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CAR-T细胞转导和药效评价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077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用于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CAR

T细胞转导和药效评价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微流控芯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CAR

T细胞LV转导和药效评价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CAR

T细胞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在临床肿瘤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够精准、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因其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革命性的治疗效果,这也对CAR

T细胞生产制备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CAR

T细胞作为一种个性化定制药物,存在制备效率低、成本高昂、质量控制复杂等问题,限制了其规模化的临床应用。
[0003]在CAR

T细胞的制备过程中,慢病毒(LV)转导和药效评价占据着较大资金和劳动成本,并且紧密关系着CAR

T细胞药效和质量,如何降低制备成本、缩短制备周期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4]微流控芯片技术由于其微型化、自动化、可集成化、低成本、样品消耗少等优势,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微流控3D细胞培养技术,能够使细胞形态、增殖能力以及药物反应与人体内环境更加相似,细胞反应和功能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增强。能够同时弥补传统2D细胞实验与实验动物模型的的缺陷与不足,可作为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连接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标准化方法。
[0005]因此,通过结合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优势,为高质量、低成本的CAR

T细胞LV转导和药效评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是本领域亟需探索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CAR

T细胞LV转导和药效评价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方法,分别建立一种用于CAR

T细胞LV转导和药效评价的微流控芯片装置为CAR

T细胞制备的关键环节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转导环境的空间结构限制,在不添加感染增强剂的情况下,以达到高效、低成本的转导。此外,通过实现微流控3D细胞培养,让细胞的形态、增殖能力以及生理功能与人体环境更加相似,进一步实现CAR

T细胞药效评价的标准化。
[0007]本申请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用于CAR

T细胞与慢病毒的转导;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片状的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的上表面包括进样口、出样口,所述进样口、所述出样口通过芯片内部的流体通道连接,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为多圈同心的、间隔的螺旋形;其中,所述进样口位于多圈螺旋形的中心,所述出样口位于螺旋形的末端。
[0008]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微流控芯片高度范围为100

200μm。
[0009]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流体通道宽度范围为400

500μm。
[0010]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流体通道的每一圈螺旋之间的间隔范围为400

500μm。
[0011]在一个优选例中,螺旋圈数范围为18

24圈。
[0012]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进样口和所述出样口的直径范围为700

800μm。
[0013]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CAR

T细胞的LV转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S1)调整CD3+T细胞与CD19 CAR慢病毒的混悬液;
[0015](S在一个优选例中,将(S1)所得的混悬液注入进样口;
[0016](S3)转导进行一定时间后,移至扩大培养的器皿中;
[0017](S4)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导效率。
[0018]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被配置为建立细胞3D模型并进行CAR

T药效评价;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上芯片、下芯片,所述上芯片和下芯片分别都由玻璃板和PDMS薄膜键合而成,其中,
[0019]所述上芯片包括进样口、上腔室、以及将进样口与上腔室连接的流体通道;
[0020]所述下芯片包括出样口、下腔室、以及将进样口与上腔室连接的流体通道;
[0021]当所述上芯片、所述下芯片组合时,所述上腔室与所述下腔室合并构成细胞培养腔室。
[0022]在一个优选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芯片中,PDMS薄膜位于下表面,和/或所述下芯片中,PDMS薄膜位于上表面。
[0023]本申请的再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CAR

T细胞的药效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分别将靶细胞溶液、非靶细胞溶液调整到一定细胞密度;
[0025](S2)吸取所述靶细胞溶液、非靶细胞溶液加入EP管中,弃上清液;
[0026](S3)将凝胶材料、光引发剂溶液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加入到(S2)所得的细胞沉淀中并吹打均匀;
[0027](S4)将所得的凝胶

细胞悬液加至芯片培养室中;用波长为405nm的紫外光源照射固化;
[0028](S5)将芯片组装完成并连接注射泵提供培养基;将所述微流控芯片放入37℃、5% 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给定时间;
[0029](S6)以100μL/h的流速将CAR

T细胞、T细胞从微流控芯片的进样口输送至细胞培养室;
[0030](S7)孵育一定时间后,进行死活细胞的染色分析,分析检测结果。
[0031]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32]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芯片在不添加感染增强剂的情况下,相比于传统实验,可以有效提高CAR

T的转导效率以及降低病毒用量,并且不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及增殖,该芯片具有低成本、操作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以及可封闭化的优点;
[0033]2.与传统的多孔板培养皿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芯片提高了CAR

T细胞转导效率,由于结构及高度、宽度的限定,细胞在芯片内部的碰撞机会增多,并且可将进样口、出样口相连接进入循环;
[0034]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芯片用于CAR

T细胞的药效评价,初步建立了淋巴瘤模型,实现了在芯片上评价肿瘤细胞杀伤力的直观简易的杀伤评价,该芯片同样具有低成本、操作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以及可封闭化的优点。
[0035]本申请的说明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技术特征,分布在各个技术方案中,如果要罗列出本申请所有可能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即技术方案)的话,会使得说明书过于冗长。为了避
免这个问题,本申请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下文各个实施方式和例子中公开的各技术特征、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都可以自由地互相组合,从而构成各种新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用于CAR

T细胞与慢病毒的转导;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片状的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的上表面包括进样口、出样口,所述进样口、所述出样口通过芯片内部的流体通道连接,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为多圈同心的、间隔的螺旋形;其中,所述进样口位于多圈螺旋形的中心,所述出样口位于螺旋形的末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高度范围为100

200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宽度范围为400

500μ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的每一圈螺旋之间的间隔范围为400

500μ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螺旋圈数范围为18

24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口和所述出样口的直径范围为700

800μm。7.一种CAR

T细胞的LV转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调整CD3
+
T细胞与CD19 CAR慢病毒的混悬液;(S2)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将(S1)所得的混悬液注入进样口;(S3)转导进行一定时间后,移至扩大培养的器皿中;(S4)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导效率。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丽李洪林朱亚楠李进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