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台车及承重基座砌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980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退火炉台车及承重基座砌筑方法,退火炉台车包括车体和设置于车体上的承重基座;所述承重基座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浇筑层、隔热层、过渡层、工作层;其中,所述过渡层、所述工作层的密度依次递增。本发明专利技术承重基座上过渡层、工作层的体积密度依次递增,对应的强度也从下向上依次递增,降低了整体重量的同时,在退火炉中吸收热量少,提升能量利用率,降低成本,顶层重质的工作层对抗气体侵蚀的能力强,提高承重基座使用寿命。提高承重基座使用寿命。提高承重基座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退火炉台车及承重基座砌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厂工业炉耐火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退火炉台车及承重基座砌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旋转式退火炉台车耐火材料属于旋转式退火炉上部台车中的一部分,正常生产状态时其主要为原料钢卷、底板及支撑耐材提供稳固支撑,并被扣上耐热钢内罩,以间歇式旋转的形式依次经过退火炉的预热段、一次保温段、二次升温段、二次保温段及冷却段等,台车承重台及原料钢卷经历从室温到1200℃的升温及保温操作,再由1200℃经过直接、间接空气冷却的方式降温至300

400℃的过程,同时内罩中在炉内不同阶段按照不同比例通入氮气、氢气等保护气体;现有旋转式退火炉台车承重台,难以长期承受重物压强、环境高温、气体侵蚀、机械磨损等恶劣的工作条件,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退火炉台车及承重基座砌筑方法。
[000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退火炉台车,包括:
[0005]车体和设置于车体上的承重基座;
[0006]所述承重基座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浇筑层、隔热层、过渡层、工作层;
[0007]其中,所述过渡层、所述工作层的密度依次递增。
[0008]可选的,所述过渡层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渡层、第二过渡层、第三过渡层,所述工作层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工作层、第二工作层;所述第二过渡层、所述第三过渡层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渡层的密度;所述第一工作层、所述第二工作层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过渡层、所述第三过渡层的密度。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渡层由体积密度为760kg/m3的轻质耐火砖砌筑而成;所述第二过渡层、所述第三过渡层由体积密度为1210kg/m3的轻质耐火砖砌筑而成;所述第一工作层、所述第二工作层由体积密度为2300kg/m3的高铝莫来石质砖砌筑而成。
[0010]可选的,所述承重基座的外围设置密封槽体。
[0011]可选的,所述车体上铺设钢板,所述承重基座设置于所述钢板上。
[0012]可选的,所述钢板与所述承重基座之间铺设耐火纤维或者滑动油纸。
[0013]可选的,所述车体为环形架,所述承重基座周向排列于所述车体的环形架面上。
[0014]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退火炉台车用承重基座砌筑方法,包括:
[0015]调整所述车体的标高,使所述车体表面保持水平;
[0016]在预设的施工位进行浇注料的施工,形成浇筑层;
[0017]在所述浇筑层上砌筑隔热层;
[0018]在所述隔热层上砌筑过渡层;
[0019]在所述过渡层上砌筑工作层;
[0020]其中,所述过渡层、所述工作层的密度依次递增。
[0021]可选的,所述在所述隔热层上砌筑过渡层,包括:
[0022]采用体积密度为760kg/m3的轻质耐火砖在所述隔热层上砌筑第一过渡层;
[0023]采用体积密度为1210kg/m3的轻质耐火砖在所述第一过渡层上砌筑第二过渡层;
[0024]采用体积密度为1210kg/m3的轻质耐火砖在所述第二过渡层上砌筑第三过渡层。
[0025]可选的,所述在所述过渡层上砌筑工作层,包括:
[0026]采用体积密度为2300kg/m3的高铝莫来石质砖在所述第三过渡层上砌筑第一工作层;
[0027]采用体积密度为2300kg/m3的高铝莫来石质砖在所述第一工作层上砌筑第二工作层。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退火炉台车及承重基座砌筑方法,承重基座上过渡层、工作层的体积密度依次递增,对应的强度也从下向上依次递增,降低了整体重量的同时,在退火炉中吸收热量少,提升能量利用率,降低成本,顶层重质的工作层对抗气体侵蚀的能力强,提高承重基座使用寿命。
[0030]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3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退火炉台车局部俯视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退火炉台车车体找平示意图;
[0034]图3为退火炉台车侧向剖视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承重基座剖视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隔热层示意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过渡层示意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过渡层错位排列示意图;
[003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退火炉台车用承重基座砌筑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0041]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公开内容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退火炉台车,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退火炉台车局部俯视图,包括:车体1和设置于车体1上的承重基座2;
[0043]所述承重基座2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浇筑层201、隔热层202、过渡层、工作层;
[0044]其中,所述过渡层、所述工作层的密度依次递增。
[0045]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渡层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渡层203、第二过渡层204、第三过渡层205,所述工作层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工作层206、第二工作层207;所述第二过渡层204、所述第三过渡层205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渡层203的密度;所述第一工作层206、所述第二工作层207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过渡层204、所述第三过渡层205的密度。具体来讲,所述第一过渡层203由体积密度为760kg/m3的轻质耐火砖砌筑而成;所述第二过渡层204、所述第三过渡层205由体积密度1210kg/m3的轻质耐火砖砌筑而成;所述第一工作层206、所述第二工作层207由体积密度2300kg/m3高铝莫来石质砖砌筑而成。
[0046]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承重基座2的外围设置密封槽体3。
[004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体1上铺设钢板4,所述承重基座2设置于所述钢板4上。
[0048]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板4与所述承重基座2之间铺设耐火纤维或者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火炉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设置于车体上的承重基座;所述承重基座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浇筑层、隔热层、过渡层、工作层;其中,所述过渡层、所述工作层的密度依次递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渡层、第二过渡层、第三过渡层,所述工作层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工作层、第二工作层;所述第二过渡层、所述第三过渡层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渡层的密度;所述第一工作层、所述第二工作层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过渡层、所述第三过渡层的密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火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层由体积密度为760kg/m3的轻质耐火砖砌筑而成;所述第二过渡层、所述第三过渡层由体积密度为1210kg/m3的轻质耐火砖砌筑而成;所述第一工作层、所述第二工作层由体积密度为2300kg/m3的高铝莫来石质砖砌筑而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基座的外围设置密封槽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铺设钢板,所述承重基座设置于所述钢板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退火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与所述承重基座之间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韩超肖辉明郝晓鹏赵松山王旭马松新丁兆玉张学森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