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84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化学反应装置的电解槽,其可以有效率且稳定地进行二氧化碳的还原处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解槽(20)的流体流路(41)具有:导入部(42),在阴极侧第一流路结构体(21)的与阴极(22)相反侧的面上,形成为宽度比软管(81)小的细长形状的凹部,并以软管(81)跨越的方式抵接有软管(81);流出部(43),在阴极侧第一流路结构体(21)的与阴极(22)相反侧的面上,形成为宽度比软管(82)小的细长形状的凹部,并以软管(82)跨越的方式抵接有软管(82);及,接触部(44),在阴极侧第一流路结构体(21)的阴极(22)侧的面上形成为槽状,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于导入部(42),并且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流出部(43)。并且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流出部(43)。并且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流出部(4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解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解槽,所述电解槽具有阴极及阳极,对二氧化碳进行分解。

技术介绍

[0002]回收废气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进行电化学还原而获得有价值的资源的技术,是可能实现碳中和的有希望的技术。
[0003]作为这种回收二氧化碳的技术,已知一种技术,是使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物理或化学地吸附于固体或液体的吸附剂后,通过热等能源使其脱离来进行利用。另外,作为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的技术,已知一种技术,是对在气体扩散层的与电解液接触的一侧使用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而形成了催化剂层的阴极,从气体扩散层的与催化剂层相反的一侧供给二氧化碳气体来进行电化学还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先前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232515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8]为了实现碳中和,提高经济性成为问题。为了提高经济性,要求提高能源效率以减小二氧化碳的损失。对于提高能源效率,电化学反应装置的电解槽中的二氧化碳的还原处理的效率化及稳定化是有效的。关于这一方面,就还原处理的进一步效率化及稳定化的观点而言,现有技术存在改善的空间。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反应装置的电解槽,其可以有效率且稳定地进行二氧化碳的还原处理。
[0010][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1](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解槽(例如,后述的电解槽20),包括阴极(例如,后述的阴极22)及阳极(例如,后述的阳极26),对二氧化碳进行分解,并且,所述电解槽包括:板状的流路结构体(例如,阴极侧第一流路结构体21、阳极侧流路结构体121),具有使流体接触前述阴极或前述阳极即电极的流体流路(例如,后述的流体流路41);流入侧供给管(例如,后述的软管81),连接于前述流体流路的上游侧,并供给前述流体;及,流出侧供给管(例如,后述的软管82),连接于前述流体流路的下游侧,并供给前述流体;并且,前述流体流路具有:导入部(例如,后述的导入部42),在前述流路结构体的与前述电极相反侧的面上,形成为宽度比前述流入侧供给管小的细长形状的凹部,并以前述流入侧供给管跨越的方式抵接有前述流入侧供给管;流出部(例如,后述的流出部43),在前述流路结构体的与前述电极相反侧的面上,形成为宽度比前述流出侧供给管小的细长形状的凹部,并以前述流出侧供给管跨越的方式抵接有前述流出侧供给管;及,连接部(例如,后述的接触部44),在前述流路结构体的前述电极侧的面上形成为槽状,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于前述导入部,并且下游侧的端部连
接于前述流出部。
[0012]由此,通过将流入侧供给管抵接于导入部,并且将流出侧供给管抵接于流出部,流入侧供给管及流出侧供给管的连接位置得到固定,所以可以稳定地进行流体的供给及排出。另外,从流入侧供给管供给的流体在导入部进行了扩散之后,可以使流体均等地流至多个连接部,并且可以在流出部进行扩散并经由流出侧供给管使流体返回。即,可以实现流体向多个连接部的均等的分配及顺畅的合流。
[0013](2)在(1)的电解槽中,可选地,前述连接部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前述导入部的下游侧的端部在前述流路结构体的厚度方向上重叠而使前述导入部与前述连接部连通,前述连接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前述流出部的上游侧的端部在前述流路结构体的厚度方向上重叠而使前述流出部与前述连接部连通。
[0014]由此,可以高精度地设定连接部的入口出口。例如,通过从流路结构体的一侧进行切削加工并且从相反侧进行切削加工,可以高精度地制作成同一形状。
[0015](3)在(2)的电解槽中,可选地,前述导入部与前述连接部的连接部位以跨越前述导入部中的凹部的侧面与底面的方式形成,前述流出部与前述连接部的连接部位以跨越前述流出部中的凹部的侧面与底面的方式形成。
[0016]由此,由于在容易聚集流体的位置形成有连接部位,所以可以顺畅地进行流体从导入部向连接部的导入、及流体从连接部向流出部的流出。
[0017](4)在(1)至(3)中任一电解槽中,可选地,前述导入部及前述流出部均形成为椭圆形状。
[0018]由此,可以使流体从导入部经由连接部自流出部流出,而不会滞留在角部。
[001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电化学反应装置的电解槽,其可以有效率且稳定地进行二氧化碳的还原处理。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绘示包含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二氧化碳处理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0022]图2是示意性地绘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电解槽的构造的剖面图。
[0023]图3是示意性地绘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槽的阴极侧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4是绘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槽的气相流路主体的供电侧的正面图。
[0025]图5是绘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槽的气相流路主体的电极侧的背面图。
[0026]图6是绘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槽的气相流路主体的气相流路的图4的A

