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树林陆地栽培与驯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067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红树林陆地栽培与驯化方法,首先是构建一种用于陆地栽植红树林的种植槽,该种植槽内表面铺设有防水层,由槽底至槽口依次铺设空心砖层、透气层和砂土层,同时利用供水水泵对种植槽间断的供水,水分从空心砖层上渗至砂土层,并在砂土层上形成一定水位,进而形成红树植物的栽培环境。供水水泵第一次为种植槽提供具有较高盐度的海水,之后向种植槽中灌溉的水为自来水,且每天累计为该种植槽供水4小时,模仿潮汐的涨退,进而使红树植物慢慢适应淡水条件,直到完全使用淡水浇灌培育,进而驯化出适应淡水环境的红树植物。进而驯化出适应淡水环境的红树植物。进而驯化出适应淡水环境的红树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树林陆地栽培与驯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红树林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红树林陆地栽培与驯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树林(mangrove forest)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木本群落。红树林是热带、南亚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之一,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又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具有社会、生态和经济三方面的效益。
[0003]红树林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适应性,如形成支柱根、各种形式的呼吸根,有许多胎生幼苗以及旱生结构和抗盐适应等。对湖泊、水库、河口等湿地系统进行水土保持,红树植物无疑是十分理想的选择,其发达的根系不仅可以是植株稳固地直立于软泥,在淡水系统出水面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出于底泥表面的呼吸根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提高水体中的容氧,进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水面下降时又能稳定泥沙,具有水流拖拽的作用。同时红树植物也能维护河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制造良好的生态景观。
[0004]但受制于红树林的生长特性,红树植物无法引种到淡水区域种植。红树林的种植地点有较大的局限性,常规的种植方法液无法保证红树林植物的成活,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种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树林陆地栽培与驯化方法,降低红树植物生长所适应的盐度,培育出可在淡水环境生长的红树植物。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红树林陆地栽培与驯化方法,该方法通过一红树林植物栽培装置来实现,所述红树林栽培装置包括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表面设有防水层,所述种植槽由槽底至槽口依次铺设有空心砖层、透气层、砂土层以及水位层;所述空心砖层由若干个空心砖间隔铺设而成,所述空心砖的中部设有水管通道,空心砖的周侧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种植槽外接有供水水泵,所述供水水泵连接有多根渗水管,所述渗水管的管体上设有多个渗水孔,渗水管穿设在所述空心砖的水管通道内,水流从渗水孔渗出,并由空心砖的出水孔流出上渗至水位层;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苗木选择:选择1年生苗木,苗高30~50cm,生长正常、苗木粗壮、根系完整和无病虫害的Ⅰ级苗;
[0008]S2种植:在种植槽内铺设好防水层和空心砖层后,将红树林植物的根部穿设在空心砖上,然后向种植槽内依次铺设透气层和砂土层;
[0009]S3供水:启动供水水泵向种植槽内注水,使水上渗透至种植槽的表层形成水位层,第一次向种植槽中灌溉的水为具有较高盐度的海水,之后向种植槽中灌溉的水为自来水;供水水泵每天累计为该种植槽供水4小时,模仿潮汐的涨退;
[0010]S4水分补充:通过浮球装置判断种植槽砂土层上面的水位,当水位下降时,通过供水水泵补充水分,使水位保持在0

20cm的深度。
[0011]进一步,所述防水层为防水膜或防水涂料。
[0012]进一步,所述空心砖层的深度为60cm,所述空心砖层包括第一空心砖层和第二空心砖层,第一空心砖层和第二空心砖层的深度均为30cm。
[0013]进一步,所述空心砖的材质为陶瓷、竹子或塑料。
[0014]进一步,所述透气层的深度为10cm,所述透气层采用珊瑚碎石铺设而成。
[0015]进一步,所述砂土层的深度为50cm,所述砂土层采用泥质土壤或沙质土壤。
[0016]进一步,所述种植槽外架设有培育大棚,所述培育大棚包括骨架和蒙设在骨架上的棚膜。
