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机组回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07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冷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冷机组回液装置,包括压缩机、储液箱、冷凝器和蒸发器,压缩机顶部设有集气仓,压缩机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端部与蒸发器的底部相连通,压缩机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末端与冷凝器的左端侧壁相连接,储液箱的顶部右侧设有排气管,储液箱的前端设有回流管,回流管的端部与冷凝器的后下端相连接,冷凝器左侧壁的中心处设有出口管,出口管的末端均与蒸发器的底部相连接,通过设置的储液箱、冷凝筒和回流管,使得压缩机可以将制冷分子进行回收,通过冷凝筒冷却存放至储液箱内,且通过回流管将冷凝器多余的制冷分子进行回收,实现了制冷分子的回液循环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机组回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风冷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冷机组回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冷机组是经风冷热泵机并以空气为冷或热源,以水为供冷或热介质的中央空调机组,风冷热泵省却了冷却塔、水泵浦、锅炉及相应管道系统等许多辅件,内部采用了回液装置,不仅节约能源,且适用于水资源缺乏地区。
[0003]专利CN201120558119.2公开了一种风冷机组回液装置,所述的回液装置包括若干根第一直铜管,所述的第一直铜管一端连接风冷机组的翅片换热器,另一端与一根第二直铜管相连,所述的第一铜管为直筒形。
[0004]该装置通过管路改装的直铜管,缩短了铜管总长度,减小了阻力,提高了流速,但在使用中,制冷剂容易从直铜管内回液,导致制冷变差,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风冷机组回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机组回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风冷机组回液装置,包括压缩机、储液箱、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顶部设有集气仓,所述压缩机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与蒸发器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末端与所述冷凝器左端壁相连接,所述储液箱顶部右侧设有排气管,所述储液箱的前端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端部与所述冷凝器的后下端相连接,所述冷凝器左侧壁的中心处设有出口管,所述出口管的末端设有呈凹字形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末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底部相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固定在所述集气仓的底部,所述集气仓内部开设有内槽。
[0009]作为优选,所述内槽内设有过滤部,所述集气仓左端设有与所述内槽相贯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用于将集气仓输送至储液箱内。
[0010]作为优选,所述储液箱左上方连接有冷凝筒,所述冷凝筒的入口与所述进液管的端部相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上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于释放所述储液箱内部的压力。
[0012]作为优选,所述过滤部包括套设在所述内槽内的渗透筒和插接在所述渗透筒内的滤芯。
[0013]作为优选,所述渗透筒内部呈中空状结构设置,所述渗透筒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细孔,所述滤芯的上端与所述渗透筒顶部内端口螺纹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该风冷机组回液装置,通过设置的储液箱、冷凝筒和回流管,使得压缩机可以将制冷分子进行回收,通过冷凝筒冷却存放至储液箱内,且通过回流管将冷凝器多余的制冷分子进行回收,实现了制冷分子的回液循环使用,增强制冷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技术中的过滤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压缩机;10、集气仓;101、内槽;11、第一连接管;12、第二连接管;13、进液管;
[0022]2、储液箱;20、冷凝筒;21、排气管;210、排气孔;22、回流管;
[0023]3、冷凝器;30、出口管;301、分流管;
[0024]4、蒸发器;
[0025]5、过滤部;50、渗透筒;501、细孔;51、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技术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技术,而不是全部的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技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技术,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8]一种风冷机组回液装置,包括压缩机1、储液箱2、冷凝器3和蒸发器4,风冷机组通过蒸发器4吸收热量或者冷凝器3释放热量,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实现制冷或者制热的目的,压缩机1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管12,第二连接管12的末端与冷凝器3左端壁相连接,压缩机1产生高压制冷分子,且通过第二连接管12进入冷凝器3,冷凝器3左侧壁的中心处设有出口管30,出口管30的末端设有呈凹字形的分流管301,分流管301的末端与蒸发器4的底部相连接,压缩机1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管11,第一连接管11的端部与蒸发器4的底部相连通,用于回收蒸发器4的制冷分子,另外在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2管体上增加感应阀门,方便自动调节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2内的制冷分子,冷凝器3将高压制冷分子通过分流管301分流转化为低压制冷分子,且传输至蒸发器4实现制冷分子的循环。
[0029]在实施例中,压缩机1顶部设有集气仓10,压缩机1固定在集气仓10的底部,集气仓10用于接收压缩机1内部产生的高压制冷分子。
[0030]首先,集气仓10内部开设有内槽101,内槽101内设有过滤部5,集气仓10左端设有与内槽101相贯通的进液管13,进液管13用于将集气仓10输送至储液箱2内,通过设置的过滤部5可以过滤进入集气仓10内部的杂质。
[0031]其次,储液箱2顶部右侧设有排气管21,储液箱2的前端设有回流管22,回流管22的端部与冷凝器3的后下端相连接,通过设置的回流管22,用于储液箱2内部的产生制冷因子的回流至冷凝器3中,储液箱2的左上方连接有冷凝筒20,冷凝筒20的入口与进液管13的端
部相连接,冷凝筒20用于将集气仓10内输送的高温气体凝结成液体。
[0032]再次,排气管21上设有若干排气孔210,排气孔210用于释放储液箱2内部的压力。
[0033]具体的,过滤部5包括套设在内槽101内的渗透筒50和插接在渗透筒50内的滤芯51,通过设置的渗透筒50,用于过滤集气仓10内部的杂质,通过设置的滤芯51起到吸附杂质的作用。
[0034]此外,渗透筒50内部呈中空状结构设置,渗透筒50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细孔501,通过设置的细孔501,保证杂质可以自由进入渗透筒50内,释放进入渗透筒50多余制冷分子,滤芯51的上端与渗透筒50顶部内端口螺纹连接,滤芯51顶部呈凸柱结构,方便滤芯51从渗透筒50内拿取或更换。
[0035]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涉及的压缩机1、冷凝器3和蒸发器4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的,在本装置的空闲处,将上述中所有电器件,其指代动力元件、电器件以及适配的控制器和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本技术中的工作原理,各电器件之间按照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均为本领域公知技术。
[0036]本技术的风冷机组回液装置在使用时,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机组回液装置,包括压缩机(1)、储液箱(2)、冷凝器(3)和蒸发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顶部设有集气仓(10),所述压缩机(1)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管(11),所述第一连接管(11)的端部与蒸发器(4)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管(12),所述第二连接管(12)的末端与所述冷凝器(3)的左端壁相连接,所述储液箱(2)的顶部右侧设有排气管(21),所述储液箱(2)的前端设有回流管(22),所述回流管(22)的端部与所述冷凝器(3)的后下端相连接,所述冷凝器(3)左侧壁的中心处设有出口管(30),所述出口管(30)的末端设有呈凹字形的分流管(301),所述分流管(301)的末端与所述蒸发器(4)的底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机组回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固定在所述集气仓(10)的底部,所述集气仓(10)内部开设有内槽(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机组回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德峰郭启龙刘旭超庞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同华暖通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