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87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该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转子的支撑板、与支撑板连接的上连接架以及底座组件,还包括安装在上连接架以及底座组件之间并可使支撑板和上连接架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机构,以及设置在底座组件上用于驱动支撑调节装置在电机解体平台上滑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能够对电机转子进行全面检查,其包括安装在上连接架以及底座组件之间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能够调节转子的支撑高度,以实现支撑不同型号以及大小的转子的目的;该支撑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底座组件上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能够实现电子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在电机解体平台上的移动,进而方便转子的检查。方便转子的检查。方便转子的检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维修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电厂每轮大修时,均存在大量低压电机解体检查工作,低压电机解体检查中均包含电机定转子检查内容。需将电机转子从定子膛中抽出后,放置在木质托板上进行检查。由于低压电机型号种类较多,转子的大小不一,一些较大电机的转子放置固定后极难再进行移动、翻动,这样就造成转子底部检查困难。且转子是圆柱形状,直接放置在托板上存在一定的滚动风险,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0003]相关技术中,目前低压电机检修无可用的支撑支架,转子抽出后放置在木质托板上进行转子检查,转子底部无法检查到,存在检查死角。且转子放在木质托板上,若因工作需求必须对转子底部进行检查时,只能通过行车吊起转子后,达到转子底部检查的目的,给现场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转子的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上连接架以及底座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上连接架以及底座组件之间并可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上连接架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调节装置在电机解体平台上滑动的驱动机构。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手轮、第一丝杆、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以及第四支臂;
[0007]所述第一手轮安装在所述第一丝杆的其中一侧;
[0008]所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以及第四支臂形成四边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所述第三支臂与所述第四支臂一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三支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上连接架连接,所述第二支臂以及第四支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底座组件连接;
[0009]所述第一丝杆连接在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之间;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丝杆相配合的螺孔;所述第一丝杆包括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所述正螺纹段与所述反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并且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销轴相配合,另一个与所述第二销轴相配合。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三支臂与所述上连接架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成齿轮结构,并且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支臂以及第四支臂与所述底座组件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成齿轮结构,并且相互啮合。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传动杆和第二手轮,所述齿轮与所述传
动杆连接,所述第二手轮设置在所述传动杆的其中一侧,所述齿轮与电机解体平台上的齿轮轨道啮合,转动所述第二手轮,以带动所述传动杆转动,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安装架以及与所述安装架相连接的下连接架,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轴、第一链轮以及第二链轮;
[0013]所述传动轴一端与所述齿轮同轴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链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链轮安装在下连接架上,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传动杆同轴连接,并通过链条与所述第一链轮进行传动连接,转动所述第二手轮,以带动所述传动杆转动,所述传动杆经由所述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包括第二丝杆或光杆。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连接架上安装有两个拉手。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齿轮上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架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传动轴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通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进而与所述齿轮连接。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连接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间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传动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孔中。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表面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设置成V形。
[0019]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能够对电机转子进行全面检查,该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上连接架以及底座组件之间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能够调节转子的支撑高度,以实现支撑不同型号以及大小的转子的目的;该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底座组件上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能够实现电子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在电机解体平台上的移动,进而方便转子的检查。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1]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的支撑板上升到最高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的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的支撑板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所示的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该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在电机解体过程中,能够解决转子全面检查困难,转子放置后高度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转子的支撑板(10)、与所述支撑板(10)连接的上连接架(30)以及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上连接架(30)以及底座组件之间并可使所述支撑板(10)和所述上连接架(30)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机构(50),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调节装置在电机解体平台上滑动的驱动机构(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50)包括第一手轮(51)、第一丝杆(52)、第一支臂(53)、第二支臂(54)、第三支臂(55)以及第四支臂(56);所述第一手轮(51)安装在所述第一丝杆(52)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支臂(53)、第二支臂(54)、第三支臂(55)以及第四支臂(56)形成四边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支臂(53)与所述第二支臂(54)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57)铰接,所述第三支臂(55)与所述第四支臂(56)一端通过第二销轴(58)铰接;所述第一支臂(53)和第三支臂(55)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上连接架(30)连接,所述第二支臂(54)以及第四支臂(5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底座组件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2)连接在所述第一销轴(57)和所述第二销轴(58)之间;所述第一销轴(57)和所述第二销轴(58)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丝杆(52)相配合的螺孔;所述第一丝杆(52)包括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所述正螺纹段与所述反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并且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销轴(57)相配合,另一个与所述第二销轴(58)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53)和第三支臂(55)与所述上连接架(30)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成齿轮结构,并且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支臂(54)以及第四支臂(56)与所述底座组件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成齿轮结构,并且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转子的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0)包括齿轮(61)、传动杆(64)和第二手轮(65),所述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林孙赛赛邢亮璞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