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湿地生境改善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886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滨海湿地生境改善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破埂除堰,疏通水道,促使湿地水系连同;湿地堆岛,按照1~2个/1万平方米的比例建造一定数量的鸟类栖息岛;移土造埂,构筑湿地暗埂,以满足不同鸟类栖息的水位需求;植被调控,渐进式刈割互花米草,修复湿地生物链;其中,栖息岛岛周铺设3~5层护坡筐,筐内种植鸟类嗜好的两栖植物,岛上种植盐生植物,形成自然式湿地群落,群落内布设保育鸟巢;湿地暗埂上种植湿生植物,埂间自然形成凹地,凹地内种植水生植物。实施本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滨海湿地的生境改良,促进土著植物快速恢复和生物链好转,为湿地鸟类提供一个植被多样、食源稳定、宜于繁衍的栖息空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海湿地生境改善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滨海湿地修复及鸟类栖息地保护
,特别是一种滨海湿地生境改善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海洋渔业的蓬勃兴起,作为鸟类重要栖息地的滨海湿地遭受严重蚕食。尤其是近年来湿地旅游业的日益火爆,每年以滨海湿地为游览目标的出行人数呈现快步式上涨,人们对湿地环境的干扰与日俱增。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我国沿海湿地保护的力度远远不够,基础设施相当滞后,加上近年来外来有害物种疯狂入侵,沿海乡土植被严重衰退,湿地生境日趋恶化,与鸟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滨海栖息地的形态结构和生态功能发生了倒退式变化。湿地应有的保育功能严重减弱,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遭受污染,严重影响鸟类的生存繁衍,并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快实施滨海湿地生境改善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迫在眉睫,这是保障滨海湿地生态健康、提升湿地鸟类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沿海大开发战略背景下关系我国生态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0003]近年来,结合我国实施的退渔还湿、退耕还草工程,我国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启动了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湿地修复试验与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管博等(2011)在位于渤海西岸黄河三角洲采用翻地、施肥和芦苇碎屑培肥等土壤改良方法,进行了土著植物盐地碱蓬的生态修复实验,提出了有效改良重度退化盐碱湿地土壤快速修复湿地植被的方法;黄文浩(ZL201710695290.X)提出一种受损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其核心是建设生态隔离带,并通过水量控制、人力、机械来控制互花米草的生长恢复湿地植被;范萍萍等(ZL201310539965.3)提出一种快速恢复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制取生物肥料、土壤翻耕、碱蓬播种、升级土壤等手段促使滨海湿地逐步修复;李佳骏等(ZL202110402770.9)专利技术了一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方法用的深松机,应用于湿地修复工程可节省劳力也提升了生态修复效果。这些前期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湿地修复的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开展滨海湿地修复工程积累了经验。但是,这些研究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溶入了自然、生态的理念,由于缺乏系统的湿地资源研究和鸟类需求调查,其技术重点仅仅是放在如何修复本土植物,构建简单稳定的植物群落上。而对于鸟类栖息生存至关重要的鸟类植物嗜好、生境改善及生物链修复等内容未曾涉及,也缺乏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滨海湿地生境改善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方法,以适应当前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建设中湿地生境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实际需要。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滨海湿地生境改善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破埂除堰,即清除海堤以外湿地区域废弃的塘埂、土坝、草堰等,疏通湿地水道障碍,促使湿地水系连同;
[0008](2)湿地堆岛,即将残存的弃土堆积,按照1~2个/10000

的比例建造一定数量的鸟类栖息岛,栖息岛随机分布,且尽可能地均等布白;岛径4~10m,高度为高出海位线以上0.5~1m;岛周按照45~60
°
坡度自海位线以上铺设3~5层护坡筐,护坡筐孔洞内种植鸟类嗜好的两栖植物;岛上自然种植盐生植物,形成自然式湿地群落,群落中分散随机布设保育鸟巢;
[0009](3)移土造埂,即通过底面工程在湿地内随机构筑条带状的湿地暗埂,以满足不同鸟类栖息的水位需求;湿地暗埂上分散种植湿生植物,埂间自然形成凹地,凹地内种植水生植物;湿地暗埂高度与海位线大致齐平,宽度3~5m,密度每100米设2~3条;
[0010](4)植被调控,即通过渐进式互花米草刈割,并适时补种盐地碱蓬,尽快恢复滨海乡土植被,修复湿地生物链。
[0011]其中,所述护坡筐原材料为混凝土,单体外型近“Z”型;单体成品由筐体和连体构成,筐体中央有筐孔洞,连体中央有连孔洞;上下护坡筐通过连体互接配套成一体;筐体外型为中空的正方体,外边长25~30cm,内边长18~20cm,厚度3~5cm;连体垂直于筐体,外型为中空的长方体,外长边和内长边的长度等同于筐体的外边长和内边长,外短边8~10cm,内短边5~8cm,厚度等同于筐体。
[0012]其中,所述保育鸟巢为三脚撑锅形结构,保育鸟巢成品由3只脚撑、1只上圆环、1只下圆环和若干连柱构成,均为粗度3mm金属铁棒切焊而成;上圆环直径20~25cm,下圆环直径12~15cm,脚撑长10~15cm,连柱长15cm;圆环内均匀放置老鹳草或牛筋草干草团,吸引鸟类栖息停歇、孵卵。
[0013]其中,所述两栖植物为荻、水蓼、蒲苇、水茅、酸模叶蓼、芒中2种以上组合,种植方式为密植混交,种植密度8~10株/

