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165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硫化体,硫化体顶面向内延伸形成上容纳槽,硫化体底面向内延伸形成下容纳槽,硫化体顶面沿着周向间隔向上延伸形成缓冲块;上容纳槽内安装有上止挡,下容纳槽内安装有下止挡,上止挡外侧面与上容纳槽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隔,下止挡外侧面与下容纳槽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隔;上止挡外侧面、下止挡外侧面和缓冲块顶面分别向外延伸有按阵列排布的多个凸点,从而在液压衬套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振动、消除异响,尤其适用于对于振动和噪音敏感的新能源汽车使用,并且液压衬套在现有生产工艺基础上无需额外增加工序和成本,实用性好。用性好。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衬套
,尤其是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副车架的液压衬套主要用于连接车身和副车架,是对运动趋势存在约束、保护作用的隔振元件。
[0003]现有的液压衬套大多是基于传统的燃油车平台设计开发的,发动机振动和噪音是液压衬套主要的关注点。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为了保证舒适性,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也采用了液压衬套。
[0004]由于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相比于燃油车,对振动和噪音更为敏感。现有液压衬套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形变吸振和吸能,其形变接触面将产生异响、噪音,将其用于新能源汽车时噪音更为明显,无法有效保证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振动、消除异响,尤其适用于对于振动和噪音敏感的新能源汽车使用,有效保证乘坐舒适性,实用性好。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硫化体,硫化体顶面向内延伸形成上容纳槽,硫化体底面向内延伸形成下容纳槽,硫化体顶面沿着周向间隔向上延伸形成缓冲块;所述上容纳槽内安装有上止挡,下容纳槽内安装有下止挡,上止挡外侧面与上容纳槽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隔,下止挡外侧面与下容纳槽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隔;所述上止挡外侧面、下止挡外侧面和缓冲块顶面分别向外延伸有按阵列排布的多个凸点。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缓冲块及其上的凸点与硫化体一体成型,单个缓冲块顶面沿着径向设置有2

5排凸点,缓冲块顶面圆周方向相邻的两个凸点之间间隔角度为4
°‑
10
°
;所述凸点覆盖缓冲块顶面80%以上的面积。
[0010]所述缓冲块包括有对称布设的Y向缓冲块和对称布设的X向缓冲块,X向缓冲块的高度高于Y向缓冲块的高度。
[0011]所述X向缓冲块顶面向上延伸形成外凸弧形结构;单个X向缓冲块顶面与外侧弧面之间设置为斜面结构。
[0012]所述斜面结构与水平面之间构成20
°‑
45
°
的夹角。
[0013]所述凸点为外凸半球形结构,缓冲块顶面上凸点的外凸尺寸为0.8mm

2mm,上止挡侧面和下止挡侧面凸点的外凸尺寸为0.5mm

1mm。
[0014]所述上止挡与其上的凸点一体成型,下止挡与其上的凸点一体成型;所述上止挡、下止挡均为PA6加玻璃纤维材质,经注塑成型。
[0015]所述上止挡和下止挡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环形部,环形部端面沿着轴向延伸形成相互对称的止挡部,止挡部外侧面与环形部的外圆周面共面,止挡部外侧面上按阵列排布多个凸点。
[0016]所述止挡部外侧面上沿着轴向相邻的两个凸点之间间隔2mm

