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纳米除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9172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溶液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纳米除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了硫酸锰溶液中氟离子去除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碳纳米管、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溶液和水混合后进行反应,得到改性碳纳米管;将硝酸铝溶液、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进行老化,得到铁铝复合材料;将改性碳纳米管、铁铝复合材料和N,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除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溶液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纳米除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电池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电池使用过程中对于电极材料的要求很高。三元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原料带入的钙、镁、重金属等杂质对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形貌及循环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动力电池的发展对硫酸锰中杂质含量的要求相当苛刻,尤其是对锂离子电池影响较大的钙、镁等杂质的含量必须控制在35ppm以下。硫酸锰溶液的净化主要包括铁离子、重金属离子、钼离子和钾、钠、钙、镁离子的去除,其中去除最为困难的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在行业中针对钙镁离子的去除主要是采用氟化物法,它是利用氟化锰、氟化镁、氟化钙的溶解度不同来实现分离,其中氟化锰不带入其他阳离子杂质,且除钙镁效果较好,是较理想的氟化剂。但氟化剂的过量系数一般比较大,在溶液中残留的氟含量较高,使得产品应用领域大大缩小,氟的带入对整个系统的腐蚀破坏极大,因此在最后的环节中,氟的去除成为了降低硫酸锰溶液杂质的关键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纳米除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除氟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0006](1)将碳纳米管、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溶液和水混合后进行反应,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0007](2)将硝酸铝溶液、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进行老化,得到铁铝复合材料;
[0008](3)将改性碳纳米管、铁铝复合材料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中间溶液;
[0009](4)将中间溶液、聚丙烯腈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后顺次进行纺丝和煅烧,即得所述纳米除氟剂。
[0010]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碳纳米管、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溶液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5g:30~40g:150~200mL:150~200mL;
[0011]所述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15%。
[0012]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混合的超声频率为25~30kHz,时间为20~30min;
[0013]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30℃,时间为20~30h。
[0014]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硝酸铝溶液的浓度为0.4~0.5mol/L,所述氯化铁溶液的浓度为0.4~0.5mol/L,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3~4mol/L;
[0015]所述硝酸铝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的体积比为1~2:1~2;
[0016]所述混合的溶液的pH值为7.5~8。
[0017]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老化的温度为20~30℃,时间为10~20h。
[0018]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改性碳纳米管、铁铝复合材料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体积比为1~2g:1~2g:20~30mL。
[0019]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中间溶液、聚丙烯腈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体积比为3~4mL:1~1.5g:10~15mL。
[0020]作为优选,步骤(4)所述纺丝的电压为12~16kV,推注速度为0.1~0.15mm/min,接收距离为10~12cm;
[0021]所述煅烧的中间温度为120~130℃,所述中间温度的保温时间为1~2h;
[0022]所述煅烧的目标温度为150~160℃,从中间温度升至目标温度的升温速率为1~2℃/min;所述目标温度的保温时间为30~60min。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纳米除氟剂。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纳米除氟剂在硫酸锰溶液除氟中的应用。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除氟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碳纳米管、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溶液和水混合后进行反应,得到改性碳纳米管;将硝酸铝溶液、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进行老化,得到铁铝复合材料;将改性碳纳米管、铁铝复合材料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中间溶液;将中间溶液、聚丙烯腈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后顺次进行纺丝和煅烧,即得所述纳米除氟剂。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碳纳米管在硫酸亚铁的作用下接枝更多数量的羟基,得到改性碳纳米管;将硝酸铝和氯化铁进行改性,得到铁铝复合材料;改性碳纳米管表面的羟基、铁铝复合材料表面的羟基与水中的氟离子产生交换,从而将氟离子与吸附材料结合,便于后续的去除。本专利技术将吸附材料通过静电纺丝的形式进行结合,然后进行煅烧得到纳米除氟剂;经过纺丝和煅烧后,纳米除氟剂具有大量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得到极大的增加,对于水中的氟离子的吸附性进一步增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除氟剂,通过特定吸附材料的选择以及制备方法对性能的提升,能有效的吸附硫酸锰溶液中的氟离子,从而实现对氟的去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简单高效,适合大规模的制备,便于运输和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除氟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0027](1)将碳纳米管、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溶液和水混合后进行反应,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0028](2)将硝酸铝溶液、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进行老化,得到铁铝复合材料;
[0029](3)将改性碳纳米管、铁铝复合材料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中间溶液;
[0030](4)将中间溶液、聚丙烯腈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后顺次进行纺丝和煅烧,即得所述纳米除氟剂。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所述碳纳米管、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溶液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优选为1~5g:30~40g:150~200mL:150~200mL,进一步优选为2~4g:32~38g:160~190mL:160~190mL;更优选为2.5~3.5g:34~36g:170~180mL:170~180mL。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优选为10~15%,进一步优选为11~
14%,更优选为12~13%。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混合的方式如下:将硫酸亚铁和水混合后加入碳纳米管,然后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滴加完毕后进行超声。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所述混合的超声频率优选为25~30kHz,进一步优选为26~29kHz,更优选为27~28kHz;时间优选为20~30min,进一步优选为22~28min,更优选为24~26min。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0~30℃,进一步优选为22~28℃,更优选为24~26℃;时间优选为20~30h,进一步优选为22~28h,更优选为24~26h;搅拌速度优选为100~150rpm,进一步优选为110~140rpm,更优选为1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除氟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1)将碳纳米管、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溶液和水混合后进行反应,得到改性碳纳米管;(2)将硝酸铝溶液、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进行老化,得到铁铝复合材料;(3)将改性碳纳米管、铁铝复合材料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中间溶液;(4)将中间溶液、聚丙烯腈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后顺次进行纺丝和煅烧,即得所述纳米除氟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碳纳米管、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溶液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5g:30~40g:150~200mL:150~200mL;所述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15%。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的超声频率为25~30kHz,时间为20~30min;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30℃,时间为20~30h。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硝酸铝溶液的浓度为0.4~0.5mol/L,所述氯化铁溶液的浓度为0.4~0.5mol/L,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3~4mol/L;所述硝酸铝溶液和氯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峰王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