;所述盐生植物为柽柳、滨莓、海滨木槿、盐蒿、芦荻、盐角草中3种以上组合,种植方式为随机混交,种植密度3~6株/

;所述湿生植物为菰、香蒲、泽泻、旱伞草、海三棱中3种以上组合,种植方式为密植混交,种植密度15~20株/

;所述水生植物为芦苇、菹草、黑藻、胶带草、金鱼草、狐尾藻中3种以上组合,种植方式为密植混交,种植密度20~30株/


[0014]其中,所述渐进式互花米草刈割其做法为自临海处垂直于海岸线方向每隔10~20米将互花米草划分为刈割带和保留带,长度适可;当年将刈割带内互花米草齐根清除,适时补植盐地碱蓬,保留带不作处理;次年则将保留带内互花米草齐根清除,适时补植盐地碱蓬,刈割带内进行互花米草二次刈割;第三年对湿地内残留的互花米草再次补充刈割,彻底清除互花米草,逐步恢复盐地碱蓬群落。
[0015]有益效果:
[0016]1、本申请将恢复生态学理论引入滨海湿地修复工程,以植被改良、群落优化为先导,以有效地护鸟、育鸟、引鸟为出发点,通过因地制宜地的植被调整和生境重造,并巧妙地运用人工辅助繁育措施和水土工程措施为滨海鸟类创造出一种结构趋好、群落稳定、食物链连续的生态修复模式,从而有利于湿地鸟类群体的生长、定居和繁衍,促进滨海鸟类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0017]2、本申请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文献中存在的植物修复群落单调、目标简单化、
未顾及鸟类栖息需求生境的局限性,在确保滨海湿地景观优美、防护功能良好、固碳增汇提高的前提下,通过结构调整和生境完善为滨海鸟类的生存创造出一个优越的湿地环境,有利于世界候鸟的栖息繁衍,有利于实现滨海湿地功能的多元化,对于我国滨海鸟类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0019]图1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护坡筐外型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护坡筐彼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海湿地生境改善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破埂除堰,即清除海堤(5)以外湿地区域废弃的塘埂、土坝、草堰等,疏通湿地水道障碍,促使湿地水系连同;(2)湿地堆岛,即将残存的弃土堆积,按照1~2个/10000

的比例建造一定数量的鸟类栖息岛(3),栖息岛(3)随机分布,且尽可能地均等布白;岛径4~10m,高度为高出海位线(1)以上0.5~1m;岛周按照45~60
°
坡度自海位线(1)以上铺设3~5层护坡筐(7),护坡筐(7)孔洞内种植鸟类嗜好的两栖植物(32);岛上自然种植盐生植物(31),形成自然式湿地群落,群落中分散随机布设保育鸟巢(6);(3)移土造埂,即通过底面工程在湿地内随机构筑条带状的湿地暗埂(4),以满足不同鸟类栖息的水位需求;湿地暗埂(4)上分散种植湿生植物(41),埂间自然形成凹地(2),凹地(2)内种植水生植物(21);湿地暗埂(4)高度与海位线(1)大致齐平,宽度3~5m,密度每100米设2~3条;(4)植被调控,即通过渐进式互花米草刈割,并适时补种盐地碱蓬,尽快恢复滨海乡土植被,修复湿地生物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湿地生境改善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筐(7)原材料为混凝土,单体外型近“Z”型;单体成品由筐体(72)和连体(71)构成,筐体(72)中央有筐孔洞(73),连体(71)中央有连孔洞(74);上下护坡筐(7)通过连体(71)互接配套成一体;筐体(72)外型为中空的正方体,外边长25~30cm,内边长18~20cm,厚度3~5cm;连体(71)垂直于筐体(72),外型为中空的长方体,外长边和内长边的长度等同于筐体(72)的外边长和内边长,外短边8~10cm,内短边5~8cm,厚度等同于筐体(7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湿地生境改善与鸟类栖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林邢玮丁晶晶万欣何冬梅张姣佼连经纬王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