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蓝光变色涂层液、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0213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0
一种防蓝光变色涂层液、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防蓝光变色涂层液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光致变色纳米复合微球、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该纳米复合微球内核为氧化钛纳米晶颗粒,中间层为光致变色化合物,外壳包覆表面活性剂;光致变色化合物选自螺吡喃、萘并吡喃和螺噁嗪类化合物。通过多种光致变色化合物复配及与氧化钛纳米晶粒的协同作用,所制备的变色涂层和滤光片不仅可在紫外光辐射下变色、呈现多种可逆色彩变化,而且可在明暗不同环境防护有害强光或短波蓝光。光致变色过程具有成色变化时间短、响应灵敏度高、色彩变化丰富、防蓝光效果好等优点。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蓝光变色涂层液、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致变色材料
,具体涉及防蓝光变色涂层液、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光致变色材料,是指受到光源激发后能够发生颜色变化的一类材料。可分为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和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两大类。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由于种类繁多,颜色多样等优点,在信息存储、光学透镜、纺织服装、防伪印刷等领域均有良好表现,如:螺吡喃、螺噁嗪、萘并吡喃、俘精酸酐等光致变色化合物;而无机变色材料存在着变色单一,表面修饰难和变色响应时间慢等缺点,但无机变色材料耐疲劳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因此如何将有机和无机两种材料的优点结合,形成一种有机/无机杂化复合材料是未来光致变色技术研究的方向之一。另外,已有的变色材料颜色变化大都只能从无色逐渐变深,其可逆变化基本是从有色无色这一过程,变化色彩比较单一。例如:螺吡喃类光致变色多为无色到红色或紫色、萘并吡喃类多为无色到绿色,螺噁嗪类多为无色到黄色或蓝色,同一类光致变色材料难以实现多彩全面变色或者按照设计色谱系来进行调整,颜色较单一,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有的虽用染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蓝光变色涂层液,其特征在于,该涂层液中含有光致变色纳米复合微球,该微球为氧化钛/变色化合物/表面活性剂三层复合核壳结构,其内核为氧化钛纳米球,中间层为变色化合物构成的光致变色层,外壳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该复合微球的外径为45~100nm,其中,氧化钛纳米微球的直径为15~40nm,中间层的厚度为7~15nm,外壳的厚度为8~15nm;该变色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蓝光变色涂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液由A组分和B组分按以下重量份构成:A组分:B组分:0.5~4% 光引发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蓝光变色涂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硬脂酸、烷基葡糖苷、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酸甘油酯、聚山梨酯、月桂酰谷氨酸、巯基乙酸、巯基丙酸和α

巯基甘油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蓝光变色涂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
物是将二异氰酸酯和聚酯多元醇进行加成反应,再用羟基丙烯酸酯进行封端制得。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蓝光变色涂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为乙氧基苯酚丙烯酸酯、联苯甲醇丙烯酸酯、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苄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消泡剂为T

1000A型消泡剂、DS100硅油性消泡剂、AT350聚醚型消泡剂和D90丙烯酸聚合型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为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更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选自: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丙酮、1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2

二甲基
‑1‑
苯基
‑1‑
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华范为正毕志刚蹇锡高王锦艳宗立率纪立军唐创刘洋郑永华吴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视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