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插水稻长效带肥育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936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育秧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插水稻长效带肥育秧方法,包括:组装串联式秧盘;铺支撑质:将35~45g/m2麻育秧膜铺设于秧盘上;喷水使麻育秧膜与秧盘之间形成水层,充分接触;铺肥料:将控释肥料均匀地平铺于湿润的麻育秧膜上;铺敷衬料:在麻育秧膜上均匀的铺一层稻壳;机械播种;暗化催芽:在湿芽谷上撒施稻壳,喷水使稻壳间隙充满水分,等待秧苗成长;带肥移栽:待秧苗长至3叶1心、株高12~15cm时,成卷放置于插秧机上,未释放的肥料盘结于秧苗根系中,随机插带入大田。本发明专利技术育秧肥不仅能满足水稻秧苗期生长,未释放的育秧肥移栽时随机插带入大田。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提高了产量和肥料氮肥利用率,减少了大田基蘖氮肥的用量。减少了大田基蘖氮肥的用量。减少了大田基蘖氮肥的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插水稻长效带肥育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育秧领域,涉及一种机插水稻长效带肥育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熟知的水稻机械化移栽育秧技术主要是毯状苗育秧和钵苗育秧技术,育秧介质主要采用土壤或者新型基质(泥炭、石英砂和蛭石)等不可再生资源,不仅在操作上费时费力,成本高昂,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CN101828498A;CN103348858A;CN104054493A)。为了实现机插秧育秧轻简化、绿色化和高效化,日本学者曾尝试以无土栽培技术为核心的长毡式(Long

mat)育秧技术(Kohei TASATA.Raising and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for Long Mat with Hydroponically Grown Rice Seedlings.日本农业研究季刊.1999:33(1),31

37)。同时,国内学者也已开展相关研究,形成了以秸秆、稻壳、无纺布和麻育秧膜等经济和轻型材料为介质的多种育秧技术,其中包括机插水稻长条式水卷苗育秧技术和机插水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插水稻长效带肥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组装串联式秧盘:在水平硬地上摆放串联式秧盘,一排摆放四个秧盘,连接秧盘;步骤(2)、铺支撑质:将35~45g/m2麻育秧膜铺设于秧盘上;喷水使麻育秧膜与秧盘之间形成水层,充分接触;步骤(3)、铺肥料:将控释肥料均匀地平铺于湿润的麻育秧膜上;步骤(4)、铺敷衬料:在麻育秧膜上均匀的铺一层稻壳,稻壳厚度0.8~1.3cm;步骤(5)、机械播种:在湿润稻壳上均匀播种;步骤(6)、暗化催芽:在湿芽谷上撒施一层0.5~0.8cm厚的稻壳,喷水使稻壳间隙充满水分,等待秧苗成长;步骤(7)、带肥移栽:待秧苗长至3叶1心、株高12~15cm时,成卷放置于插秧机上,未释放的肥料盘结于秧苗根系中,随机插带入大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插水稻长效带肥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水稻品种预留硬地面积,常规水稻品种按秧本比1:80~1:100留足硬地面积,杂交水稻按秧本比1:120~1:130留足硬地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插水稻长效带肥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串联式秧盘包括U型育秧槽,在所述的育秧槽的底部均匀设有多个蓄水孔;在育秧槽两个侧面挡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楔形连接头和与楔形连接头配合的楔形连接口,相邻两个育秧盘通过楔形连接头/楔形连接口与楔形连接口/楔形连接头实现两个育秧盘串联连接;沿育秧槽的长度方向,在育秧盘的楔形连接头端设有第一挡板,楔形连接口端设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上沿高于蓄水孔,所述的第一挡板高于第二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呈
“┌”
型,第一挡板顶端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华贺文俊丁艳锋何彬邬博洋耿直李万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