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分带、路肩填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45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分带、路肩填筑设备,包括卸料系统、行走系统、机架和模具系统,所述行走系统设置于机架下部两侧,所述卸料系统设置于机架前端,所述模具系统设置于机架侧面,所述卸料系统和模具系统连通,所述模具系统包括外模板、熨平板和振动夯,所述外模板通过模板提升机构与机架连接,所述外模板围成框型区域,所述卸料系统与框型区域连通,所述熨平板和振动夯固定安装于外模板的顶部,且所述熨平板位于振动夯沿移动方向的前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卸料系统、行走系统、模具系统的配合设置,能够使机械运输、布料、整平、初步压实相结合,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施工效率,且避免了污染。且避免了污染。且避免了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分带、路肩填筑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中分带、路肩填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中分带、路肩填筑等附属施工是现代公路必不可少的施工部分,目前涉及到中分带、路肩填筑大多还是以传统方式进行,具体是通过传统的运料车直接卸倒,或通过增设简易溜槽滑入,然后通过装载机、人工整平、压路机碾压的方式施工,此种方式的填筑量不好掌握、不易整平、不易碾压密实,且所需人工量大,施工速度慢、效率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面临着中分带、路肩施工需在水稳甚至沥青面层施工完成后才能施工,容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中分带、路肩填筑设备,包括卸料系统、行走系统、机架和模具系统,所述行走系统设置于机架下部两侧,所述卸料系统设置于机架前端,所述模具系统设置于机架侧面,所述卸料系统和模具系统连通,所述模具系统包括外模板、熨平板和振动夯,所述外模板通过模板提升机构与机架连接,所述外模板围成框型区域,所述卸料系统与框型区域连通,所述熨平板和振动夯固定安装于外模板的顶部,且所述熨平板位于振动夯沿移动方向的前方。
[0004]优选地,所述振动夯包括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所述振动夯的整体长度与熨平板的长度一致。
[0005]优选地,所述卸料系统包括卸料斗、卸料传送口和刮板输送机,所述卸料斗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刮板输送机成环状,转动安装于卸料斗内底部,所述卸料传送口位于卸料斗左侧,且卸料传送口的底部与卸料斗底部齐平,所述卸料传送口连通刮板输送机的延伸位置。
[0006]优选地,所述卸料传送口的开口为矩形,面积在0.1
㎡‑
0.3

之间,所述卸料传送口的宽度尺寸比刮板输送机的宽度尺寸大10cm

20cm。
[0007]优选地,一种用于中分带、路肩填筑设备还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与卸料系统、行走系统和模具系统均连接。
[0008]有益效果:
[0009]在本技术中,通过卸料系统、行走系统、模具系统的配合设置,能够使机械运输、布料、整平、初步压实相结合,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施工效率,且避免了污染,具体通过运料车装料运输,运料车卸料至卸料斗内,填筑料通过刮板输送机输送至模具系统内,由模具系统中熨平板进行整平,振动夯进行初步压实。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卸料系统及模具系统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控制器系统;2、卸料系统;3、行走系统;4、机架;5、模具系统;6、动力系统;7、外模板;8、熨平板;9、振动夯;10、模板提升机构;11、滑动轴;12、卸料斗;13、卸料传送口;14、刮板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中分带、路肩填筑设备,如图1、图2所示,包括卸料系统2、行走系统3、机架4和模具系统5,所述行走系统3设置于机架4下部两侧,具体所述行走系统3为履带结构,共计两个带胶皮的履带轮,分别位于机架4下部两侧位置,通过带胶皮的履带轮的设置,能够使设备在沥青面层上行走时也不破坏结构层,同时较轮式轮胎行走更平稳,所述卸料系统2设置于机架4前端,所述模具系统5设置于机架4侧面,所述卸料系统2和模具系统5连通,所述模具系统5包括外模板7、熨平板8和振动夯9,所述外模板7通过模板提升机构10与机架4连接,所述外模板7围成框型区域,其中框型区域沿设备前进方向不封口,方便连续作业;所述卸料系统2与框型区域连通,所述熨平板8和振动夯9固定安装于外模板7的顶部,且所述熨平板8位于振动夯9沿移动方向的前方,模板提升机构10采用机械式,可通过转动提升轴,对整个模具系统5进行高度调节,具体调节时以熨平板8底部与填筑料松浦厚度位置平为宜,填筑料以熨平板8后料饱满为宜,外模板7、熨平板8具体尺寸由中分带、路肩施工完成后的具体尺寸确定,采用厂家定制钢板焊接,钢板厚度宜采用0.5cm

