性,在脱模的过程中,混凝土预制构件可能会黏在模盒内部导致脱模不彻底,使得收集的模盒内可能还具有混凝土预制构件,影响后续加工,故而,提出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辅助脱模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混凝土预制构件辅助脱模机构,包括支撑架,架设在支撑架内用于输送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第一输送机构以及设置支撑架上用于夹持模盒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以夹持模盒并区分完成脱模或未完成脱模的模盒,所述支撑架内还设有用于输送模盒的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前端架设有用以分离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模盒的人工分离台。
[0006]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架上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上设有夹持结构以及驱使夹持结构左右线性运动的驱动结构,所述夹持结构上还设有用以称重脱模后模盒重量的四个称重传感器。
[0007]进一步,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两个驱动气缸,两个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轴均固定有运动板,两个所述运动板的顶部两端均通过称重传感器共同固定有纵向运动架,所述纵向运动架的内侧固定有两个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相背一侧的输出端均固定有可相对运动的夹持板。
[0008]进一步,所述纵向运动架的两侧均有固定板,电动推杆安装在同侧的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与纵向运动架的边框之间设置有一对光轴,所述夹持板穿过同侧的两根光轴。
[0009]进一步,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固定于连接框架内侧的两个运行轨道,前侧所述运行轨道内侧固定有传动齿条,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侧固定有与传动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可调整输送方向,将完成脱模的模盒向后方输送,还可将未完成脱模的模盒向前方输送。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该混凝土预制构件辅助脱模机构,通过夹持机构夹持模盒后还可区分模盒与混凝土预制构件是否分离,脱模成功的模盒通过第二输送机构向后方输送进行储存,未脱模成功的模盒则通过第二输送机构向前方输送,人工辅助分离后,空模盒送到线体上,继续参与后续生产流程,产品通过下方皮带输送出去,通过人工分离,从而使得辅助脱模机构可对完成脱模或未完成脱模的模盒进行区分,弥补了现有脱模方式脱模后,部分混凝土预制构件容易脱模不完全,导致脱模后的模盒内仍存在混凝土预制构件,不利于后期加工的问题,保证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工装模具不离开生产线的完全自动化生产流程。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夹持机构中夹持结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夹持机构中驱动结构仰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夹持结构局部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辅助脱模机构局部示意图。
[0018]图中:1、支撑架;2、第一输送机构;3、人工分离台;4、夹持机构;401、安装架;402、驱动电机;403、驱动气缸;404、运行轨道;405、传动齿条;406、传动齿轮;407、驱动轴;408、电动推杆;409、夹持板;410、纵向运动架;411、称重传感器;412、连接框架;413、运动板;414、固定板;415、光轴;416、导向杆;5、第二输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5,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辅助脱模机构,包括支撑架1,架设在支撑架1内用于输送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第一输送机构2以及设置支撑架1上用于夹持模盒的夹持机构4,夹持机构4用以夹持模盒并区分完成脱模或未完成脱模的模盒,支撑架1内还设有用于输送模盒的第二输送机构5,第二输送机构5的前端架设有用以分离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模盒的人工分离台3。
[0021]混凝土预制构件和分离的模盒通过第一输送机构2进行输送,夹持机构4将模盒从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表面夹取,与模盒分离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则通过第一输送机构2输送至后方,以便后续加工,而夹持机构4还可区分模盒与混凝土预制构件是否分离,脱模成功的模盒通过第二输送机构5向后方输送进行储存,未脱模成功的模盒则通过第二输送机构5向前方输送至人工分离台3,通过人工分离台3人工分离,从而通过辅助脱模机构对未脱离成功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模盒分离。
[0022]本实施例中,如图1

5所示,夹持机构4包括固定于支撑架1上的连接框架412,连接
框架412上设有夹持结构以及驱使夹持结构左右线性运动的驱动结构,夹持结构上还设有用以称重脱模后模盒重量的四个称重传感器411,通过连接框架412对驱动结构和夹持结构进行支撑,夹持结构可夹取模盒并带动模盒上下运动,而驱动结构则可驱使夹持结构左右线性运动,完成模盒从第一输送机构2传送至第二输送机构5,称重传感器411则可对完成脱模或未完成脱模的模盒进行区分,可判断模盒与混凝土预制构件是否分离。
[0023]作为一种夹持结构的具体结构,如图1

2和图4所示,夹持结构包括安装架401,安装架401上固定有两个驱动气缸403,两个驱动气缸403的输出轴均固定有运动板413,两个运动板413的顶部两端均通过称重传感器411共同固定有纵向运动架410,纵向运动架410的内侧固定有两个电动推杆408,两个电动推杆408相背一侧的输出端均固定有可相对运动的夹持板409,通过两个电动推杆408分别驱使两个夹持板409相对运动,夹持板409的底边向内弯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预制构件辅助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架设在支撑架(1)内用于输送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第一输送机构(2)以及设置支撑架(1)上用于夹持模盒的夹持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4)用以夹持模盒并区分完成脱模或未完成脱模的模盒,所述支撑架(1)内还设有用于输送模盒的第二输送机构(5),所述第二输送机构(5)的前端架设有用以分离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模盒的人工分离台(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辅助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固定于支撑架(1)上的连接框架(412),所述连接框架(412)上设有夹持结构以及驱使夹持结构左右线性运动的驱动结构,所述夹持结构上还设有用以称重脱模后模盒重量的四个称重传感器(4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辅助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安装架(401),所述安装架(401)上固定有两个驱动气缸(403),两个所述驱动气缸(403)的输出轴均固定有运动板(413),两个所述运动板(413)的顶部两端均通过称重传感器(411)共同固定有纵向运动架(410),所述纵向运动架(410)的内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波唐湘川牟廷敏贾剑锋胡栋才康玲邹圻方圆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公路院宏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