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0726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5
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矩形状的底板(10)、正方形的对置导体板(30)以及短路部(40),构成为使用由对置导体板(30)和底板(10)形成的静电电容和短路部(40)所具备的电感进行LC并联共振的零阶共振天线。在对置导体板(30)的边缘部形成有供电点(31)。对置导体板(30)设置在从底板(10)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偏移规定的端部偏移量(De)的位置。底板(1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λ/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线通信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以在2020年12月23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第2020

213995号为基础,整体上通过参照来引用基础申请的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零阶共振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0004]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具备:底板,是用于提供接地电位的平板状的金属导体;对置导体板,是与底板对置配置且设置有供电点的平板状的金属导体;以及短路部,将底板和对置导体板电连接。
[0005]在这种天线中,通过在底板与对置导体板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以及短路部所具备的电感,在与该静电电容和电感对应的频率下产生并联共振。在底板与对置导体板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是根据对置导体板的面积而确定的。
[0006]上述结构的天线装置通过调整对置导体板的面积、或者调整底板与对置导体板的距离,能够将在该天线装置中成为收发的对象的频率(以后,为对象频率)设定为期望的值。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方便,也将利用由在底板与对置导体板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以及短路部所具备的电感产生的LC共振的天线装置称为零阶共振天线或者超材料天线。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61137号公报
[0009]在专利文献1中仅仅公开了零阶共振天线的结构,对于作为一体地具备收发电路、电源电路等这样的电路模块和天线模块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具体的结构,未进行研究。
[0010]本专利技术的开发者鉴于在车辆上的搭载性等,作为无线通信装置,研究如下的结构:将作为底板的导体图案形成为矩形状,并且将包括对置导体板的天线元件和电路模块配置为在底板的长边方向上排列。这样的结构相当于以能够将天线元件的底板作为电路接地而利用的方式扩展到电路模块的下侧的结构。
[0011]一般地,底板越大,则作为天线的动作越稳定。因此,根据上述研究结构,能够期待维持作为天线的动作的稳定性。然而,上述开发者对上述研究结构的动作进行了验证,得到如下的见解:在底板的尺寸以及对置导体板相对于底板的位置满足特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底板自身以对象频率附近的频率共振,向通信线缆的泄漏电流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了零阶共振天线的结构中,能够抑制向通信线缆的泄漏电流的无线通信装置。
[0013]用于实现该目的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是用于收发规定的对象频率的电波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底板,是被设定为短边方向的长度小于λ/2并且长边方向的长度在λ/2以上的矩形状的导体板;零阶共振天线元件,配置在从底板的中心在长边方向上偏移规定量的
位置;以及电路模块,进行用于利用零阶共振天线元件进行收发的信号处理,零阶共振天线元件和电路模块被配置为在底板的长边方向上排列,零阶共振天线元件具备:对置导体板,是与底板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平板状的导体部件,并且设置有与供电线电连接的供电点;以及短路部,设置于对置导体板的中央区域,将对置导体板和底板电连接,无线通信装置被构成为使用短路部所具备的电感以及由底板和对置导体板形成的静电电容在对象频率下并联共振,无线通信装置被设定为底板的长边方向的长度(Lg)满足Lg=λ/4
×
N+α(N为自然数,λ为对象频率的波长,α为0.025λ以上且0.225λ以下的规定值,Lg为底板的长边方向的长度)。
[0014]上述结构是基于如下的见解而完成的:在底板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为λ/4的整数倍的情况下,观察到上述泄漏电流显著的趋势。根据上述的结构,底板的长度从作为单极天线进行动作的条件即λ/4的整数倍偏离规定量,底板不共振。因此,还能够抑制在底板上激励的电流,抑制向通信线缆的泄漏电流。
