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74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菌水凝胶敷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包括:位于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与伤口进行接触位置的光催化杀菌层和水凝胶敷料层,光催化杀菌层的采用点状分布的形式涂覆在水凝胶敷料层的基底面上,水凝胶敷料层的内部预设有容纳底壳,容纳底壳的壳体上连接有可以对其进行拉拽的拉动带拉头,光催化杀菌层和所述水凝胶敷料层的断面处设置有可以对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进行固定的固定边条。通过光源罩内置的发光灯珠时刻提供对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的光线照射,保证Bi2O3/Bi2MoO6 Z型异质结构在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的使用过程中时刻保持被可见光照射。程中时刻保持被可见光照射。程中时刻保持被可见光照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


[0001]本技术涉及抗菌水凝胶敷料
,具体为一种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

技术介绍

[0002]敷料是指用于物品主料之外的辅属材料,传统敷料主要是干纱布和油纱。现代伤口敷料包括交互式伤口敷料、藻酸钙敷料、银敷料、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和水凝胶敷料。
[0003]经检索,公开号CN202010514520.X 一种经过还原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在抗菌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经过还原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在抗菌材料中的应用,该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见

近红外光学响应特征,能够被波长280nm

1700nm的光激发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与热,对病原微生物产生杀伤作用;该纳米材料还可通过热、活性氧自由基、中断能量传导、抑制细胞壁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合成、抑制核酸转录与复制等途径中的至少一种对病原微生物产生杀伤作用。
[0004]综上可以看出,上述经过还原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在抗菌材料中的应用并没有针对在医用敷料方面对可见光照射位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且没有保证在医用抗菌敷料的使用期间光激发抗菌材质时刻处于可见光的照射范围下,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抗菌水凝胶敷料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没有针对在医用敷料方面对可见光照射位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且没有保证在医用抗菌敷料的使用期间光激发抗菌材质时刻处于可见光的照射范围下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包括:
[0007]位于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与伤口进行接触位置的光催化杀菌层和水凝胶敷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杀菌层的采用点状分布的形式涂覆在所述水凝胶敷料层的基底面上,所述水凝胶敷料层整体为透明状凝胶层,所述水凝胶敷料层的内部预设有容纳底壳,所述容纳底壳的壳体上连接有可以对其进行拉拽的拉动带拉头,所述光催化杀菌层和所述水凝胶敷料层的断面处设置有可以对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进行固定的固定边条。
[0008]优选的,所述光催化杀菌层采用建 Bi2O3/Bi2MoO6 Z 型异质结构建而成,所述光催化杀菌层由多个嵌入所述水凝胶敷料层的光催化杀菌点构成,且每个光催化杀菌点嵌入所述水凝胶敷料层的嵌入深度为3mm。
[0009]优选的,所述容纳底壳包括透光底板和光源罩;所述透光底板设置在所述容纳底壳的最底层,所述透光底板利用透光底板卡口和光源罩卡口与所述光源罩之间进行卡合连接,所述光源罩的内腔内放置有带有内置电池的发光灯珠。
[0010]优选的,所述拉动带拉头与所述容纳底壳利用拉动带带体保持连接,且所述拉动带带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透光底板的侧壁上,且所述拉动带带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拉动带拉头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光源罩朝向所述拉动带拉头的方向设置有破胶头,所述破胶头的外缘角度呈钝角,且所述破胶头位于所述光源罩卡口的上方。