5mm,在轴向方向上凸点覆盖止挡部70%

85%的区域;所述止挡部外侧面上沿着圆周方向的相邻两个凸点之间间隔角度为4
°‑
10
°
;所述止挡部外侧面上70%

85%的接触面积由凸点覆盖。
[0017]所述硫化体为由内芯、橡胶体和内笼经由硫化形成的一体结构,橡胶体位于内笼内,内芯位于橡胶体内;所述硫化体外壁面的中部沿着周向开设有液腔,液腔处配装有流道组件,硫化体外壁面和流道组件外壁面共同套装有外套。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通过在液压衬套的缓冲块和上止挡、下止挡上分别设置外凸的凸点,在其形变吸振、吸能接触时能够有效降低振动、消除异响,尤其适用于对于振动和噪音敏感的新能源汽车使用,有效保证乘坐舒适性,实用性好;
[0020]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21]缓冲块上的凸点与缓冲块、硫化体一体成型,上止挡、下止挡上的凸点亦分别一体成型,改进后的液压衬套在现有生产工艺基础上无需额外增加工序和成本,亦不影响现有衬套的静态、动态以及耐久等使用性能;
[0022]缓冲块上凸点的设置用于防止液压衬套沿着Z向窜动时产生异响,X向缓冲块外侧斜面结构的设置则用于防止大偏摆带来的异响。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液压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液压衬套的爆炸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硫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硫化体顶面缓冲块的布设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上止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Y向缓冲块;2、硫化体;3、上止挡;4、X向缓冲块;5、外套;6、下止挡;7、流道组件;
[0029]20、液腔;21、内芯;22、橡胶体;23、内笼;24、上容纳槽;25、下容纳槽;
[0030]31、环形部;32、止挡部;33、凸点;
[0031]41、斜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硫化体2,硫化体2顶面向内延伸形成上容纳槽24,硫化体2底面向内延伸形成下容纳槽25,硫化体2顶面沿着周向间隔向上延伸形成缓冲块;上容纳槽24内安装有上止挡3,下容纳槽25内安装有下止挡6,上止挡3外侧面与上容纳槽24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隔,下止挡6外侧面与下容纳槽25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隔;上止挡3外侧面、下止挡6外侧面和缓冲块顶面分
别向外延伸有按阵列排布的多个凸点33。
[0034]通过在液压衬套的缓冲块和上止挡3、下止挡6上分别设置外凸的凸点33,在其形变吸振、吸能接触时能够有效降低振动、消除异响,尤其适用于对于振动和噪音敏感的新能源汽车使用。
[0035]缓冲块及其上的凸点33与硫化体2一体成型,单个缓冲块顶面沿着径向设置有2

5排凸点33,缓冲块顶面圆周方向相邻的两个凸点33之间间隔角度为4
°‑
10
°
;凸点33覆盖缓冲块顶面80%以上的面积;从而在有效保证凸点33接触和挤压过程中吸振、吸能效果的同时,亦经由接触面积的减小而有效减震、降噪。
[0036]如图4所示,缓冲块包括有对称布设的Y向缓冲块1和对称布设的X向缓冲块4,X向缓冲块4的高度高于Y向缓冲块1的高度,通过高度差的设置,来依次接触缓冲,有一个梯度形式的缓冲,刚度曲线效果更好。
[0037]X向缓冲块4顶面向上延伸形成外凸弧形结构;单个X向缓冲块4顶面与外侧弧面之间设置为斜面结构41。
[0038]缓冲块上凸点33的设置用于防止液压衬套沿着Z向窜动时产生异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硫化体(2),硫化体(2)顶面向内延伸形成上容纳槽(24),硫化体(2)底面向内延伸形成下容纳槽(25),硫化体(2)顶面沿着周向间隔向上延伸形成缓冲块;所述上容纳槽(24)内安装有上止挡(3),下容纳槽(25)内安装有下止挡(6),上止挡(3)外侧面与上容纳槽(24)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隔,下止挡(6)外侧面与下容纳槽(25)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隔;所述上止挡(3)外侧面、下止挡(6)外侧面和缓冲块顶面分别向外延伸有按阵列排布的多个凸点(3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及其上的凸点(33)与硫化体(2)一体成型,单个缓冲块顶面沿着径向设置有2

5排凸点(33),缓冲块顶面圆周方向相邻的两个凸点(33)之间间隔角度为4
°‑
10
°
;所述凸点(33)覆盖缓冲块顶面80%以上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包括有对称布设的Y向缓冲块(1)和对称布设的X向缓冲块(4),X向缓冲块(4)的高度高于Y向缓冲块(1)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缓冲块(4)顶面向上延伸形成外凸弧形结构;单个X向缓冲块(4)顶面与外侧弧面之间设置为斜面结构(4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结构(41)与水平面之间构成20
°‑
45
°
的夹角。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的防异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33)为外凸半球形结构,缓冲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萍
申请(专利权)人:博戈橡胶塑料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