[0015]另外,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是用于收发规定的对象频率的电波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底板,是被设定为短边方向的长度小于λ/2并且长边方向的长度在λ/2以上的矩形状的导体板;零阶共振天线元件,配置在从底板的中心在长边方向上偏移规定量的位置;以及电路模块,进行用于利用零阶共振天线元件进行收发的信号处理,零阶共振天线元件和电路模块被配置为在底板的长边方向上排列,零阶共振天线元件具备:对置导体板,是与底板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平板状的导体部件,并且设置有与供电线电连接的供电点;以及短路部,设置于对置导体板的中央区域,将对置导体板和底板电连接,无线通信装置被构成为使用短路部所具备的电感以及由底板和对置导体板形成的静电电容在对象频率下并联共振,对置导体板被设定为端部偏移量为0.075λ(λ为对象频率的波长)以上,端部偏移量是从底板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中的接近对置导体板的端部亦即天线附近端到对置导体板为止的距离。
[0016]上述结构是基于如下的见解而完成的:在从矩形状的底板的中心偏移的位置设置有零阶共振天线的结构中,端部偏移量被设定为0.075λ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底板上激励的电流。根据上述的结构,还能够抑制在底板上激励的电流,抑制向通信线缆的泄漏电流。
[0017]此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括弧内的附图标记表示与作为一个方式而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单元的对应关系,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无线通信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19]图2是概念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II

II线处的剖面的图。
[0020]图3是无线通信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4是用于对底板激励的条件进行说明的图。
[0022]图5是用于对底板共振时的电流分布进行说明的图。
[0023]图6是表示对比较结构中的LC并联共振时的电流分布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
[0024]图7是表示对提案结构中的LC并联共振时的电流分布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
[0025]图8是表示比较结构与提案结构的每个频率的反射特性的图。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连接,由无线通信装置1接收到的信号依次输出到通信用ECU。另外,无线通信装置1将从通信用ECU输入的电信号变换为电波并向空间放射。通信用ECU利用由无线通信装置1接收到的信号,并且对该无线通信装置1输入与发送信号对应的基带信号。连接有无线通信装置1的通信用ECU例如能够为提供智能进入系统的智能ECU。智能ECU是根据从智能手机发出的信号的接收状况而执行车辆的上锁开锁等这样的控制的ECU。
[0045]这里,作为一例,假定作为将无线通信装置1和通信用ECU连接的通信线缆61,使用AV线的情况而进行说明。AV线是汽车用低压电线,通过利用例如氯乙烯等绝缘材料覆盖软铜线来实现。AV线的“A”是指汽车用低压电线,“V”是指乙烯基。作为与无线通信装置1连接的AV线,存在用于提供接地电位的AV线即接地用线缆和供信号流动的AV线即信号用线缆。此外,作为无线通信装置1与通信用ECU的连接线缆,还能够采用汽车用薄壁低压电线(AVSS线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用于收发规定的对象频率的电波,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底板(10),是被设定为短边方向的长度小于λ/2并且长边方向的长度在λ/2以上的矩形状的导体板;零阶共振天线元件(ANT),配置在从所述底板的中心在长边方向上偏移规定量的位置;以及电路模块(50),进行用于利用所述零阶共振天线元件进行收发的信号处理,所述零阶共振天线元件和所述电路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底板的长边方向上排列,所述零阶共振天线元件具备:对置导体板(30),是与所述底板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平板状的导体部件,并且设置有与供电线(51)电连接的供电点(31);以及短路部(40),设置于所述对置导体板的中央区域,将所述对置导体板和所述底板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被构成为:使用所述短路部所具备的电感以及由所述底板和所述对置导体板形成的静电电容来在所述对象频率下并联共振,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被设定为:所述底板的长边方向的长度(Lg)满足Lg=λ/4
×
N+α,其中,N为自然数,λ为对象频率的波长,α为0.025λ以上且0.225λ以下的规定值,Lg为底板的长边方向的长度。2.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用于收发规定的对象频率的电波,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底板(10),是被设定为短边方向的长度小于λ/2并且长边方向的长度在λ/2以上的矩形状的导体板;零阶共振天线元件(ANT),配置在从所述底板的中心在长边方向上偏移规定量的位置;以及电路模块(50),进行用于利用所述零阶共振天线元件进行收发的信号处理,所述零阶共振天线元件和所述电路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底板的长边方向上排列,所述零阶共振天线元件具备:对置导体板(30),是与所述底板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平板状的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谷祐次池田正和三治健一郎宫下智和藤井亮三浦边贤志内藤博道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