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38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溶液配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包括:配制罐,配制罐上连接有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和出液管,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二进液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出液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余液暂存罐,余液暂存罐与所述配制罐之间连接有余存液导液管,所述配制罐内设有余存液吸液管,余存液吸液管延伸至所述配制罐的底部,余存液导液管与余存液吸液管之间连接有泵;电气控制箱,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泵均与电气控制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再次进行溶液配制时,配制罐内原溶液排空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了溶液的配制精度,从而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从而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从而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


[0001]本技术涉及溶液配制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各行业检验检测实验室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液体溶质配制不同的工作溶液。溶液配制是检验检测实验室中一项重复而繁琐的工作,一般的配制方法是将液体溶质加入容量瓶中,用液体溶剂进行定容,移液及配置过程耗时耗力,并且易产生误差。而直接购买的标准溶液价格较高,增加了检验检测实验室的运营成本。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920283515.5 的一种台式标准溶液配制仪,包括机盖、机身、加料器和机座,所述机盖位于顶端,其上连接有把手,所述机盖同时覆盖机身和加料器,所述加料器位于机身一侧顶部,内部有加料室,侧壁上固定有螺旋进料器,贯穿加料室并伸出一部分,所述加料器底部固定有分析天平,所述加料器与机身之间设置有投料门控制单元,所述机身加料器面上有控制屏,所述机身下端有出液管,所述机身内部一侧壁上有液面感应探头,机身内部底面外侧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机身底部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机身之间设有进水管控制单元,所述机座位于机身底部。但该技术无法实现溶液再次配制时罐体排空余存液的问题,易导致后续配制的溶液配比不精确,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溶液再次配制时的罐体排空余存液的问题,提高溶液配比的精确度。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包括:
[0008]配制罐,配制罐上连接有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和出液管,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二进液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出液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
[0009]余液暂存罐,余液暂存罐与所述配制罐之间连接有余存液导液管,所述配制罐内设有余存液吸液管,余存液吸液管延伸至所述配制罐的底部,余存液导液管与余存液吸液管之间连接有泵;
[0010]电气控制箱,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泵均与电气控制箱电连接。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气控制箱控制配制罐内的液体溶质及液体溶剂的进液,实现了配制溶液的自动化操作;在配制罐内需再次进行配制溶液时,配制罐内的余液经泵将配制罐内的余存液抽取至余液暂存罐内,再进行溶液的配制,保证了配制液配比的精度。配
制罐内液体溶质及液体溶剂进液完成后,将余液暂存罐内的余液再抽回至配制罐内同时混匀,既保证了配制溶液配比的精度,又避免配制完成溶液的浪费。
[0012]进一步地,所述配制罐外壁上设有高度不同的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电气控制箱电连接。
[0013]其中,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感应配制罐内液面随液体溶剂流入是否上升至设定液面上限位置,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感应配制罐内液面随配制溶液流出是否下降至设定液面下限位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配制罐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配制罐内设有搅拌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上设有搅拌叶片,用于液体溶质液与液体溶剂的搅拌混合,提高配制效率。
[0015]进一步地,所述配制罐内设有限位座,所述搅拌轴与限位座转动连接,保证搅拌轴转动时稳定性,防止搅拌轴转动时发生晃动。
[0016]进一步地,所述配制罐上设有盖板,盖板与所述配制罐的罐体密封连接,便于配制罐内设备的安装维护。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接收罐,所述出液管与接收罐连接,用于配制液的接取,进行后续的检验检测工作。
[0018]进一步地,所述配制罐上设有液位计,便于即时观察配制罐内的液面高度,配制液用完及时进行补液。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技术的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通过设置配制罐和电气控制箱,实现了液体溶质溶液的自动配制,操作标准化,保证了配制溶液的配制精度;通过设置余液暂存罐,解决了再次进行溶液配制时,配制罐内的溶液排空问题,进一步保证了溶液的配制精度,解决了业内常用溶液配制容器余存液难以排空的问题,简化了加工工艺,避免使用设计加工异形容器,提高了仪器的通用性,降低了加工成本,从而提高了检验检测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 为本技术的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余存液导液管;2、泵;3、第一进液管;4、驱动电机;5、盖板;6、第二进液管;7、余存液吸液管;8、液位计;9、余液暂存罐;10、第一液位传感器;11、搅拌轴;12、搅拌叶片;13、第二液位传感器;14、出液管;15、接收罐;16、限位座;17、第一控制阀;18、第二控制阀;19、第三控制阀;20、配制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技术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为本技术的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6]本实施例的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包括配制罐20、余液暂存罐9和接收罐15,配制罐20的罐体设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状,罐体20的上端安装有盖板5,盖板5与配制罐
20的罐体之间密封连接。盖板5上固定有泵2,配制罐20内安装有余存液吸液管7,余存液吸液管7沿配制罐20的内侧面固定安装,余存液吸液管7的下端延伸至配制罐20的底部最低处,余存液吸液管7的上端穿过盖板5与泵2连接,泵2与余液暂存罐9之间连接有余存液导液管1,余存液导液管1延伸至余液暂存罐9底部最低处。配制罐20与接收罐15之间连接有出液管14,出液管14连接于配制罐20的底部,出液管14上安装有第三控制阀19。
[0027]盖板5上连接有第一进液管3和第二进液管6,第一进液管3与第二进液管6均穿过盖板5延伸至配制罐20内,第一进液管3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17,第二进液管6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18,分别用于控制液体溶质与液体溶剂的进液。
[0028]盖板5的上端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搅拌轴11,搅拌轴11垂直穿过盖板5延伸入配制罐20内,搅拌轴11自上而下固定安装有水平的搅拌叶片12。其中,驱动电机4驱动搅拌轴11转动,搅拌轴11带动搅拌叶片12转动,搅拌叶片12转动时与余存液吸液管7互不干涉。配制罐20的底面上固定有限位座16,搅拌轴11与限位座16转动连接。
[0029]配制罐20的外壁上自上而下固定安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10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3,分别用于溶液配制时,感应配制罐内的液面高度,从而控制液体溶剂流入的终止液位和余存液抽取的启动液位。
[0030]配制罐20的外侧面上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制罐(20),配制罐(20)上连接有第一进液管(3)、第二进液管(6)和出液管(14),第一进液管(3)上设有第一控制阀(17),第二进液管(6)上设有第二控制阀(18),出液管(14)上设有第三控制阀(19);余液暂存罐(9),余液暂存罐(9)与所述配制罐(20)之间连接有余存液导液管(1),所述配制罐(20)内设有余存液吸液管(7),余存液吸液管(7)延伸至所述配制罐(20)的底部,余存液导液管(1)与余存液吸液管(7)之间连接有泵(2);电气控制箱,所述第一控制阀(17)、第二控制阀(18)、第三控制阀(19)和泵(2)均与电气控制箱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液体溶质溶液自动配制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罐(20)外壁上设有高度不同的第一液位传感器(10)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3),第一液位传感器(10)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3)均与所述电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王飞飞邵长伟李晖李云龙高玉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