A线剖面图。
[0027]图7是从供电侧绘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槽的气相流路主体的气相流路的导入部的放大立体图。
[0028]图8是绘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槽的液相流路主体的供电侧的正面图。
[0029]图9是绘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槽的液相流路主体的液相流路的供给部的放大正面图。
[0030]图10是绘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槽的液相流路主体的液相流路的供给部的放大立
体图。
[0031]图11是绘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槽的液相流路主体的液相流路的周围的图9的B

B线剖面图。
[0032]图12是绘示变化例的接触部、连通部及连接部的形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4]图1是绘示包含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化学反应装置3的二氧化碳处理装置1的构造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处理装置1包括回收装置2、电化学反应装置3及增碳反应装置4作为主要的构造。
[0035]回收装置2从由外部供给的作为回收对象的大气、废气等中回收二氧化碳。回收装置2包括对作为回收对象的二氧化碳进行浓缩的浓缩部11。浓缩部11例如由膜分离装置或利用化学性或物理性吸附、脱离的吸附分离装置等构成。经浓缩部11浓缩的二氧化碳的气体被送至电化学反应装置3。此外,回收装置2也可以构成为使经浓缩部11浓缩的二氧化碳吸收于电解液中,并将该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包含碳酸离子的电解液送至电化学反应装置3。电解液例如可以使用氢氧化钾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等强碱水溶液。
[0036]电化学反应装置3是对二氧化碳进行电化学还原的装置。电化学反应装置3通过电解槽堆13对二氧化碳进行还原,所述电解槽堆13是层叠对二氧化碳进行还原的电解槽20而构成。关于构成该电解槽堆13的电解槽20的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包括阴极及阳极,对二氧化碳进行分解,并且,所述电解槽包括:板状的流路结构体,具有使流体接触前述阴极或前述阳极即电极的流体流路;流入侧供给管,连接于前述流体流路的上游侧,并供给前述流体;及,流出侧供给管,连接于前述流体流路的下游侧,并供给前述流体;并且,前述流体流路具有:导入部,在前述流路结构体的与前述电极相反侧的面上,形成为宽度比前述流入侧供给管小的细长形状的凹部,并以前述流入侧供给管跨越的方式抵接有前述流入侧供给管;流出部,在前述流路结构体的与前述电极相反侧的面上,形成为宽度比前述流出侧供给管小的细长形状的凹部,并以前述流出侧供给管跨越的方式抵接有前述流出侧供给管;及,多个连接部,在前述流路结构体的前述电极侧的面上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及川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