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驱动装置、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885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包括:振动器;接触构件,其接触振动器;第一加压单元,其沿着第一方向向振动器施加加压力,以使振动器与接触构件接触;第一保持构件,其保持振动器;第二保持构件,其保持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加压单元,其沿着振动器和接触构件通过所产生的推力而相对于彼此位移的第二方向向第一保持构件施加加压力。由于第二加压单元的加压力,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在第二方向上彼此接触。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通过第一加压单元的加压力能够相对于彼此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驱动装置、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驱动装置、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0001]本公开的各方面之一涉及马达、驱动装置、镜头装置和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传统的振动波马达中,通过加压单元使其中压电体和弹性体通过粘结等而成一体的振动器与接触构件压力接触,并且使振动器以高于可听频率范围的频率以期望的变形模式振动从而产生推力。另外,已知的是,使振动器以预定频率振动的振动波马达产生噪音。这种噪音使振动波马达的质量劣化。日本专利公开No.(“JP”)2021

2967公开了一种抑制由于使振动器以预定频率振动而产生的噪音的振动波马达。
[0003]JP 2021

2967中公开的振动波马达能够在阻尼材料抵抗不必要的振动弯曲时抑制噪音。然而,该振动波马达没有考虑基于各种固有振动模式的噪音,因此不能充分地抑制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实施例的各方面之一提供了一种能够充分抑制噪音的马达。
[000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马达包括:振动器;接触构件,其接触振动器;第一加压单元,其沿着第一方向对振动器施加加压力,以使振动器与接触构件接触;第一保持构件,其保持振动器;第二保持构件,其保持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加压单元,其沿着振动器和接触构件通过所产生的推力而相对于彼此位移的第二方向对第一保持构件施加加压力。由于第二加压单元的加压力,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在第二方向上彼此接触。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通过第一加压单元的加压力能够相对于彼此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各自均包括上述马达的驱动装置和镜头装置也构成本公开的其它方面。
[0006]根据下文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07]图1A和1B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振动波马达的透视图。
[0008]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振动波马达的分解透视图。
[0009]图3A至3C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振动波马达的平面图和剖视图。
[0010]图4A和4B说明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振动器。
[0011]图5A至5D说明了该实施例中的振动器保持框架与可动构件外框架之间的关系。
[0012]图6A至6C说明了该实施例中抑制不必要振动的效果。
[0013]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根据该实施例的振动波马达的摄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在参考附图,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0015]现在参照图1A至3C,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振动波马达1(超声波马达)。图1A和1B
是振动波马达1的透视图。图1A示出了从前侧观察的振动波马达1,图1B示出了从后侧观察的振动波马达1。图2是振动波马达1的分解透视图。图3A至3C是振动波马达1的平面图和剖视图。图3A是从y轴的正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图3B是沿着图3A中的线X

