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患者治疗的智能鼻腔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99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鼻腔清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患者治疗的智能鼻腔清洗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通过隔板分隔形成的集水腔和集废腔两个腔室,集水腔的顶部和集废腔的底部均螺纹套接有旋钮阀,集水腔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箱体外顶部的供液组件,供液组件的顶部安装有清洗组件,箱体外壁的顶部还安装有与集废腔相连通的废液收集组件,清洗组件通过引流软管与废液收集组件相连通,箱体的外壁上还安装有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供液组件和清洗组件及废液收集组件,通过第一流量传感器对流经其内部回流水的流量进行检测和智能比对,并通过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驱动,以调节活动内管的探伸长度,使喷淋头到达鼻腔内的最佳喷洗深度和喷淋位置。和喷淋位置。和喷淋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患者治疗的智能鼻腔清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鼻腔清洗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患者治疗的智能鼻腔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鼻腔清洗装置多用于鼻腔疾病的治疗,如鼻炎患者,通过使用鼻腔清洗装置可改善鼻腔黏膜水肿、鼻腔分泌物增多的症状,从而减轻鼻塞、流涕等症,作为鼻炎的辅助治疗设备被广泛使用。
[0003]洗鼻清洗装置是一种用于清洗鼻腔的工具,它通常借用一定压力(或气囊式洗鼻器,或用重力如简单瓶罐式,或用机械压力如电动式)将生理盐水送入鼻孔,流经鼻前庭(露在头部外面的部分)、鼻窦、鼻道绕经鼻咽部,或从一侧鼻孔排出,或从口部排出,通过以上路径,借助于生理盐水自身的杀菌作用及水流的冲击力,将鼻腔内已聚集的致病及污垢排出,从而使鼻腔恢复正常的生理环境,恢复鼻腔的自我排毒功能,达到疏通和保护鼻腔的目的。
[0004]但是人体鼻腔的长度因人而异,而同型号的洗鼻清洗装置中喷淋管的长度有限,造成喷淋管无法到达鼻腔内的最佳喷洗深度和喷淋位置,导致喷淋水流无法到达鼻咽部,将从鼻前庭部逆向回流出鼻腔外部,继而水流无法依次从鼻前庭(露在头部外面的部分)、鼻窦、鼻道绕经鼻咽部,而从一侧鼻孔排出,即无法形成连通清洗水路;且出入鼻腔的连通水路在疏通工作进行的不同时段,需要合理控制喷淋水流的水压,进而以给予患者舒适的鼻腔疏通体验,并节约水资源,有效提高疏通鼻塞的效果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5]因此,亟需新的一种用于患者治疗的智能鼻腔清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患者治疗的智能鼻腔清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患者治疗的智能鼻腔清洗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通过隔板分隔形成的集水腔和集废腔两个腔室,所述集水腔的顶部和集废腔的底部均螺纹套接有旋钮阀,所述集水腔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箱体外顶部的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的顶部安装有清洗组件,所述箱体外壁的顶部还安装有与集废腔相连通的废液收集组件,所述清洗组件通过引流软管与废液收集组件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还安装有控制器;
[0008]所述清洗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外管,所述第一固定外管的底端与底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外管的内腔中还活动套接有活动内管,所述活动内管的顶端一体成形有喷淋头,所述活动内管内腔的底端通过固定连接有转动座,使得活动内管能够通过转动座而沿着与之螺纹套接的丝杆表面相对位移,所述丝杆的底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进行固定套接,所述第一固定外管外壁的顶端还安装有回水收集组件;
[0009]所述回水收集组件包括导向管、第一流量传感器及第一引流管,所述导向管、第一流量传感器及第一引流管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固定套接在第一固定外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引流管的端口向上;
[0010]所述供液组件包括高压水泵和低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和低压水泵顶部的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在底座侧壁的导管,以及安装在导管上用以限制流体通断的电磁阀,所述高压水泵和低压水泵底部的输入端均固定连接有输液软管,以及连接在输液软管末端的沉降吸头;
[0011]通过第一流量传感器对流经其内部回流水的流量进行检测并形成流量信息,并通过与其所设置的标准流量值进行智能比对,若高于标准流量值,则输出第一判定信号,通过控制器接收第一判定信号,并输出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指令,进而形成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控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正向驱动,进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与之连接的丝杆正向自旋,使得通过转动座而螺纹套接在丝杆表面的活动内管向上移动,调整活动内管伸入鼻腔内的长度状态,直至喷淋头端口喷射的水流到达鼻咽部,此时回流水的流量达到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设定的标准流量值,进而第一流量传感器输出第二判定信号,通过控制器接收第二判定信号,并再次输出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指令,控制伺服电机停止驱动,此时喷淋头端口以恒定水压对鼻腔内部的恒定位置进行喷淋。
