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17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其中,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包括:压接结构,具有安装腔;缓冲结构,位于安装腔内且与安装腔的至少部分腔壁接触,缓冲结构用于沿分液器的周向包覆分液器;支架,压接结构通过支架与压缩机本体连接;其中,压接结构具有压接区域和释放区域,压接区域与缓冲结构的外表面相接触,释放区域与缓冲结构的外表面相分离;释放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A大于等于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通常通过分液器固定结构将分液器固定在压缩机本体的侧壁上,以实现分液器的固定,分液器固定结构包括支架。具体地,低噪声振动压缩机是压缩机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分液器通常是压缩机中振动最大的部件,且导致其振动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低频模态共振。其中,可通过降低分液器振动噪声或减小分液器与压缩机之间的振动传递以降低压缩机噪声。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将胶垫垫在分液器和支架的连接处,以减小分液器振动噪声。然而,胶垫的上述设置易导致压缩机发生低频共振,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分液器的固定结构易导致压缩机发生低频共振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包括:压接结构,具有安装腔;缓冲结构,位于安装腔内且与安装腔的至少部分腔壁接触,缓冲结构用于沿分液器的周向包覆分液器;支架,压接结构通过支架与压缩机本体连接;其中,压接结构具有压接区域和释放区域,压接区域与缓冲结构的外表面相接触,释放区域与缓冲结构的外表面相分离;释放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A大于等于0
°
且小于等于40
°

[0006]进一步地,缓冲结构呈环形且套设在分液器外。
[0007]进一步地,缓冲结构由弹性材质制成,在缓冲结构包覆在分液器时,缓冲结构处于弹性拉伸状态。
[0008]进一步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与支架本体连接且位于支架本体的两侧;压接结构包括:压板,围绕形成安装腔;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压板的外表面上,以用于与第一连接臂连接;其中,压板的两端相对设置以形成与第二连接臂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0009]进一步地,压板具有压接区域和释放区域,压接区域与缓冲结构的外表面相接触,释放区域与缓冲结构的外表面相分离;其中,释放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A大于等于0
°
且小于等于40
°

[0010]进一步地,支架还包括:支撑板,支架本体通过支撑板与第二连接臂连接,支撑板与压接区域的至少部分相接触,第二连接臂与释放区域的至少部分相接触;其中,支撑板所对应的圆心角B大于等于0
°
且小于等于20
°

[0011]进一步地,压板包括:第一平板;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的第一端与第一平板连
接;第一立板,第一立板的第一端与第一弧形板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平板,与第一立板的第二端连接且与第一平板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弧形板的内板面形成压接区域,第一平板的至少部分内板面和第一立板的内板面形成释放区域。
[0012]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压板包括:第一子压板,第一子压板的第一端与第一板体连接;第二子压板,与第一子压板相对设置,第二子压板的第一端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一子压板的第二端与第二子压板的第二端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二连接部。
[0013]进一步地,第一子压板包括:第三平板;第二立板,与第三平板连接;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立板连接;第二子压板包括:第四平板,与第三平板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二连接部;第三弧形板,第三弧形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板体和第四平板连接;其中,第二弧形板的内板面和第三弧形板的内板面形成压接区域,第二立板的内板面、第四平板的至少部分内板面形成释放区域。
[0014]进一步地,压接结构呈板状,缓冲结构呈片状,压接结构的厚度D与缓冲结构的厚度d之间满足:D≤d且0.5mm≤D≤2mm,1mm≤d≤2.5mm。
[0015]进一步地,沿分液器的延伸方向,缓冲结构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压接结构的长度。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分液器及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分液器通过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与压缩机本体连接;其中,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为上述的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包括压接结构、缓冲结构及支架,压接结构具有安装腔。缓冲结构位于安装腔内且与安装腔的至少部分腔壁接触,缓冲结构用于沿分液器的周向包覆分液器。压接结构通过支架与压缩机本体连接。这样,压接结构具有安装腔,缓冲结构和分液器均位于安装腔内,以使压接结构为全包式压接结构。缓冲结构的内表面与分液器相接触,缓冲结构的外表面与安装腔的腔壁接触,压接结构包裹在全部缓冲结构外。
[0018]与现有技术中单边包裹压接结构相比,本申请中的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能够较大程度地增加缓冲结构的径向承载面积,有效地提高了缓冲结构的径向静刚度,将分液器上部径向模态频率从773Hz大幅提高到1324Hz,能够有效地避开低频共振,进而在吸振降噪的前提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分液器的固定结构易导致压缩机发生低频共振的问题,减小压缩机振动。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2]图3示出了图2中的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的压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0024]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6]10、压接结构;11、安装腔;12、压板;121、压接区域;122、释放区域;123、第一平板;124、第一弧形板;125、第一立板;126、第二平板;127、第一子压板;1271、第三平板;1272、第二立板;1273、第二弧形板;128、第二子压板;1281、第四平板;1282、第三弧形板;13、第一连接部;131、第一板体;132、第二板体;20、缓冲结构;30、分液器;40、支架;41、支架本体;42、第一连接臂;43、第二连接臂;44、支撑板;50、压缩机本体;60、第二连接部;100、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接结构(10),具有安装腔(11);缓冲结构(20),位于所述安装腔(11)内且与所述安装腔(11)的至少部分腔壁接触,所述缓冲结构(20)用于沿分液器(30)的周向包覆所述分液器(30);支架(40),所述压接结构(10)通过所述支架(40)与压缩机本体(50)连接;其中,所述压接结构(10)具有压接区域(121)和释放区域(122),所述压接区域(121)与所述缓冲结构(20)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释放区域(122)与所述缓冲结构(20)的外表面相分离;所述释放区域(122)所对应的圆心角A大于等于0
°
且小于等于4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20)呈环形且套设在所述分液器(30)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20)由弹性材质制成,在所述缓冲结构(20)包覆在所述分液器(30)时,所述缓冲结构(20)处于弹性拉伸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包括支架本体(41)、第一连接臂(42)和第二连接臂(43),所述第一连接臂(4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3)均与所述支架本体(41)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架本体(41)的两侧;所述压接结构(10)包括:压板(12),围绕形成所述安装腔(11);第一连接部(13),所述第一连接部(13)设置在所述压板(12)的外表面上,以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臂(42)连接;其中,所述压板(12)的两端相对设置以形成与所述第二连接臂(4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6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还包括:支撑板(44),所述支架本体(41)通过所述支撑板(44)与所述第二连接臂(43)连接,所述支撑板(44)与所述压接区域(121)的至少部分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接臂(43)与所述释放区域(122)的至少部分相接触;其中,所述支撑板(44)所对应的圆心角B大于等于0
°
且小于等于20
°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液器全包裹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2)包括:第一平板(123);第一弧形板(124),所述第一弧形板(12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平板(123)连接;第一立板(125),所述第一立板(12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板(12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平板(1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峰谷欢欢张荣婷王晶吴广杰黄龙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