[0012]优选的,所述容纳底壳在所述拉动带拉头和所述拉动带带体的拉动作用下在所述水凝胶敷料层的胶体内部滑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通过光源罩内置的发光灯珠时刻提供对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的光线照射,保证Bi2O3/Bi2MoO6 Z 型异质结构在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的使用过程中时刻保持被可见光照射,且光源罩可以在拉动带拉头和拉动带带体的拉动作用下在水凝胶敷料层的胶体内部滑动,保证照射位置的可调性,并且利用破胶头保证在水凝胶敷料层内滑动的顺畅程度,水凝胶敷料层可以利用其自身凝胶特性对光源罩经过的位置进行自闭。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A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透光底板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光催化杀菌层;2、水凝胶敷料层;3、容纳底壳;31、透光底板;311、透光底板卡口;32、光源罩;321、破胶头;322、光源罩卡口;4、拉动带拉头;41、拉动带带体;5、固定边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附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包括:位于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与伤口进行接触位置的光催化杀菌层1和水凝胶敷料层2,光催化杀菌层1的采用点状分布的形式涂覆在水凝胶敷料层2的基底面上,在保证Bi2O3/Bi2MoO6 Z 型异质结构充分与伤患处接触的前提下,利用水凝胶敷料层2隔绝外部有菌环境,利于伤口愈合防止细菌二次感染患处,光催化杀菌层1采用Bi2O3/Bi2MoO6 Z 型异质结构建而成,光催化杀菌层1由多个嵌入水凝胶敷料层2的光催化杀菌点构成,且每个光催化杀菌点嵌入水凝胶敷料层2的嵌入深度为3mm,点状分布的光催化杀菌点在嵌入水凝胶敷料层2的前提下,其另一端与伤患处充分接触,水凝胶敷料层2整体为透明状凝胶层,方便水凝胶敷料层2利用凝胶自身的结构特点,对其自身及时进行自闭保证隔绝外部环境的特性,容纳底壳3在拉动带拉头4和拉动带带体41的拉动作用下在水凝胶敷料层2的胶体内部滑动,可以灵活地改变光源罩32的内腔内放置有带有内置电池的发光灯珠的照射位置,
保证不同位置的Bi2O3/Bi2MoO6 Z 型异质结构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的抑菌、杀菌性能,水凝胶敷料层2的内部预设有容纳底壳3,容纳底壳3的壳体上连接有可以对其进行拉拽的拉动带拉头4,光催化杀菌层1和水凝胶敷料层2的断面处设置有可以对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进行固定的固定边条5,可以保证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的一边时刻保持与患者身体稳定接触,不会因容纳底壳3在拉动带拉头4和拉动带带体41的拉动作用下敷料出现滑移。
[0021]容纳底壳3包括透光底板31和光源罩32;透光底板31设置在容纳底壳3的最底层,保证灯珠发出的可见光可以及时的与Bi2O3/Bi2MoO6 Z 型异质结构接触,进而引发其光激发作用下的抗菌、杀菌性能,透光底板31利用透光底板卡口311和光源罩卡口322与光源罩32之间进行卡合连接,保证以上结构组成一个完整的发光整体。
[0022]拉动带拉头4与容纳底壳3利用拉动带带体41保持连接,且拉动带带体41的一端连接于透光底板31的侧壁上,且拉动带带体41的另一端与拉动带拉头4连接,可以利用拉动带拉头4和拉动带带体41的牵引作用使得可见光照射位置在水凝胶敷料层2内进行调节。光源罩32朝向拉动带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包括:位于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与伤口进行接触位置的光催化杀菌层(1)和水凝胶敷料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杀菌层(1)的采用点状分布的形式涂覆在所述水凝胶敷料层(2)的基底面上,所述水凝胶敷料层(2)整体为透明状凝胶层,所述水凝胶敷料层(2)的内部预设有容纳底壳(3),所述容纳底壳(3)的壳体上连接有可以对其进行拉拽的拉动带拉头(4),所述光催化杀菌层(1)和所述水凝胶敷料层(2)的断面处设置有可以对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进行固定的固定边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杀菌层(1)由多个嵌入所述水凝胶敷料层(2)的光催化杀菌点构成,且每个光催化杀菌点嵌入所述水凝胶敷料层(2)的嵌入深度为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激发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底壳(3)包括透光底板(31)和光源罩(32);所述透光底板(31)设置在所述容纳底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贵沈明沈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