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379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分体式花鼓和若干根辐条,其中,分体式花鼓又包括花鼓本体以及套设在花鼓本体上的辐条盘,花鼓本体和辐条盘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相对周向转动的止转结构,辐条盘沿周向在其端面设有若干周向延伸的卡槽,辐条与卡槽一一对应,辐条的中部嵌设于卡槽内,辐条的两端部分别用于与轮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花鼓和辐条连接处易出现应力集中而疲劳损坏的问题,降低了辐条盘的变形风险,并增加花鼓和辐条连接的稳定性,且利于降低维修成本。且利于降低维修成本。且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轮
,特别涉及一种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中的花鼓是指车轮中心的鼓状物体。花鼓内装有轴承和轴杆,通过轴杆与车架相连,外部通过辐条和轮圈相连,是轮组中的核心部件,因其外形很像民间敲的花鼓,而得名“花鼓”。辐条是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圈的一条条直棍或钢条,市面上大部分辐条的一端是螺纹端,另一端是弯折条帽端或扁平头,辐条与花鼓之间通过辐条弯折条帽端或扁平头与花鼓上的卡孔相连接,如申请号为CN201320196076.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花鼓壳体与辐条的防转动结合结构,该种花鼓和辐条的连接结构虽然方便辐条与花鼓的连接,但辐条和花鼓会发生转动,连接并不稳定,并且辐条和花鼓连接处易出现应力集中,使花鼓疲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花鼓和辐条连接处易出现应力集中而疲劳损坏的问题,并保证花鼓和辐条连接的稳定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花鼓(1),其包括花鼓本体(2)及套设在所述的花鼓本体(2)上的辐条盘(3),所述的花鼓本体(2)和辐条盘(3)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相对周向转动的止转结构,所述的辐条盘(3)沿周向在其端面设有若干周向延伸的卡槽(4);若干根辐条(5),与所述的卡槽(4)一一对应,所述的辐条(5)的中部嵌设于卡槽(4)内,所述的辐条(5)的两端部分别用于与轮圈(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4)包括:中部弧形槽(7),与所述的辐条盘(3)同轴线;第一限位槽(8),从所述的中部弧形槽(7)的一端向外延伸;第二限位槽(9),从所述的中部弧形槽(7)的另一端向外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4)从其一端向另一端槽深渐缩,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槽(8)和所述第二限位槽(9)相互交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条(5)包括:中部弧形段(10),嵌设于所述的中部弧形槽(7)内;第一连接段(11),其一端与所述的中部弧形段(10)的一端连接并嵌设于第一限位槽(8)内,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的轮圈(6);第二连接段(12),其一端与所述的中部弧形段(10)的另一端连接并嵌设于第二限位槽(9)内,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的轮圈(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之间的夹角为α,90
°
≤α≤150
°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辐条和分体式花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猛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骑形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