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鸿庆专利>正文

聚变反应堆热体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519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聚变反应堆热体室先利用热体隔离壁底喷头的水帘将热体分割成小块、再用室顶高压喷水冲散成更小块,散开热体高温核心裸露喷注水中产生爆炸式反应,冲击波将冲散的携能等离子体推逼到隔离壁受热面和覆盖壁面的流布水前引发更剧烈热解反应耗费能量,失去大部携能的乏热体和氢氧气体拥向热体室内出口。内出口通道被室顶储水箱流布水全部覆盖,乏热体耗费巨大热能进入气体空间,气体空间壁面采用耐超高温自冷板块材料,热体室外出口有充足冷却水源的室外流布水箱对出口通道又做严密覆盖的流布水隔热处理,虽然可能有乏热体经过但在富水环境中它无法继续存在。境中它无法继续存在。境中它无法继续存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变反应堆热体室


[0001]用于大规模廉价能源用氢的生产,属可再生氢能开发及生产領域。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人提交专利申请《大规模生产廉价能源用氢》专利技朮己获初审合格,之后对核聚变反应堆产生的大量热能的束缚和投入大量参与热解反应的水和这些水裂解后生成大量气体的消化和排出及反应生成热能及时消化和吸收、都是反应堆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
[0003]在能源用氢的生产方面最重要是热团束缚、及时给水、设施耐热、热体疏导和化解、热解和热解室技术、海量氢氧分离模块,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聚变反应堆热体室就是热体疏导和化解的基本系统之一。
[0004]聚变反应生成能量很大而且不受控制,释放的能量表现形式为热团能体和其外围的超高温携能等离子体及裂解后产生的高温氢氧气体,热团和其外围的超高温携能等离子体可以迅速将堆芯空间温度提升到4000℃以上,以分子为单位均匀扩散分布在堆芯空间中的全体水分子会立即吸收全部热能同时发生热解反应,由于聚变反应堆体积很大、这时水分子吸收掉将堆芯空间加热到4000℃以上的全部能量后水分子变成氢氧产生体积巨大膨胀将热团压回原形,热团立即补充堆芯被消耗能量、水分子瞬间又会充满整个空间,反应堆给水系統也立即补充大量的水,产生的氢氧气体伴随部分热体进入堆外热体室中。这个循环一直延续直到热团能量耗尽熄灭。由于这个过程很快、大量热能被反应过程用氢能形式被储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聚变反应堆将大量携能等离了热体送进热体室,将进入热体室的携带大量热能的携能等离子体及时去除它所携热能、变成普通等离子体的工作是反应堆安全运行最基本的保证,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去除热体所携能量,使它变成普通等离子体的,反应堆中聚变反应被点燃后,反应堆抗压抗爆系统提供足以对抗爆炸冲击波的破坏力,保证反应堆不受危害。热团生成,核聚变反应堆芯受热面(已申请专利技术专利技术)及聚变反应堆补充供水系统(已申请专利技术专利技术)向热团喷射大量水,水分子和热团引发的超高温携能等离子热体碰撞形成的爆炸反应、造成堆芯出现大量反应生成的氢氧气体,氢气对应原先水分子气体体积50多倍增长、在反应堆中形成巨大的超高温气体和超强压力,反应后体积大幅增长带动堆芯压力飞速增加,氢气是世界上最细密和扩散最快的物质,在剧烈的爆炸式反应推动下,大部分氢气首先到达反应堆壁边缘、通过堆层,通过堆壁排出气系统进入内店,内壁储气仓中分离净化。《核聚变反应堆壁排出气系统》(另案申请)剩余氢氧气体携大量超高温携能等离子热体和高温等离子体进入热体室中,超高温携能等离子热体在热体室中被消化成普通等离子体或高温气体后再被送入热解室中。超高温携能等离子热体和部分高温气体进入耐超高温自冷板块(已申请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构成的热体室后先被热体室热体隔离壁(已申请专利技术专利
