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密封组件、底盘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768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8
本申请适于线束附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线束密封组件、底盘及用电设备。线束密封组件包括具有过孔的型材、具有贯通孔的密封件,以及安装管;安装管沿过孔的轴向贯穿过孔,密封件与安装管的一端及过孔的外周接触密封,贯通孔与安装管的内腔连通形成线束通道;密封件包括密封主体和环绕密封主体设置的安装部,密封主体具有贯通孔,安装部包括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与安装管的相应端面接触密封,第二密封结构与过孔的外周接触密封。本申请提供的线束密封组件、底盘及用电设备,对具有空腔的型材上开设的过孔密封效果良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密封组件、底盘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线束附件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密封组件、底盘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中电器设备的增加,需要在后备箱、底盘、驾驶舱或者发动机舱上开设过孔,以使得相应线束穿过。使用时,为了降低位于过孔一侧的污染物经过过孔进入过孔另一侧空间的风险,一般需要在上述过孔内加设线束密封件,以对过孔进行密封。但目前的线束密封件结构简单,仅能实现板型型材上开设的过孔的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束密封组件、底盘及用电设备,旨在缓解目前的线束密封件仅能实现板型型材上开设的过孔的密封的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密封组件,包括具有过孔的型材、具有贯通孔的密封件,以及安装管;所述安装管沿所述过孔的轴向贯穿所述过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安装管的一端及所述过孔的外周接触密封,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安装管的内腔连通形成线束通道。
[0005]本申请提供的线束密封组件,包括具有过孔的型材、具有贯通孔的密封件,以及安装管;安装管沿过孔的轴向贯穿过孔,密封件与安装管的一端及过孔的外周接触密封,贯通孔与安装管的内腔连通形成线束通道。该线束密封组件中密封件能够与安装管配合形成供线束穿过型材的过孔的线束通道,且该密封件能够与安装管的相应端面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以降低使用过程中外部污染物经密封件与安装管的相应端面之间的缝隙进入密封件和安装管形成的线束通道内的风险,从而可降低污染物经过线束通道到达过孔另一侧的风险,提高对型材上过孔的密封效果。
[0006]除上述效果外,采用申请提供的线束密封组件,还可以降低线束在通过型材的过孔时发生污染或者腐蚀等风险,以及经过被污染的线束对过孔另一侧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主体和环绕所述密封主体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密封主体具有所述贯通孔,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安装管的相应端面接触密封,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与所述过孔的外周接触密封。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可实现双层密封,进一步降低外部污染物经安装管与密封件之间的缝隙进入线束通道的风险,以及经线束通道穿过过孔的风险,还可以满足产品的噪声要求。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还包括与所述密封主体连接的主体部,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分别自所述主体部的第一面凸出,所述第一面为所述主体部用于朝向所述型材的一面。安装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备。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环形凸起。第一密封结构采用本实施例
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备。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弹性结构。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弹性结构,可使得密封主体与安装管接触时,安装管相应端面即使不平整,也能够通过第一密封结构与密封主体接触密封,且可使得安装管相应端面不同区域均可以与第一密封结构相接触,使得密封效果良好。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自所述第一面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自所述第一面的凸出高度。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使用时第二密封结构与型材之间的缝隙和第一密封结构与安装管之间的缝隙错位设置,可进一步降低外部污染物经安装管与密封件之间的缝隙进行线束通道的风险,从而可进一步降低污染物通过过孔进入过孔另一侧空间的风险,可提高过孔的密封效果。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自所述第一面的凸伸方向,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所围成的空腔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如此在外力作用下,第二密封结构与型材紧密压接时,第二密封结构与型材接触端的端口可以外扩,以增大第二密封结构与型材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导向限位件,所述导向限位件安装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导向限位件具有自所述第一面凸出的限位端,所述限位端自所述第一面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自所述第一面的凸出高度,所述限位端用于与所述型材抵接。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降低使用过程中,第二密封结构因被过压而失效的风险。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刚性件,所述刚性件套设于所述主体部外并用于与所述型材连接。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密封组件,可使得密封件可以通过刚性件与型材连接,以提高密封件与型材连接关系的稳定性。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刚性件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供连接所述刚性件与所述型材的紧固件穿过。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刚性件与型材能够通过紧固件连接,以降低密封件安装后发生翘边、变形、密封不严或者脱落的风险,同时利用紧固件的锁紧力可使得密封件与型材过盈配合,以使得产品的密封性符合预设要求。另外,利用紧固件实现密封件与型材的连接,安装方式安全可靠,可降低因安装人员失误,导致密封失效的风险。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限位件与所述刚性件相连,所述导向限位件上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并形成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供所述紧固件穿过。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使得导向限位件既可以作为限定第二密封结构压缩量的限位件,也可以作为引导紧固件插入方向的导向件,一件多用,可降低密封件中所需零部件数量,使其结构紧凑。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刚性件层叠的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与所述导向限位件对应部分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导向限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五通孔内。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既便于导向限位件的安装,也使得主体部与刚性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稳定。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刚性件和所述导向限位件均为金属件。采用这一结构,可使得刚性件和导向限位件的使用寿命较长。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或者所述密封主体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
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内周,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之间形成插槽,所述插槽用于供所述安装管的一端适配插入,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于所述插槽内。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既可以限定安装管的位置,又可以实现线束和安装管的分隔,降低安装管的边沿损伤线束的风险,一举多得。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安装管插入所述插槽。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安装管插入插槽操作的便捷性,提高线束密封组件与安装管的组装效率。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主体和所述安装部为一体成型结构。采用这一结构,密封主体和安装部的连接关系稳定,且便于制备。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主体和所述安装部为一体成型的弹性件。密封主体和安装部为一体成型的弹性件,便于线束的穿过,以及密封主体安装于型材上,且可使得两者连接稳定。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管为金属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过孔的型材、具有贯通孔的密封件,以及安装管;所述安装管沿所述过孔的轴向贯穿所述过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安装管的一端及所述过孔的外周接触密封,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安装管的内腔连通形成线束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主体和环绕所述密封主体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密封主体具有所述贯通孔,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安装管的相应端面接触密封,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与所述过孔的外周接触密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与所述密封主体连接的主体部,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分别自所述主体部的第一面凸出,所述第一面为所述主体部用于朝向所述型材的一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环形凸起。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弹性结构。6.如权利要求3

5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自所述第一面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自所述第一面的凸出高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自所述第一面的凸伸方向,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所围成的空腔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导向限位件,所述导向限位件安装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导向限位件具有自所述第一面凸出的限位端,所述限位端自所述第一面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自所述第一面的凸出高度,所述限位端用于与所述型材抵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刚性件,所述刚性件套设于所述主体部外并用于与所述型材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件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供连接所述刚性件与所述型材的紧固件穿过。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刘林鑫朱贤春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