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089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用于实现输液管内液体的传输,包括挤压机构、活动盖。挤压机构包含多个挤压块,多个挤压块在动力作用下挤压输液管以对输液管内液体的输送进行调节和控制;活动盖设有开关机构以能够打开和关闭,活动盖背侧设有与多个挤压块相对应的枕体,在活动盖关闭状态时实现对位于挤压块和枕体之间的输液管的挤压作用;输液装置设有对输液管的引入部、导出部,并形成有适配空间以容置引入的输液管。该装置针对输液模块在相应使用环境下的功能性要求,进行适配性结构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便携式急救设备的功能集成性和模块化水平,满足特殊救治环境的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据相关医疗数据统计,危重伤员在转运途中会发生各类并发症,伤员的伤死率可达9.6%,针对转运等应急医学救援问题,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研制“自撑式生命支持单元”,可与担架结合使用,也可与救护车、飞机等运输工具结合使用;德国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了“伤员后送单元”,由两部分组成,即安装于飞机上的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承载框架及上置监护生命支持设备,主要置于A310飞机上;奥地利于20世纪80年代也研制出了一种“移动式ICU”,由三部分组成,即伤员担架、运输架及医疗复苏单元,医疗复苏单元上有机械通气模块、生命指征监视器、心脏起搏器、吸引器、气体输送接口及蓄电池和充电装置;澳大利亚研发的类似装备是一种自撑式ICU单元,可装备于救护车、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上,采用模块化集成结构,适于不同重症患者的要求。
[0003]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也在逐步改进后送生命支持相关装备,研发功能齐全、集成化程度高的后送生命支持装备,以解决重症伤员途中后送转运等实际需要。为了提升装备的功能性、跨平台通用性、自持能力、数字化能力、便携性,各相关功能模块需集中布置,例如,采用传统悬挂式输液方法难以满足转运途中特殊救治环境的需求,如何对输液模块相关组件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在实现相应功能的前提下同时能够减小体积占用,同时保障后送生命支持装备的功能性和便携性,满足特殊场景的使用需求,是相关技术人员在产品开发时需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0004]综上,为了更好的实现后送生命支持装备的便携性并确保其功能性,需针对相应模块组件的功能性需求进行适配性结构设计,以进一步优化产品模块特征,提高装备的集成性和便携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便携式急救设备输液模块的集成性和便携性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针对输液模块在相应使用环境下的功能性要求,进行适配性结构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功能集成性和模块化水平,满足特殊救治环境的需求。
[0006]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包括挤压机构、活动盖。
[0007]所述挤压机构包含多个挤压块,所述多个挤压块在动力作用下挤压输液管以对输液管内液体的输送进行调节和控制。
[0008]所述活动盖设有开关机构以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活动盖背侧设有与多个挤压块相对应的枕体,在活动盖关闭状态时实现对位于挤压块和枕体之间的输液管的挤压作用。
[0009]所述输液装置设有对输液管的引入部、导出部,并形成有适配空间以容置引入的输液管。
[00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挤压块对输液管的挤压部位至少包括第一挤压结构和第二挤压结构,所述第一挤压结构对输液管的挤压作用面小于第二挤压结构对输液管的挤压作用面。
[00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枕体至少包括第一枕体结构和第二枕体结构,所述第一枕体结构与第一挤压结构相对应以形成输液管在被挤压时的受力支撑,所述第二枕体结构与第二挤压结构相对应以形成输液管在被挤压时的受力支撑。
[00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枕体结构沿着第一挤压结构挤压方向形成有位于输液方向上游侧的枕体避让空间,以实现第一挤压结构与第一枕体结构在挤压输液管时形成更小的受压作用面积,从而快速有效截流或放流液体。
[00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挤压结构从其自由端反向延伸形成有位于输液方向下游侧的挤压块避让空间,以进一步实现第一挤压结构与第一枕体结构在挤压输液管时形成更小的受压作用面积。
[00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挤压结构为平面,第二枕体结构设有与第二挤压结构相对应的平面,以使得第二挤压结构与第二枕体结构在挤压输液管时实现对输液管内液体流量的调节。
[00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挤压机构至少布设有两个具有第一挤压结构的挤压块,具有第一挤压结构的两个挤压块之间设有多个具有第二挤压结构的挤压块,沿输液方向最后一个具有第一挤压结构的挤压块的下游还设有具有第二挤压结构的挤压块,以实现对输液管内液体的流通控制、流量调节以及补偿功能。
[00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挤压块对输液管的挤压部位设有柔性元件,以实现柔性接触挤压。
[00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输液装置还设有气泡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气泡传感器沿输液方向设在多个挤压块的上游位置以监测输液管中液体的气泡含量,所述压力传感器沿输液方向设在多个挤压块的下游位置以监测输液管内液体的压力。
[00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挤压机构还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凸轮轴、以及设在凸轮轴上并与相应挤压块相适配抵接的多个凸轮,所述电机驱动传动机构带动凸轮轴上的多个凸轮转动,以推动与凸轮相应的挤压块往复移动实现挤压功能。
[0019]本申请的优点是:
[0020]1、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针对输液模块在相应使用环境下的功能性要求,进行适配性结构优化设计,提高了装备的功能集成性和模块化水平,满足特殊救治环境的需求。
[0021]2、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通过活动盖的背侧构建挤压块对输液管挤压时的受力支撑结构,充分利用了输液装置相关组件的结构特征,减小了功能件的空间占用体积,提高便携式急救设备的便携性。
[0022]3、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通过对挤压块的第一挤压结构构建弧面及斜面,以使得其与相应枕体实现挤压功能时形成更小的受压作用面积并容置输液管相应受挤压部位的实体移位,提高对输液管内流体截流或放流的动作速度和效果。
[0023]4、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的第一枕体结构在沿着第一挤压结构挤压方向上设有阶跃结构,从而进一步对第一挤压结构与第一枕体结构在挤压输液管时构建更小的受
压作用面积并容置输液管相应受挤压部位的实体移位,以快速有效截流或放流液体。
[0024]5、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的挤压块对输液管的挤压部位设有柔性元件,以实现柔性接触挤压,从而提高挤压机构对输液管在挤压输液过程中的防护性能和挤压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申请的装备有输液装置的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整体示意图;
[0026]图2为本申请的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示意图;
[0027]图3为本申请的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剖视示意图;
[0028]图4为本申请的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9]图5为本申请的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申请的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活动盖打开示意图。
[0031]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便携式急救设备;2

输液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用于实现输液管内液体的传输,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压机构,其包含多个挤压块,所述多个挤压块在动力作用下挤压输液管以对输液管内液体的输送进行调节和控制;活动盖,其设有开关机构以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活动盖背侧设有与多个挤压块相对应的枕体,在活动盖关闭状态时实现对位于挤压块和枕体之间的输液管的挤压作用;所述输液装置设有对输液管的引入部、导出部,并形成有适配空间以容置引入的输液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挤压块对输液管的挤压部位至少包括第一挤压结构和第二挤压结构,所述第一挤压结构对输液管的挤压作用面小于第二挤压结构对输液管的挤压作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至少包括第一枕体结构和第二枕体结构,所述第一枕体结构与第一挤压结构相对应以形成输液管在被挤压时的受力支撑,所述第二枕体结构与第二挤压结构相对应以形成输液管在被挤压时的受力支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枕体结构沿着第一挤压结构挤压方向形成有位于输液方向上游侧的枕体避让空间,以实现第一挤压结构与第一枕体结构在挤压输液管时形成更小的受压作用面积。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余红贾子暄杨云江邱连兴付一张贾宇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海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