1cm厚钢板,行走系统3不仅提供本设备行走,还需推动运料车卸料时行走,还包括动力系统6,所述动力系统6与卸料系统2、行走系统3和模具系统5均连接,在使用时为刮板输送机14、振动夯9、行走提供动力;还包括控制系统1,所述控制系统1位于机架4的上部,所述控制系统1可单一或同时控制刮板输送机14、振动夯9的启动与停止,同时也能控制行走系统3的行走轨迹和行走速度。
[001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卸料系统2、行走系统3、模具系统5的配合设置,能够使机械运输、布料、整平、初步压实相结合,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施工效率,且避免了污染,具体通过运料车装料运输,运料车卸料至卸料斗12内,填筑料通过刮板输送机14输送至模具系统5内,由模具系统5中熨平板8进行整平,振动夯9进行初步压实。
[0016]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振动夯9包括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所述振动夯9的整体长度与熨平板8的长度一致,具体所述熨平板8的长度为30cm

50cm。
[001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长度的限制,能够保证所铺填筑料能有一个统一的初始压实,另外能够确保整平后一次夯实,提高施工效率。
[0018]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卸料系统2包括卸料斗12、卸料传送口13和刮板输送机14,所述卸料斗12与机架4固定连接,所述刮板输送机14成环状,转动安装于卸料斗12内底部,所述卸料传送口13位于卸料斗12左侧,且卸料传送口13的底部与卸料斗12底部齐平,所述卸料传送口13连通刮板输送机14的延伸位置,填筑料通过刮板输送机14转动,从卸料
传送口13输入至模具系统5,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填筑料堵塞卸料传送口13,同时能够对填筑料进行搅拌破碎,所述卸料传送口13的开口为矩形,面积在0.1
㎡‑
0.3

之间,所述卸料传送口13的宽度尺寸比刮板输送机14的宽度尺寸大10cm

20cm,方便填筑料进入。
[0019]工作原理:
[0020]如图1、图2所示,根据中分带、路肩结构形式先工厂定制外模板7、熨平板8,并焊接完成,振动夯9根据熨平板8的长度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最终整体长度与熨平板8的长度一致,根据中分带、路肩施工完成高度及松浦厚度通过调节模板提升机构10确定整个模具的高度,用工程线确定设备行走轨迹,按要求停放好设备,运料车进入卸料区域,在滑动轴11前30cm左右停止并挂空档,由本设备前进并由滑动轴11推动运料车前进,运料车举斗卸料,并开动刮板输送机14、振动夯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分带、路肩填筑设备,包括卸料系统(2)、行走系统(3)、机架(4)和模具系统(5),所述行走系统(3)设置于机架(4)下部两侧,所述卸料系统(2)设置于机架(4)前端,所述模具系统(5)设置于机架(4)侧面,所述卸料系统(2)和模具系统(5)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系统(5)包括外模板(7)、熨平板(8)和振动夯(9),所述外模板(7)通过模板提升机构(10)与机架(4)连接,所述外模板(7)围成框型区域,所述卸料系统(2)与框型区域连通,所述熨平板(8)和振动夯(9)固定安装于外模板(7)的顶部,且所述熨平板(8)位于振动夯(9)沿移动方向的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分带、路肩填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夯(9)包括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所述振动夯(9)的整体长度与熨平板(8)的长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分带、路肩填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辉苟金辉钟世林田柱陆星晨陈珂珂杨瀚黄新伍彦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机械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