[0012]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内管为活动卡接在活动内管的内腔中,所述活动内管与第一固定外管之间形成空气间隙,且所述活动内管的表面设置有等距排列的绒毛。
[0013]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内管的长度小于第一固定外管的内腔长度,最优设置为活动内管的长度占第一固定外管内腔长度的3/4,而所述丝杆纵跨整个第一固定外管内腔,且丝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出第一固定外管外,且丝杆与第一固定外管的连接处设置为光滑区段,且二者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圈。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外管的外壁上还安装有端口与第一固定外管和活动内管之间间隙相连通的通气管,且所述通气管所设置的位置位于第一固定外管表面且毗邻回水收集组件所在处。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废液收集组件包括第二引流管、第二固定外管、第二流量传感器及排尾管,所述第二引流管、第二固定外管、第二流量传感器及排尾管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且所述排尾管贯穿箱体的顶壁后与集废腔的内腔进行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软管的一端与导向管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引流软管的另一端与排尾管进行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水泵和低压水泵均固定安装在箱体外壁的顶面上,所述输液软管贯穿箱体的顶壁。
[001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供液组件和清洗组件及废液收集组件,有利于通过第一流量传感器对流经其内部回流水的流量进行检测和智能比对,以此向控制器输出判定信息,并通过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驱动,以调节活动内管的探伸长度,使得喷淋头到达鼻腔内的最佳喷洗深度和喷淋位置,实现水流从鼻前庭部逆向回流出鼻腔外部,继而水流无法依次从鼻前庭(露在头部外面的部分)、鼻窦、鼻道绕经鼻咽部,而从一侧鼻孔排出,形成连通清洗水路;同时通过第二固定外管对水路的流量进行检测,以此判定鼻腔的疏通状态,在水流量过高
时,通过控制器形成对供液组件的控制,使得高压水流切换至低压水流,以给予患者舒适的鼻腔疏通体验,并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以及整体结构中箱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供液组件以及清洗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中C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动内管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图7中D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废液收集组件和引流软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为:1、箱体;101、集水腔;102、集废腔;103、旋钮阀;2、供液组件;201、高压水泵;202、低压水泵;203、导管;204、电磁阀;205、输液软管;206、沉降吸头;3、清洗组件;301、第一固定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患者治疗的智能鼻腔清洗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通过隔板分隔形成的集水腔(101)和集废腔(102)两个腔室,所述集水腔(101)的顶部和集废腔(102)的底部均螺纹套接有旋钮阀(103),所述集水腔(101)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箱体(1)外顶部的供液组件(2),所述供液组件(2)的顶部安装有清洗组件(3),所述箱体(1)外壁的顶部还安装有与集废腔(102)相连通的废液收集组件(5),所述清洗组件(3)通过引流软管(4)与废液收集组件(5)相连通,所述箱体(1)的外壁上还安装有控制器(6);所述清洗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外管(301),所述第一固定外管(301)的底端与底座(30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外管(301)的内腔中还活动套接有活动内管(303),所述活动内管(303)的顶端一体成形有喷淋头(304),所述活动内管(303)内腔的底端通过固定连接有转动座(309),使得活动内管(303)能够通过转动座(309)而沿着与之螺纹套接的丝杆(305)表面相对位移,所述丝杆(305)的底端与伺服电机(306)的输出轴进行固定套接,所述第一固定外管(301)外壁的顶端还安装有回水收集组件(307);所述回水收集组件(307)包括导向管(3071)、第一流量传感器(3072)及第一引流管(3073),所述导向管(3071)、第一流量传感器(3072)及第一引流管(3073)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3071)固定套接在第一固定外管(30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引流管(3073)的端口向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患者治疗的智能鼻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2)包括高压水泵(201)和低压水泵(202),所述高压水泵(201)和低压水泵(202)顶部的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在底座(302)侧壁的导管(203),以及安装在导管(203)上用以限制流体通断的电磁阀(204),所述高压水泵(201)和低压水泵(202)底部的输入端均固定连接有输液软管(205),以及连接在输液软管(205)末端的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富臻罗丛飞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东舟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