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78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框型绿化带隔离墙、以及设置在框型绿化带隔离墙两侧的透水道路顶层,且框型绿化带隔离墙内通过土壤栽植有生态绿植。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现有道路由于直接采用混凝土进行直接浇筑而容易导致排水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大大减小了在下暴雨或雨天时因路面因积水而容易导致路面容易出现开裂、脱粒的现象,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小了日后的维护成本;而且在道路中间所设置生态绿植,可作为绿化隔离带,不仅可以对道路的汽车尾气起到净化作用,还可以起到美化作用,同时还可对道路雨水进行收集并对生态绿植进行进行定期灌溉,使得整体生态效益更高,适宜推广。适宜推广。适宜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结构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在道路的铺设中常常采用混凝土进行直接浇筑,路面没有排水功能,在下暴雨或雨天时路面会聚集积水,当积水到达一定的深度时,不仅会导致路面容易出现开裂、脱粒,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日后的维护成本,而且在道路中也常常设置绿化隔离带,往往需要额外的水源进行定期灌溉,使得经济成本高,生态效益也差。基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框型绿化带隔离墙、以及设置在框型绿化带隔离墙两侧的透水道路顶层,且框型绿化带隔离墙内通过土壤栽植有生态绿植;
[0005]所述透水道路顶层的顶部设有多个积水线,且积水线等距间隔设置有透水孔;
[0006]所述透水道路顶层的底部还依次设置有透水道路中层、透水道路中下层、以及底基层;且透水道路顶层和透水道路中层依次为沥青层和混凝土层;
[0007]位于积水线下方的透水道路中层上还设有排水管道,且透水孔的底端与排水管道内相连通;排水管道与框型绿化带隔离墙之间还通过排水口相连通;
[0008]位于排水管道下方的透水道路中层上还固定设置有防水壳,防水壳内设有用于对透水孔进行定期疏通的疏通机构;
[0009]所述框型绿化带隔离墙内具体用于将路面的积水进行蓄水收集,且框型绿化带隔离墙内还设置有用于对生态绿植进行供水灌溉的灌溉机构。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灌溉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框型绿化带隔离墙内的支撑隔板,且支撑隔板位于排水口的一侧上方;支撑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对生态绿植进行供水灌溉的灌溉泵;灌溉泵的吸入端固定连接有吸水管,且吸水管的底端贯穿至支撑隔板的下方;位于支撑隔板上方的框型绿化带隔离墙内的土壤中还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框型绿化带隔离墙的一侧内壁上还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根据从湿度传感器感应的湿度信息来控制灌溉泵的工作启停。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隔板上固定套接有密封轴承,且吸水管密封转动安装于密封轴承上。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透水孔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喇叭状橡胶漏水口,且喇叭状橡胶漏水口的开口由上向下依次变大设置;透水孔的底部开口还设置有大喇叭口。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疏通机构,包括设于防水壳内的疏通杆,且疏通杆的顶部活动贯穿至透水孔内并用于对透水孔内的杂质进行定期疏通的疏通头,疏通头呈锥状结构;防水壳内活动安装有升降块,升降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且疏通杆的疏通杆的底端转动贯穿至升降块的下方并与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疏通机构,还包括设于步进电机两侧的丝杆,升降块上固定套接有丝杆螺母,且丝杆与丝杆螺母通过螺纹传动连接,防水壳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丝杆电机,且丝杆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水壳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套接有密封滑套,疏通杆密封滑动贯穿于密封滑套,且疏通杆基于密封滑套内的运动轨迹为竖直升降与正反旋转同时进行。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进电机与丝杆电机的控制均由外界遥控控制器进行远程控制。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积水线、透水孔,这样在下雨时可以将透水道路顶层顶面的积水通过积水线、透水孔透水至排水管道,随后经过排水管道上的排水口排水至框型绿化带隔离墙内蓄水收集即可。
[0019]2、本专利技术中,透水孔的顶部开口设置有由上向下内径变大的喇叭状橡胶漏水口,同时透水孔的底部开口设置为大喇叭口,这样可以大大减小路面上的杂质堵塞透水孔的情况发生;且喇叭状橡胶漏水口为橡胶材质,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可对路面上透水孔处的路面进行减震缓冲,确保路面平稳的行驶。