X截取的剖视图。图3C是沿着图3A中的线Z

Z截取的剖视图。
[0016]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地定义坐标轴。x轴是振动波马达1的推力产生方向上的轴,并且是振动器2和摩擦构件7(接触构件)相对于彼此位移的方向(第二方向)上的轴。y轴是使振动器2与摩擦构件7接触的方向(第一方向)上的轴。z轴是与x轴和y轴正交的轴。绕各个轴的旋转自由度将被称为绕x轴的“翻滚”、绕y轴的“偏航”、和绕z轴的“俯仰”。图1B示出了从图1A所示的状态绕z轴旋转180度的振动波马达1从后侧观察的透视图。
[0017]基座构件5是振动波马达1的固定部。柔性基板(柔性印刷电路:FPC)6被设置成向振动器2施加两相高频电压,并且利用各向异性的导电膏等机械地连接且电连接到压电体4。摩擦构件7通过两个螺钉7a固定至基座构件5。振动器保持框架(第一保持构件)8与振动器2成一体,因为振动器2的固定臂部2c和2d(参见图4)通过粘合或类似方式被固定至振动器保持框架。压力中介构件9包括直接接触振动器2的毡制品9a和直接接收加压力的高刚性构件9b。毡制品9a在不妨碍由振动器2激发的振动的情况下传递加压力。四个拉伸螺旋弹簧10产生加压力。压力板11接收来自四个拉伸螺旋弹簧10的力。压力板11具有基准长形孔11a,压力中介构件9具有与基准长形孔11a接合的基准销9c、以及位于基准销9c两侧的接触圆筒面9d,压力板11的背面接触基准销9c和圆筒面9d。接触位置位于振动器2的前后对称平面C中,如下面在图4A和4B中示出的。
[0018]可动单元外框架(第二保持构件)12保持振动器保持框架8。引导构件13通过四个螺钉15固定至基座构件5。可动构件14接收来自四个拉伸螺旋弹簧10的加压力。可动构件14具有沿着x轴方向的两个线性的(或直线性的)引导槽14a。引导构件13具有与两个线性引导槽14a相对应的引导槽13a。两个滚珠17被夹在两个线性引导槽14a与引导槽13a之间,并且接收来自四个拉伸螺旋弹簧10的加压力。可动构件14和可动单元外框架12利用两个螺钉16而集成在一起。这种结构沿着x轴方向(第二方向)线性地引导可动单元外框架12。
[0019]偏压板簧(第二加压单元)18与可动单元外框架12成一体,并且沿推力产生方向(第二方向)向振动器保持框架8施加加压力。连接构件19将振动波马达1的推力传递至被驱动构件。可动构件14具有U形部14c和带有V形面的长槽部14b。连接构件19具有球形突起19a。压缩螺旋弹簧20使球形突起19a与长槽部14b的V形面接触,从而使可动构件14与连接构件19接合。连接构件19通过螺钉或类似手段被定位并固定至由未示出的公知线性引导机构支撑的被驱动构件。
[0020]如上所述,在通过两个螺钉16集成的可动构件14和可动单元外框架12中,两个线性引导槽14a通过四个拉伸螺旋弹簧10经由两个滚珠17而接触引导槽13a。因此,可动构件14和可动单元外框架12可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在yz平面内确定了可动构件14和可动单元外框架12的取向,因为球形突起19a与长槽部14b的V形面之间的接合限制了围绕线性引导件的旋转。与在yz平面中的取向被确定的可动构件14接合的四个拉伸螺旋弹簧10使振动器2经由压力板11和压力中介构件9与摩擦构件7接触。因此,压力中介构件9、拉伸螺旋弹簧10和压力板11构成了向振动器2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加压力的加压单元(第一加压单元)。通过以期望的加压力使振动器2与摩擦构件7可靠地接触,能够稳定地驱动振动波
马达1。
[0021]现在参考图4A和4B,将描述振动器2的构造。图4A和4B说明了振动器2。图4A是从y轴的负方向观察的振动器2的平面图,图4B是振动器2的侧视图。通过用粘合剂或类似手段固定振动板(弹性体)3与压电体4来构造振动器2。图4A中的矩形区域A
×
B对应于驱动力产生部。如图4B所示,施加至压电体4的两相高频电压在驱动突起2a和2b的顶端处沿着xy平面激励出椭圆运动。在使摩擦构件7与驱动突起2a和2b压力接触的情况下,产生了x轴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包括:振动器;接触构件,其接触振动器;第一加压单元,其沿着第一方向对振动器施加加压力,以使振动器与接触构件接触;第一保持构件,其保持振动器;第二保持构件,其保持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加压单元,其沿着振动器和接触构件通过所产生的推力而相对于彼此位移的第二方向对第一保持构件施加加压力,其中,由于第二加压单元的加压力,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在第二方向上彼此接触,并且其中,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通过第一加压单元的加压力能够相对于彼此在第一方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第一保持构件具有第一基准面,其中,第二保持构件具有第二基准面,并且其中,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通过第二加压单元的加压力而在第二方向上彼此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和宏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