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137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包括:第一外壳;塑胶件,所述塑胶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端子排,所述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塑胶件内,且所述端子排的两端外露于所述塑胶件;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卧式Type-C母座具有由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构成的双外壳结构,从而能够增强卧式Type-C母座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的连接强度,提升卧式Type-C母座的破坏力,使得卧式Type-C母座不易被破坏。坏。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

C母座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

C母座。

技术介绍

[0002]USB接口具有三种不同外观的接口,即Type

A、Type

B与Type

C,Type

C拥有比Type

A、Type

B均小的多的体积,是最新的USB外形标准。另外,Type

C是一种既可以应用于主设备,又可以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接口类型,能够支持双面盲插,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卧式Type

C母座一般具有外壳、塑胶主体与端子排等,端子排被包覆在塑胶主体内,外壳套设在塑胶主体上,在与终端设备连接时,主要通过外壳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实现连接。然而,Type

C母座主要通过外壳与电路板实现连接,这样,当Type

C母座与电路板连接后会使得Type

C母座的与电路板的连接强度不够,容易被破坏。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

C母座,以解决现有卧式Type

C母座安装于终端设备后与电路板的连接强度不够所导致的容易被破坏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卧式Type

C母座,其包括:
[0008]第一外壳;
[0009]塑胶件,所述塑胶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
[0010]端子排,所述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塑胶件内,且所述端子排的两端外露于所述塑胶件;
[0011]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上。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连接部;
[0013]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两侧。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连接部;
[0015]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两侧;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
[001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外壳还包括:防尘部;
[0018]所述防尘部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后端,并抵接于所述塑胶件的侧面。
[001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塑胶件包括:固定部、上塑胶部与下塑胶部;所述端子排包括:上端子排与下端子排;其中,
[0020]所述上塑胶部与所述下塑胶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0021]所述上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上塑胶部内,且所述上端子排的前端外露于所述上塑胶部的上端面,所述上端子排的后端依次穿过所述上塑胶部与所述固定部;
[0022]所述下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下塑胶部,且所述下端子排的前端外露于所述下端子排的下端面,且所述下端子排的后端依次穿过所述下塑胶部与所述固定部。
[002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卧式Type

C母座还包括:中夹片;所述中夹片设置在所述上端子排与所述下端子排之间并外露于所述塑胶件。
[002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壳还包括: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
[0025]所述第一卡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顶壁的内表面;
[0026]所述第二卡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底壁的内表面;
[0027]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
[002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壳还包括: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
[0029]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顶壁的内表面与底壁的内表面,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适配的第一限位槽;
[0030]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侧面;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适配的第二限位槽。
[003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端子排的后端呈L型;所述下端子排的后端呈L型。
[0032]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

C母座,其包括:第一外壳;塑胶件,所述塑胶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端子排,所述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塑胶件内,且所述端子排的两端外露于所述塑胶件;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上。本技术提供的卧式Type

C母座具有由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构成的双外壳结构,从而能够增强卧式Type

C母座与终端设备的电路板的连接强度,提升卧式Type

C母座的破坏力,使得卧式Type

C母座不易被破坏。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技术中双外壳卧式Type

C母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技术中双外壳卧式Type

C母座的分解图。
[0036]图3是本技术中中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是本技术中上塑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是本技术中下塑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是本技术中卧式Type

C母座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7是本技术中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8是本技术中卧式Type

C母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2]图9是技术中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附图中各标记:1、第一外壳;11、第一连接部;12、第一卡接部;13、第二卡接部;14、
第一限位部;15、第二限位部;2、塑胶件;21、固定部;211、第一限位槽;212、第二限位槽;22、上塑胶部;221、定位柱;23、下塑胶部;231、定位孔;3、端子排;31、上端子排;32、下端子排;4、第二外壳;41、第二连接部;42、防尘部;43、第一通孔;5、中夹片;51、卡勾部;5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4]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

C母座,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塑胶件,所述塑胶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端子排,所述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塑胶件内,且所述端子排的两端外露于所述塑胶件;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两侧;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还包括:防尘部;所述防尘部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后端,并抵接于所述塑胶件的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包括:固定部、上塑胶部与下塑胶部;所述端子排包括:上端子排与下端子排;其中,所述上塑胶部与所述下塑胶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上端子排部分被包覆于所述上塑胶部内,且所述上端子排的前端外露于所述上塑胶部的上端面,所述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何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硕宇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