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抗冲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65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抗冲击装置,包括沿一方向依次分布的橡胶护套、第一、第二减震凝胶筒,橡胶护套、第一减震凝胶筒和第二减震凝胶筒之间具有一通道,通道内用于放置车载红外热像镜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第二减震凝胶筒主要套设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光学镜头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而且车载红外热像镜头放置于该抗冲击装置内后,其与第一减震凝胶筒之间被支撑柱隔开,具有一定的间隙用来起到散热、缓冲作用,同时与第一、第二散热孔配合使用可有效的改善车载红外热像镜头位于抗冲击装置内时的散热环境。的散热环境。的散热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抗冲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抗冲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组广泛应用于夜间驾驶、安全监控和导航等领域,能够提供清晰的热成像来帮助驾驶员在低能见度环境下进行安全行驶。然而,由于车载环境的复杂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如不良的路面状况、恶劣的气候环境或其他外部因素

碰撞、震动等突发事件

等),红外热像镜头组可能会受到振动、冲击等影响,导致成像性能下降(在红外热像镜头组中,光学透镜负责聚焦和成像,需要保持精确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振动和冲击的作用下,光学透镜可能发生位移或者结构变形,导致聚焦和成像性能下降)。因此有必要提高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组的抗冲击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抗冲击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5]一种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抗冲击装置,包括沿一方向依次分布的橡胶护套、第一、第二减震凝胶筒,所述橡胶护套、第一减震凝胶筒和第二减震凝胶筒之间具有一通道,所述通道内用于放置车载红外热像镜头,所述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光学镜头所处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减震凝胶筒之间的通道内; 所述第一减震凝胶筒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将车载红外热像镜头和第一减震凝胶筒隔开的支撑柱;所述橡胶护套外侧贯穿有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橡胶护套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孔相互贯通。
[0006]优选的,所述橡胶护套具有多个侧面,每个侧面的外侧均贯穿有沿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散热孔,该散热孔的厚度与相应侧面的厚度一致,且该散热孔的长度方向与相应侧面的厚度方向相互垂直。
[0007]优选的,所述橡胶护套的内壁沿周长方向开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的高度方向与橡胶护套的高度方向相同,且两者的高度也相同,使得即使橡胶护套内壁贴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外壁,两者之间也有空余的空间进行散热。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孔的顶端与第一减震凝胶筒相邻布置。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为橡胶柱或为减震凝胶柱。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外端设置有减震凝胶吸盘。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凝胶筒套设于所述通道内的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靠近光学镜头的端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第二减震凝胶筒主要套设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光学镜头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而且车载红外热像镜头放置于该抗冲击装置内后,其与第一减震凝胶筒之间被支撑柱隔开,具有一定的间隙用来起到散热、缓冲作用,同时与第一、第二散热孔配合使用可有效的改善车载红外
热像镜头位于抗冲击装置内时的散热环境。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内置有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抗冲击装置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橡胶护套仰视示意图。
[0015]图中:1

橡胶护套,2

第一减震凝胶筒,3

第二减震凝胶筒,4

第一散热孔,5

第二散热孔,6

支撑柱,7

车载红外热像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7]如图1

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抗冲击装置,包括自下向上依次分布的橡胶护套1、第一、第二减震凝胶筒,所述橡胶护套1、第一减震凝胶筒2和第二减震凝胶筒3之间具有一通道,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放置于该通道内,且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的光学镜头所处位置在第一、第二减震凝胶筒之间的通道内,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靠近光学镜头的端部外壁贴于第二减震凝胶筒3的内壁,第一减震凝胶筒2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之间具有间隔,第一减震凝胶筒2的内壁设置有支撑柱6,该支撑柱6可以为橡胶柱也可以为减震凝胶柱,当支撑柱6位于第一减震凝胶筒2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之间时,主要使得第一减震凝胶筒2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之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且使得两者之间具有较多的空间用来散热和缓冲,此时支撑柱6的外端贴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外壁,且第一减震凝胶筒2处于向外扩张的状态。
[001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橡胶护套1具有多个侧面,每个侧面的外侧均贯穿有沿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散热孔4,该散热孔的厚度与相应侧面的厚度一致,且该散热孔的长度方向与相应侧面的厚度方向相互垂直,橡胶护套1内壁可以贴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的外壁,虽然橡胶护套1的减震性能比减震凝胶的减震性能稍弱,但也能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同时橡胶护套1的散热效果稍优于减震凝胶,在另外借助第一散热孔4进行辅助散热,可有效改善套上本抗冲击装置后的散热环境。
[001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橡胶护套1的内壁沿周长方向开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散热孔5,第二散热孔5的高度方向与橡胶护套1的高度方向相同,且两者的高度也相同,使得即使橡胶护套1内壁贴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外壁,两者之间也有空余的空间进行散热,第二散热孔5和第一散热孔4相互配合使用可有效改善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的散热环境,而且第二散热孔5的顶端与第一减震凝胶筒2相邻布置,第一减震凝胶筒2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之间的空间分别与第一、第二散热孔配合使用也能提高散热效果。
[002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6的外端可设有减震凝胶吸盘,借助该吸盘可提高抗冲击装置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21]在本实施例中,橡胶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抗冲击性,能够吸收部分外部冲击力,从而降低冲击对红外热像镜头组内部元件的影响;减震凝胶在某些方面可能比橡胶具有更好的减震性能,原因如下:减震凝胶的阻尼系数通常比橡胶更高,这意味着它能更有效地消
散振动能量,从而降低振动传递;减震凝胶通常在更广泛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性能,而橡胶在极端温度下可能会变硬或变软,导致减震性能降低。
[0022]在本实施例中,在一般环境下,橡胶材料和减震凝胶可相互替换,比如将橡胶护套替换为减震凝胶护套。
[0023]在本实施例中,抗冲击装置的轮廓和与其适应的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轮廓相似,确保该抗冲击装置能够套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上。
[0024]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第二减震凝胶筒主要套设于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光学镜头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而且车载红外热像镜头放置于该抗冲击装置内后,其与第一减震凝胶筒之间被支撑柱隔开,具有一定的间隙用来起到散热、缓冲作用,同时与第一、第二散热孔配合使用可有效的改善车载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抗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一方向依次分布的橡胶护套(1)、第一、第二减震凝胶筒,所述橡胶护套(1)、第一减震凝胶筒(2)和第二减震凝胶筒(3)之间具有一通道,所述通道内用于放置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所述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的光学镜头所处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减震凝胶筒之间的通道内; 所述第一减震凝胶筒(2)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将车载红外热像镜头(7)和第一减震凝胶筒(2)隔开的支撑柱(6); 所述橡胶护套(1)外侧贯穿有多个第一散热孔(4),所述橡胶护套(1)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5),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孔相互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红外热像镜头的抗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护套(1)具有多个侧面,每个侧面的外侧均贯穿有沿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散热孔(4),该散热孔的厚度与相应侧面的厚度一致,且该散热孔的长度方向与相应侧面的厚度方向相互垂直。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丽霞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光皓光学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