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033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面板、覆晶薄膜以及软性电路板。面板包括第一闸极驱动电路、开关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的输出端耦接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一闸极驱动电路用以接收交流信号以及直流信号并根据交流信号与直流信号输出控制信号到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覆晶薄膜电性连接到面板,且覆晶薄膜用以将数据信号传送到开关晶体管的输入端,以及将交流信号传送到第一闸极驱动电路。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到面板,且软性电路板用以将电源信号传送到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以及将直流信号传送到第一闸极驱动电路。及将直流信号传送到第一闸极驱动电路。及将直流信号传送到第一闸极驱动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覆晶薄膜或软性电路板传送信号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装置通常由一侧将多种信号提供到面板,然而,于大尺寸或分辨率高的电子装置时,可能会因电阻电容延迟(RC delay)问题而影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面板、覆晶薄膜以及软性电路板。面板包括第一闸极驱动电路、开关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的输出端耦接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一闸极驱动电路用以接收交流信号以及直流信号,并根据交流信号与直流信号输出控制信号到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覆晶薄膜电性连接到面板,且覆晶薄膜用以将数据信号传送到开关晶体管的输入端,以及将交流信号传送到第一闸极驱动电路。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到面板,且软性电路板用以将电源信号传送到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以及将直流信号传送到第一闸极驱动电路。
附图说明
[0004]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0005]图2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电路的架构示意图。
[000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第一闸极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架构示意图。
[000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第二闸极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架构示意图。
[0008]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0009]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0010]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100

面板;110

第一闸极驱动电路;112、152

时钟信号线;114、154

起始信号线;116、156

重置信号线;118、158

高电压信号线;119、159

低电压信号线;120

开关晶体管;130

驱动晶体管;140

发光元件;150

第二闸极驱动电路;160

发光晶体管;170

测试电路;200

覆晶薄膜;210

驱动芯片;300

软性电路板;400

第一电路板;500

第二电路板;BUF

缓冲器;CKV1、CKV2、CKV3、CKV4、CKE1、CKE2

时钟信号;D1

第一方向;D2

第二方向;DATA、DATA1、DATA2、DATA3

数据信号;DL

数据线;ED

电子装置;EL

发光信号线;EM(1)~EM(N)

发光信号;INV

整流器;PVDD

高电压源;PVSS

低电压源;PX

像素;PX1、PX2、PX3

子像素;QR、QG、QB

开启信号;QVG

开关控制信号;R1

工作区域;R2

周边区域;RST、ERST

重置信号;SCAN(1)~SCAN(N)

扫描信号;SL

扫描线;SPO(1)~SPO(N)、SRO(1)~SRO(N)

输出信号;SR、ESR

移位寄存器;STV、STE

起始信号;TFT1、TFT2、TFT3

开关元件;VGH1、VGH2

闸极高电压;VGL1、VGL2

闸极低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文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须注意的是,为了使读者能容易了解及图式的简洁,本专利技术中的多张图式只绘出装置的一部分,且图式中的特定元件并非依照实际比例绘图。此外,图中各元件的数量及尺寸仅作为示意,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3]本专利技术通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元件。本文并不意在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含有”与“包括”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
…”
之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包括”和/或“具有”时,其指定了所述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元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
[0014]当元件或膜层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或“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膜层时,它可以直接在此另一元件或膜层上或直接连接到此另一元件或膜层,或者两者之间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层。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膜层时,两者之间不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层。
[0015]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6]术语“大约”、“等于”、“相等”或“相同”、“实质上”或“大致上”一般解释为在所给定的值或范围的20%以内,或解释为在所给定的值或范围的10%、5%、3%、2%、1%或0.5%以内。
[0017]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的用词用以修饰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或该些)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权利要求书与说明书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词,据此,说明书中的第一构件在权利要求中可能为第二构件。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子装置可包括显示装置、背光装置、天线装置、感测装置或拼接装置,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可为可弯折或可挠式电子装置。显示装置可为非自发光型显示装置或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天线装置可为液晶型态的天线装置或非液晶型态的天线装置,感测装置可为感测电容、光线、热能或超声波的感测装置,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可例如包括被动元件与主动元件等电子元件,例如电容、电阻、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二极管可包括发光二极管或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面板,包括一第一闸极驱动电路、一开关晶体管以及一驱动晶体管,该开关晶体管的输出端耦接到该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该第一闸极驱动电路用以接收一交流信号以及一直流信号并根据该交流信号与该直流信号输出一控制信号到该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一覆晶薄膜,电性连接到该面板,该覆晶薄膜用以将一数据信号传送到该开关晶体管的输入端,以及将该交流信号传送到该第一闸极驱动电路;以及一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到该面板,该软性电路板用以将一电源信号传送到该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以及将该直流信号传送到该第一闸极驱动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到该覆晶薄膜,该第一电路板用以提供该交流信号并将该交流信号通过该覆晶薄膜传送到该第一闸极驱动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覆晶薄膜包括一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用以提供该数据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到该软性电路板,该第二电路板用以提供该电源信号并将该电源信号通过该软性电路板传送到该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交流信号包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贤柯瑞峰张耕辅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