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742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8
气体容器具有:筒状的容器主体,其具有贮存气体的内部空间;接头,其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轴向端部,具有使得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连通的连通路;以及贮存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吸储且释放气体。所述贮存部件具有设置于径向外表面的彼此卡合的凹部及凸部的任一者。所述容器主体具有设置于径向内表面的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的任意的另一者。者。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吸储且可释放气体的气体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搭载于车辆等而贮存且释放氢气、天然气等气体的气体容器(例如日本特开2009

22220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

17753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

222200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6

177536号公报记载的气体容器具有氢吸储合金等的贮存部件。贮存部件以物理或化学方式吸储且释放贮存对象的气体。贮存部件收容保持于在筒状的容器主体的内部空间配置的收容部件。根据该贮存部件,能够增加能贮存于容器主体的内部空间的气体量。
[0003]但是,作为将贮存部件收容于气体容器的内部空间的构造,如日本特开2009

222200号公报记载,有时使用配置于其内部空间的收容部件。该收容部件例如沿轴向延伸而形成为筒状,并形成为由划分壁划分出的多个收容空间规则地配置的形状。而且,收容部件在轴向端部经由连结部等而固定于容器主体的轴向端部等。而且,贮存部件仿照收容部件的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容器,其中,所述气体容器具有:筒状的容器主体,其具有贮存气体的内部空间;接头,其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轴向端部,具有使得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连通的连通路;以及贮存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吸储并且释放气体,所述贮存部件具有设置于径向外表面的彼此卡合的凹部及凸部的任一者,所述容器主体具有设置于径向内表面的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的任意的另一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容器,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因所述内部空间的温度变化或内压变化而比所述贮存部件更容易变形,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形成为,使得在所述容器主体及所述贮存部件分别变形时,该凹部及该凸部彼此卡合的状态持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容器,其中,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形成为,限制所述贮存部件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的轴向移动,并且限制绕轴中心的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容器,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在轴向中央部形成为筒状的笔直部;以及在轴向两端部形成为圆顶状的圆顶部,所述贮存部件形成为沿着所述笔直部以及所述圆顶部的内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容器,其中,所述贮存部件通过插入成型而组装于所述容器主体。6.一种气体容器,其中,所述气体容器具有:筒状的容器主体,其具有内部空间;接头,其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轴向端部,具有使得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连通的连通路;以及贮存件,其收容于所述内部空间,吸储并且释放气体,所述接头具有:流入口,其供热交换介质流入;流出口,其供所述热交换介质流出;以及通路部,其一端与所述流入口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流出口连接,该通路部供所述热交换介质流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容器,其中,所述接头具有:接头主体,其形成有槽部;以及盖体,其将所述槽部封堵,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形成于所述盖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谷拓大榎本健太郎小林奖英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