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壳导向机构及入壳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46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入壳导向机构及入壳设备。该入壳导向机构,用于将电芯导入壳体内,入壳导向机构包括:安装框,具有与壳体的开口相对的贯通孔;及环形导向条,位于贯通孔内,并与安装框连接,环形导向条围绕贯通孔的周向布设,且具有弹性;其中,贯通孔的尺寸大于壳体开口的尺寸,且在自由状态下,环形导向条的内侧尺寸小于电芯的尺寸,以使在电芯穿过贯通孔的过程中,环形导向条将电芯导入至壳体内。环形导向条将电芯导入至壳体内。环形导向条将电芯导入至壳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壳导向机构及入壳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入壳导向机构及入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电行业中的电芯入壳方式普遍采用的是平躺式电芯入壳机构,该机构入壳方式为:将铝壳送至上料位整理定位后,并以铝壳的壳口朝至电芯的方向送至导向单元,将电芯底部朝向铝壳壳口方向送至导向单元另一侧整理定位,定位完成后,使用机械手平推电芯至铝壳内。
[0003]该机构的缺陷在于:电芯在经过前工序热压之后,会不同程度上出现电芯尺寸反弹的现象,并且电芯的外表面包覆的麦拉膜(Mylar膜)较为疏松,从而导致电芯的尺寸不一,在入壳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电芯与铝壳的壳口边缘碰撞的现象,进而导致设备异常报警和电芯报废,对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良品率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入壳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电芯与铝壳的壳口边缘碰撞的现象,进而导致设备异常报警和电芯报废,对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良品率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入壳导向机构及入壳设备。
[0005]一种入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壳导向机构,用于将电芯导入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壳导向机构包括:安装框(10),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开口相对的贯通孔(15);及环形导向条(20),位于所述贯通孔(15)内,并与所述安装框(10)连接,所述环形导向条(20)围绕所述贯通孔(15)的周向布设,且具有弹性;其中,所述贯通孔(15)的尺寸大于所述壳体开口的尺寸,且在自由状态下,所述环形导向条(20)的内侧尺寸小于所述电芯的尺寸,以使在所述电芯穿过所述贯通孔(15)的过程中,所述环形导向条(20)将所述电芯导入至所述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壳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向条(20)包括沿所述贯通孔(15)的周向依次布设的第一段(21)、第二段(22)、第三段(23)和第四段(24);所述第一段(21)和所述第三段(23)沿第一方向(X1)相对布设,所述第二段(22)和所述第四段(24)沿与所述第一方向(X1)相交的第二方向(X2)相对布设;其中,所述第一段(21)与所述第三段(23)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一方向(X1)上的尺寸,所述第二段(22)与所述第四段(24)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X2)上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壳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15)为长方形孔,所述第一段(21)和所述第三段(23)连接在所述贯通孔(15)的两个长边上,所述第二段(22)和所述第四段(24)连接在所述贯通孔(15)的两个短边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壳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1)与所述第二段(22)之间分离、所述第二段(22)与所述第三段(23)之间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平安张光伟关超众李锦金李军宽
申请(专利权)人: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