技术)底部喷头喷出的水帘幕墙分割成小块、进入隔离壁组成的间隔后被室顶高压喷水网的喷水冲散成更小块,散开的热体其超高温核心被迫裸露在喷射注水的环境中产生爆炸式反应,爆炸冲击波将冲散的携能等离子体推逼到隔离壁由隔离壁水腔供给流布水的受热面和覆盖壁面的流布水附近引发更剧烈水的热解反应、耗费热体能量,失去所携能量的乏热体和大量在热体室生成的氢氧气体通过热体室出口进入热解室,这时被的分割降温的乏热体有时仍然具有很高温度、为保护热体室出口设施安全,利用充足冷却水源的室外流布水箱对出口通道做严密覆盖的流布水隔热处理是聚变反应堆安全工作的另一必要保证。
[0006]热体室内出口通道利用室顶储水箱和由它供应水源的流布水箱在热体室内出口通道中设置流布注水,将热体室内出口和隔离受热面全部覆盖增加热解效率、保护相关设施让室顶储水箱和下端的流布水箱中水向出口通道内壁流布注水,保证热体室内出口通道内壁始终处于流洼水层湿润状态,保护出口通道内壁不和高温乏热体接触。
附图说明
[0007]图1 是热体室结构示意图
[0008]图2 是热体室隔离壁和室顶喷水网示意图
[0009]图3 是隔离壁间隔构成示意图
[0010]图中:1.热团,2.爆炸反应区,3.聚变反应堆芯受热面,4.反应堆补充供水系统,5.反应堆事故供水,6.反应堆壁堵头冷却系统,7.反应堆抗压抗爆系统,8.热体室氢氧通道,9.反应堆出口,10.室顶高压喷水网,11.聚变反应热体室热体隔离壁,12.水帘幕墙,13.室顶储水箱,14.流布水,15.室外流布水箱,16.热体室出口,17.隔离壁底喷头,18.隔离壁受热面,19.隔离壁水腔,20.热体室内出口通道,21.反应堆气体排出口,22.耐超高温自冷板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聚变反应被点燃(7)保护反应堆整体不受损坏(1)生成,(3)、(4)、(5)、(6)喷出大量水,在(3)和(1)中间产生(2)形成大量超高温携能等离子体和氢氧气体向(9)和(21)方向运动,由于运动气团外围温度低于中心温度所以氢氧气体从(21)进入(8)通过(16)排出热体室。高温携能等离通过(9)进入热体室后如图3所示;被(11)通过(17)喷出的(12)分割形成小块进入由(11)组成的间隔后被(10)喷出高压水将小块冲散,超高温内核和(10)喷出水和(11)通过(17)喷出的(12)接触引发剧烈反应按图2所示;将外围部分冲向(11)上的(18),这些由(19)通过(11)供水的(18)和由(15)供水的(14)引发水的热解反应、消耗了热体能量产生氢氧,反应导致气体体积膨胀将更多热体如图1所示;推向(22)由于(22)有湿润自身和周围环境功能,所以(22)处引发热解反应又消耗热团巨大能量。如图2所示;由(13)自身的(14)和由(15)供水的14)在(20)处封闭了热体室內出口通道,通过封闭层的乏热体继续发生热解反应,高温氢氧气体在封闭层被降温,如图1所示;上述气体出了(20)进入(8)在(16)处受(15)下方流出(14)将残留的携能等离子体进一步清除后通过(16)进入热解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应堆热体室先利用热体隔离壁底喷头的水帘将热体分割成小块、再用室顶高压喷水冲散成更小块,散开热体高温核心裸露喷注水中产生爆炸式反应,冲击波将冲散的携能等离子体推逼到隔离壁受热面和覆盖壁面的流布水前引发更剧烈热解反应耗费能量,失去大部携能的乏热体和氢氧气体拥向热体室内出口。内出口通道被室顶储水箱流布水全部覆盖,乏热体耗费巨大热能进入气体空间,气体空间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鸿庆
申请(专利权)人:王鸿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