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半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52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容易、反射光以及透射光能够以同一色调进行显示、并用于半透过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片。为此,透明膜(3)在透明基板(2)上形成为图案状,并在透明膜(3)上层叠着色层(4),从而使反射光用着色层的平均膜厚薄于透射光用着色层的平均膜厚。通过在着色层的液晶侧表面上形成凹凸,在使反射光用着色层的膜厚变薄的通式,可以在反射光区域发生光散射。此时,接触反射光的形成有凹凸的侧表面的层和反射光着色层的折射率差为0.1或其以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半透过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半透过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片。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是在位于背面的电极基板的里面或侧面配置背照灯,把其作为光源而进行彩色显示的透过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正广泛普及。 另一方面,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有效利用耗电量低且轻型化的特征,有望用于移动机器等便携用显示装置。但问题是,在内置了如上所述的背照灯的透过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因为内置光源的耗电量大,所以缩短电池的使用时间,且因为电池所占的比重大,所以装置重,体积大。 为此,未内置背照灯的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正被实用化。该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没有内置背照灯,所以能够实现低耗电量,且可以使装置小型、轻量、薄型,适于作为便携用显示装置。 但是,因为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在缺乏外光的暗处无法充分发挥功能,兼备透过型和反射型的便携用液晶显示装置尽管牺牲若干便携性能,但在实用上是极端有用的。 上述透过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在室外等的强烈外光作用下显著降低,与此相对,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则全然相反,它的显示效果良好。另外,在缺乏外光的暗处,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则全然不发挥作用,针对此,透过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更是在周围较暗的部分增加辨识性。 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提供一种兼具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和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能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适合用于可在室外等的强烈外光的作用下或是在室内等缺乏外光的场所使用的便携式终端等(参照特开2002-341331号公报和特开2002-350824号公报)。 对这种半透过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时也同样需要滤色片,但在反射光区域进入的外光通常2次通过滤色片,对此,在透射光区域通常仅1次性通过滤色片。因此,假定使用同一材料的着色剂得到同一色调,相对于透射光区域的滤色片,需要反射光区域的滤色片的膜厚为其1/2,和以前的反射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相同,在反射光区域有必要形成其他用途的光散射层等,用于半透过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片在制造时费工夫。 另外,作为例子如图12所示的滤色片1,通过在反射光用区域5的基板2和着色层4之间构成一层透明层3,也可以取着色层的膜厚形成一半的结构,但难以使设置了透明层的反射光用区域5和只有着色层的透射光用区域6具有恒定的膜厚,当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时,出现的问题有在滤色片上的ITO等透明电极发生断线,间隙不恒定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容易、对反射光和透射光都能以同样的色调进行显示的半透过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透半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对透明基板、在上述透明基板上其透明膜形成为图案状的透明膜图案层、以覆盖上述透明膜图案层的方式形成的着色层进行层叠而成的透明膜图案区域。 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透明基板上具有透明膜形成为图案状的上述透明膜图案区域,可以调整反射光用区域或透射光用区域的颜色特性,并可以成为反射光用区域和透射光用区域的颜色特性相等的半透半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片。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反射光用区域使用上述透明膜图案区域,在透射光区域使用具有上述透明基板和形成在上述透明基板上的着色层的着色层区域。相对于没有透明膜的上述着色层区域,上述透明膜图案区域具有透明膜引起的图案,所以和只有着色层的透射光相比,颜色纯度能够变淡,当外光2次通过上述透明膜图案层时,其颜色特性可以相同于背照灯1次通过上述着色层区域时的颜色特性。由此,通过把该透明膜图案区域用作反射光用区域,可以使反射光用区域的颜色特性等同于在透射光用区域的颜色特性。 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透射光用区域使用上述透明膜图案区域,并在反射光用区域使用透明膜均匀区域,所述的透明膜均匀区域是对上述透明基板、在上述透明基板上均匀形成透明膜而成的透明膜均匀层以及形成在透明膜均匀层上的着色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 上述透明膜图案区域是指透明膜形成为图案状,上述透明膜均匀区域是指全面均匀地形成透明膜,所以对上述透明膜均匀区域和上述透明膜图案区域进行比较,前者的透明膜的影响较大,光透过时的颜色纯度能够变淡。由此,当背照灯1次通过透明膜图案区域时和当外光2次通过透明膜均匀区域时,能够成为相同的颜色特性,通过把上述透明膜均匀区域用作反射光用区域和把上述透明膜图案区域用作透射光用区域,可以使透射光用区域和反射光用区域的颜色特性相近似。 而且,关于透明膜均匀区域,因为上述透明基板上具有透明膜,所以当在透明膜上形成着色层时,能够使膜厚与上述透明基板上具有图案的透明膜图案区域为均匀。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透明膜图案区域中形成透明膜的区域的面积比优选(透明膜形成面积/透明膜图案区域面积)=0.3~0.5的范围。 关于目前的加工精度,在上述透明膜图案区域中形成透明膜的区域的面积比最好是在上述范围之内,才可以使反射光用区域和透射光用区域的颜色特性最接近。另外,如果在上述透明膜图案区域中形成透明膜的区域的面积比小于上述范围,则在反射光用区域和透射光用区域难以形成均匀的膜厚,如果大于上述范围,则其颜色特性很难接近,所以不优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只把上述着色层用于透射光用区域时的着色层膜厚设为1时,形成上述透明膜图案层和上述透明膜均匀层的透明膜的膜厚优选在0.5~3.0的范围内,当形成上述透明膜图案层和上述透明膜均匀层的透明膜的膜厚在上述范围内,且是如上所述的上述透明膜图案区域内形成透明膜的区域的面积比时,能够使反射光用区域和透射光用区域的颜色特性更相近似。 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透明膜图案层可以具有透明膜形成岛状的图案,上述透明膜图案层可以具有透明膜上孔部形成图案的图案。可以根据制造时的装置或条件等对这些进行适当选择使用。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透明膜图案层形成岛状的部分或孔部优选形成圆形。通过使上述透明膜图案层形成岛状的部分或孔部形成圆形,在制造半透半反型滤色片时,从上述面积比的调整、设计以及图案形成都变得容易,制造效率等方面来看是优选的。 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形成上述透明膜图案层、或者上述透明膜图案层和上述透明膜均匀层的透明膜的膜厚优选0.5~3.5μm。 通过使上述透明膜图案层、或者上述透明膜图案层和上述透明膜均匀层的膜厚在上述范围内,在通常的滤色片中,能够使上述反射光用区域和上述透射光用区域的颜色特性最接近。 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透明膜在波长380nm~780nm处的光谱透过率优选85%或其以上。 通过使上述透明膜的透明度在上述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半透半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片中,很少对着色层的颜色特性等造成影响,所以能够使反射光用区域和透射光用区域的颜色特性更相近似。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透半反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具有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半透半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片。 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上述的半透半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片,可以成为透射光用区域和反射光用区域的颜色特性相同的液晶显示装置。 而且,本专利技术在第3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半透过型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片,具有透明基板、具有形成在上述透明基板上的反射光用着色层和透射光用着色层,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透半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片,其特征在于,具有由透明基板、在所述透明基板上透明膜形成为图案状而成的透明膜图案层,和以覆盖所述透明膜图案层的方式形成的着色层层叠而成的透明膜图案区域, 把所述透明膜图案区域用于透射光用区域,把由所述 透明基板、透明膜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均匀形成而得到的透明膜均匀层、以及形成于所述透明膜均匀层上的着色层层叠而成的透明均匀区域,用于反射光用区域, 将所述透明膜图案层不规则地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原正行饭田满原田龙太郎石泽智久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