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一次性电凝钩及电刀头端绝缘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25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电凝钩及电刀头端绝缘保护套,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一种一次性电凝钩及电刀头端绝缘保护套包括电凝钩及电刀头端与套体;套体尾端两侧有吊耳,其中一侧吊耳连接锁扣锁带,表面安装锁扣。电凝钩本体两侧有吊耳,锁带末端有凹槽,使用时将绝缘保护套套于电凝钩及电刀头端,锁带由绝缘保护套端交叉穿过电凝钩吊耳,使锁带末端凹槽扣进绝缘保护套表面的锁扣中固定,一次性绝缘保护套方便更换,交叉锁带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套体在电凝钩杆体上的更稳固的连接效果。现套体在电凝钩杆体上的更稳固的连接效果。现套体在电凝钩杆体上的更稳固的连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电凝钩及电刀头端绝缘保护套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器具防护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次性电凝钩及电刀头端绝缘保护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术不再谈之色变,而腔镜手术作为外科手术的一种,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更是极大的降低了病人的痛苦。腔镜手术利用电凝钩来达成分离组织,止血和切割效果。由于电凝钩及电刀的使用需要连接高频电流,因此为了保护临床医生的安全,电凝钩搭载有一定的绝缘保护装置。
[0003]然而,电凝钩类产品本身自带的绝缘保护装置长度较短,无法满足临床医生各类需求且极易破损脱落,一旦损坏,整把器械报损,造成了巨大的成本浪费,不利于持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电凝钩及电刀头端绝缘保护套,它可以实现使电凝钩使用时的安全,并能降低因绝缘层破损导致的器械损害的成本浪费。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一次性电凝钩及电刀头端绝缘保护套,包括电凝钩及电刀主体、套体。
[0009]套体包括绝缘保护套、套体第一吊耳、套体第二吊耳、锁带、锁扣及套体顶口,套体顶口开设于绝缘保护套远离电刀主体的端面上,套体第一吊耳和套体第二吊耳位于绝缘保护套11上靠近电凝钩及电刀主体的两侧位置,套体第一吊耳一侧安装锁扣,另一侧安装锁带;
[0010]电凝钩及电刀主体包括钩头及刀头、杆体、杆体第一吊耳与杆体第二吊耳,钩头及刀头位于电凝钩及电刀主体头端,杆体第一吊耳与杆体第二吊耳位于杆体靠近绝缘保护套一端的两侧;
[0011]进一步的,套体形状为圆锥形,钩头及刀头21从套体顶口16处穿过,依靠套体1材料的塑性和本身的长度,能完全包覆电凝钩及电刀头端;
[0012]进一步的,杆体第一吊耳23与杆体第二吊耳24与套体第一吊耳12,套体第二吊耳13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
[0013]进一步的,锁带由套体第一吊耳出发,依次通过杆体第一吊耳、套体第二吊耳及杆体第二吊耳,交叉绕杆体一周,回到套体第一吊耳的位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锁带末端有凹槽,能与锁扣处契合;
[0015]进一步的,套体第一吊耳表面锁扣形状为上方一个形状为椭圆柱的限位块和下方一个形状为与椭圆小径等径的圆柱块结合而成的组合体,二者同轴心,锁带末端凹槽为椭
圆形且与锁扣处限位块长短径相等,形状相同,其中锁带凹槽深度小于圆柱块的高度。
[0016]进一步的,锁带具有密封性,依次交叉绕杆体一周,能密封绝缘保护套与杆体的缝隙。3.有益效果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思路。
[0019]本申请一次性电凝钩及电刀绝缘保护套顶端有套体顶口,可以使钩头刀头从套体顶口处穿过,依靠套体材料的塑性,使套体初步固定包覆在杆体上。
[0020]本申请锁带连接为交叉绕杆,对绝缘套进一步的固定,避免脱落。
[0021]本申请一次性电凝钩及电刀绝缘保护套为一次性可拆装的,能降低因绝缘层破损导致的器械损害的成本浪费。
[0022]本申请锁带锁扣连接结构简单,且能达到固定效果。