[0017]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红树林栽培方法首先是构建一种用于陆地栽植红树林的种植槽,该种植槽内表面铺设有防水层,由槽底至槽口依次铺设空心砖层、透气层和砂土层,同时利用供水水泵对种植槽间断的供水,水分从空心砖层上渗至砂土层,并在砂土层上形成一定水位,进而形成红树植物的栽培环境。供水水泵第一次为种植槽提供具有较高盐度的海水,之后向种植槽中灌溉的水为自来水,且每天累计为该种植槽供水4小时,模仿潮汐的涨退,进而使红树植物慢慢适应淡水条件,直到完全使用淡水浇灌培育,进而驯化出适应淡水环境的红树植物。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种植槽与供水水泵连接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种植槽层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种植槽层状结构长度方向剖视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种植槽空心砖层俯视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种植槽层状结构宽度方向剖视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供水水泵与空心砖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培育大棚结构示意图。
[0026]标号说明:
[0027]1、种植槽;2、防水层;3、空心砖层;31、第一空心砖层;32、第二空心砖层;4、透气层;5、砂土层;6、水位层;7、供水水泵;8、渗水管;9、空心砖;91、水管通道;92、出水孔;10、培育大棚。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树林陆地栽培与驯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一红树林植物栽培装置来实现,如图1至6所示,所述红树林栽培装置包括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表面设有防水层,所述种植槽由槽底至槽口依次铺设有空心砖层、透气层、砂土层和水位层,种植槽外接有供水水泵,以为种植槽内蓄水。
[0030]该红树林植物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苗木选择:选择1年生苗木,苗高30~50cm,生长正常、苗木粗壮、根系完整和无病虫害的Ⅰ级苗;
[0032]S2种植:在种植槽内铺设好防水层和空心砖层后,将红树林植物的根部穿设在空心砖上,然后向种植槽内依次铺设透气层和砂土层;
[0033]S3供水:启动供水水泵向种植槽内注水,使水上渗透至种植槽的表层形成水位层,第一次向种植槽中灌溉的水为具有较高盐度的海水,之后向种植槽中灌溉的水为自来水;供水水泵每天累计为该种植槽供水4小时,模仿潮汐的涨退;
[0034]S4水分补充:通过浮球装置判断种植槽砂土层上面的水位,当水位下降时,通过供水水泵补充水分,使水位保持在0

20cm的深度。
[0035]对于种植槽的选取,种植槽可以是在土地上挖出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种植槽,也可以是由模具加工成型的种植槽。种植槽的尺寸大小根据需要而定。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种植槽的深度为140cm,长度和宽度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方便人员进出、查看植物生长状况即可。其中,防水层的厚度忽略不计,空心砖层的深度为60cm,透气层的深度为10cm,砂土层的深度为50cm,水位为20cm。
[0036]防水层的铺设是为了留住种植槽内的水分,防止水分渗漏,影响红树植物的生长。防水层可采用具有防水性能防水膜,将防水膜铺设在种植槽的内表面,以起到防渗漏的作用。防水层也可以是在种植槽的内表面涂覆具有防水性能的防水涂料,同样起到防渗漏的作用。
[0037]空心砖层主要用于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树林陆地栽培与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一红树林植物栽培装置来实现,所述红树林栽培装置包括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表面设有防水层,所述种植槽由槽底至槽口依次铺设有空心砖层、透气层、砂土层以及水位层;所述空心砖层由若干个空心砖间隔铺设而成,所述空心砖的中部设有水管通道,空心砖的周侧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种植槽外接有供水水泵,所述供水水泵连接有多根渗水管,所述渗水管的管体上设有多个渗水孔,渗水管穿设在所述空心砖的水管通道内,水流从渗水孔渗出,并由空心砖的出水孔流出上渗至水位层;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苗木选择:选择1年生苗木,苗高30~50cm,生长正常、苗木粗壮、根系完整和无病虫害的Ⅰ级苗;S2种植:在种植槽内铺设好防水层和空心砖层后,将红树林植物的根部穿设在空心砖上,然后向种植槽内依次铺设透气层和砂土层;S3供水:启动供水水泵向种植槽内注水,使水上渗透至种植槽的表层形成水位层,第一次向种植槽中灌溉的水为具有较高盐度的海水,之后向种植槽中灌溉的水为自来水;供水水泵每天累计为该种植槽供水4小时,模仿潮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钟法陈雄平陈海燕苏有限
申请(专利权)人:渔野厦门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