[0020]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疏通机构,这样能够对透水孔处进行定期的疏通,使得疏通头上下移动,进而可以对透水孔内进行上下疏通活动,避免透水孔内堵塞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还通过疏通头对透水孔内进行正反转疏通,且对疏通杆及疏通头的正反转与上下移动疏通能够同时进行,进而能够确保疏通的速度及效率更高,确保疏通的效果更好。
[0021]4、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灌溉系统,可以将框型绿化带隔离墙内所收集的雨水灌溉至生态绿植的土壤中即可,这样实现了对雨水的收集以及再利用,大大提高了生态效益,降低额外需要外界灌溉水源的成本,使得整体的使用效果更好,适宜推广应用。
[00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避免了现有道路由于直接采用混凝土进行直接浇筑而容易导致排水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大大减小了在下暴雨或雨天时因路面因积水而容易导致路面容易出现开裂、脱粒的现象,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小了日后的维护成本;而且在道路中间所设置生态绿植,可作为绿化隔离带,不仅可以对道路的汽车尾气起到净化作用,还可以起到美化作用,同时还可对道路雨水进行收集并对生态绿植进行进行定期灌溉,使得整体生态效益更高,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竖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B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D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透水道路顶层;101、透水道路中层;102、透水道路中下层;103、底基层;2、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01、排水口;202、支撑隔板;203、灌溉泵;204、吸水管;205、湿度传感器;206、控制器;207、密封轴承;3、生态绿植;4、积水线;5、透水孔;501、喇叭状橡胶漏水口;502、大喇叭口;6、排水管道;7、疏通杆;701、疏通头;8、防水壳;801、丝杆电机;802、丝杆;803、丝杆螺母;804、升降块;805、步进电机;806、密封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
[0031]实施例
[0032]参考图1

6,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以及设置在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两侧的透水道路顶层1,且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内通过土壤栽植有生态绿植3;
[0033]所述透水道路顶层1的顶部设有多个积水线4,且积水线4等距间隔设置有透水孔5;
[0034]所述透水道路顶层1的底部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以及设置在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两侧的透水道路顶层(1),且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内通过土壤栽植有生态绿植(3);所述透水道路顶层(1)的顶部设有多个积水线(4),且积水线(4)等距间隔设置有透水孔(5);所述透水道路顶层(1)的底部还依次设置有透水道路中层(101)、透水道路中下层(102)、以及底基层(103);且透水道路顶层(1)和透水道路中层(101)依次为沥青层和混凝土层;位于积水线(4)下方的透水道路中层(101)上还设有排水管道(6),且透水孔(5)的底端与排水管道(6)内相连通;排水管道(6)与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之间还通过排水口(201)相连通;位于排水管道(6)下方的透水道路中层(101)上还固定设置有防水壳(8),防水壳(8)内设有用于对透水孔(5)进行定期疏通的疏通机构;所述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内具体用于将路面的积水进行蓄水收集,且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内还设置有用于对生态绿植(3)进行供水灌溉的灌溉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内的支撑隔板(202),且支撑隔板(202)位于排水口(201)的一侧上方;支撑隔板(2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对生态绿植(3)进行供水灌溉的灌溉泵(203);灌溉泵(203)的吸入端固定连接有吸水管(204),且吸水管(204)的底端贯穿至支撑隔板(202)的下方;位于支撑隔板(202)上方的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内的土壤中还设置有湿度传感器(205),框型绿化带隔离墙(2)的一侧内壁上还设置有控制器(206),且控制器(206)根据从湿度传感器(205)感应的湿度信息来控制灌溉泵(203)的工作启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先艳晁素坤曹更立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