[0023]本申请锁带绕杆体一周能密封绝缘保护套与杆体的缝隙。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申请的套体杆体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申请的套体第一吊耳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申请的锁带锁扣连接示意图;
[0028]图5为本申请锁带绕杆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说明:
[0030]套体;11、绝缘保护套,12、套体第一吊耳,13、套体第二吊耳,14、锁带,141、凹槽,15、锁扣,151、限位块,152、圆柱块,16、套体顶口;2、电凝钩及电刀主体;21、电凝钩及电刀钩头刀头,22、杆体,23、杆体第一吊耳,24、杆体第二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 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

5所示,一种一次性电凝钩及电刀头端绝缘保护套,包括电凝钩及电刀主体2、套体1,其中套体1安装于电凝钩及电刀主体2头端。
[0034]具体的如图1所示,套体1包括绝缘保护套11、套体第一吊耳12、套体第二吊耳13、锁带14、锁扣15和套体顶口16,套体第一吊耳12和套体第二吊耳13关于绝缘保护套11中心对称,位于绝缘保护套11上靠近电刀主体2的位置,如图3所示,锁带14和锁扣15分别位于套体第一吊耳12两侧;套体顶口16开设于绝缘保护套11远离电刀主体2的端面上。
[0035]具体的,电凝钩及电刀主体2包括钩头及刀头21、杆体22、杆体第一吊耳23和杆体第二吊耳24,杆体第一吊耳23、杆体第二吊耳24与套体第一吊耳12、套体第二吊耳13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钩头及刀头21从套体顶口16处穿过,依靠套体1材料的塑性,使套体1
初步固定包覆在杆体22上。
[0036]具体的,套体第一吊耳12外表面固定的锁扣15为上方一个形状为椭圆柱的限位块151和下方一个形状为与椭圆小径等径的圆柱块152结合而成的组合体,二者同轴心,锁带14末端凹槽141与锁扣15处限位块151形状相同,能完全契合,凹槽141深度要小于圆柱块152的高度,这样既能方便固定锁带14与锁扣15,也能保证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0037]具体的,锁带14具有密封性,首端与套体第一吊耳12一侧连接,从套体第一吊耳12出发,依次通过杆体第一吊耳23、套体第二吊耳13和杆体第二吊耳24,最终回到套体第一吊耳12位置,交叉绕杆体22一周,既能密封套体1与杆体22的缝隙,同时,套体1受力也更均匀,与杆体22连接更稳定。
[0038]在使用过程中,将套体1套于电凝钩及电刀主体2头端,使钩头及刀头21由套体顶口16穿过,套体1初步固定后,调整套体1位置,使套体第一吊耳12、套体第二吊耳13与杆体第一吊耳23、杆体第二吊耳24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然后锁带14交叉绕杆体22一周,从套体第一吊耳12出发,依次通过杆体第一吊耳23、套体第二吊耳13和杆体第二吊耳24最终到达套体第一吊耳12上的锁扣15位置,锁带14上的凹槽141穿过限位块151后,将锁带14头端逆时针旋转90
°
,如图4所示,使锁带14固定于锁扣15上,从而实现套体1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电凝钩及电刀头端绝缘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凝钩及电刀主体(2)、套体(1);套体(1)包括绝缘保护套(11)、套体第一吊耳(12)、套体第二吊耳(13)、锁带(14)、锁扣(15)及套体顶口(16),套体顶口(16)开设于绝缘保护套(11)远离电刀主体(2)的端面上,套体第一吊耳(12)和套体第二吊耳(13)位于绝缘保护套(11)上靠近电凝钩及电刀主体(2)的两侧位置,套体第一吊耳(12)一侧安装锁扣(15),另一侧安装锁带(14);电凝钩及电刀主体(2)包括钩头及刀头(21)、杆体(22)、杆体第一吊耳(23)与杆体第二吊耳(24),钩头及刀头(21)位于电凝钩及电刀主体(2)头端,杆体第一吊耳(23)与杆体第二吊耳(24)位于杆体(22)靠近绝缘保护套(11)一端的两侧;钩头及刀头(21)从套体顶口(16)处穿过,依靠套体(1)材料的塑性,使套体(1)固定包覆在杆体(22)上;锁带(14)从套体第一吊耳(12)出发依次通过杆体第一吊耳(23)、套体第二吊耳(13)和杆体第二吊耳(24),回到套体第一吊耳(12)位置,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莉徐琴厉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