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862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3
本申请涉及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碎石层和混凝土层;碎石层内沿路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导水腔,导水腔的一端连通有集水井,混凝土层上开设有透水槽,透水槽的槽底设有与导水腔连通的导水管,透水槽上连接有初滤板,导水管的顶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有终滤板。本申请具有缓解高压水冲刷而对路面产生破坏的问题的效果。冲刷而对路面产生破坏的问题的效果。冲刷而对路面产生破坏的问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路面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地表被混凝土、水泥等密闭硬化材料覆盖,阻碍了城市路面水分和热量的流通,雨水作为一种非传统水源,曾被作为灾害加以防治,现在雨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可用水资源。
[0003]目前的路面结构普遍采用渗透结构提供透水、透气功能,通过收集路面上的积水,可涵养地下水,减少城区雨洪负荷,并缓解平衡不同季节、不同城市的水资源紧张状况,起到绿色环保、节约水源的作用。
[0004]但是透水路面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因孔隙堵塞导致透水能力下降,需要使用高压水对透水路面进行冲刷,以提高路面的透水性能,但高压水冲刷会对路面产生破坏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缓解高压水冲刷而对路面产生破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及其使用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碎石层和混凝土层;所述碎石层内沿路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导水腔,所述导水腔的一端连通有集水井,所述混凝土层上开设有透水槽,所述透水槽的槽底设有与所述导水腔连通的导水管,所述透水槽上连接有初滤板,所述导水管的顶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有终滤板。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路面的雨水经过初滤板的过滤流到透水槽内,再通过终滤板的过滤,最终的雨水通过导水管进入导水腔内排到集水井内,当需要对终滤板进行更换时,将连接件打开,进行拆卸,更换新的终滤板,进而减小了使用高压水对透水路面进行冲刷的可能性,缓解高压水冲刷而对路面产生破坏的问题。
[0008]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弹簧和导向块,所述导水管的顶部开设有环槽,所述终滤板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插接环,所述导向块连接在所述插接环的侧壁上,所述环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环槽连通,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呈环形设置且与所述环槽连通,所述插接环插入所述环槽内并与所述环槽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块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当所述终滤板转动时,所述导向块插入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当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时,所述支撑弹簧顶撑在所述插接环与所述环槽之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时,操作者将插接环插入环槽内,并且使得导向块插
入第一导向槽内,对终滤板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支撑弹簧受力压缩,当导向块移动至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连通处时,转动终滤板,将导向块转动至第二导向槽内,在支撑弹簧恢复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将导向块顶撑在第二导向槽内,实现与导向管的稳定连接,当需要拆卸时候,向下按动终滤板,使得支撑弹簧被压缩,然后转动终滤板,将导向块转动至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连通处,解除施加在终滤板上的力,在支撑弹簧回复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终滤板向上移动,因此实现了对终滤板的拆卸和安装。
[0010]可选的,所述透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启闭槽,所述启闭槽的槽底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初滤板,所述初滤板插入所述启闭槽内并与所述启闭槽滑动配合,所述混凝土层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初滤板启闭的启闭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初滤板设置在路面上,需要承受路面上车辆的重力,因此初滤板的结构强度较大,会采用铁或者钢制成,操作者可以通过启闭件控制初滤板的启闭,减小操作者人工打开关闭的可能性,节省了人力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2]可选的,所述启闭件包括复位绳、转环、踩踏板和升降弹簧,所述混凝土层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第一杆,所述转环套设在所述第一杆外,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启闭槽之间通过供所述复位绳穿过的绳孔连通,所述转环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复位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初滤板的侧壁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绳孔且连接在所述转环上并绕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踩踏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一杆插入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升降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杆外且与所述转环的内环壁接触,所述升降弹簧顶撑与所述踩踏板与所述容纳腔之间,所述踩踏板的外周侧壁与所述转环的内环壁接触,所述踩踏板的侧壁上设有联动块,所述转环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联动块插入的联动槽。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者用脚踩踏踩踏板,能够借助操作者自身的重力,使得踩踏板向下移动,升降弹簧受力压缩,与此同时,联动块随着踩踏板移动并插入联动槽内,接着操作者转动踩踏板,踩踏板带动转环转动,转动环带动复位绳转动,复位绳拉动初滤板,使得初滤板与启闭槽滑动配合,能够将启闭槽打开,方便操作者对终滤板进行更换,更换完成后,抬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初滤板遮蔽启闭槽,同时带动复位绳复位。
[0014]可选的,所述踩踏板的顶壁上设有多个橡胶凸起。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小踩踏转动时,脚底产生打滑的可能性。
[0016]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层内预埋有第一管和第一筒,所述第一筒位于所述第一杆下方,所述第一筒内滑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连接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透水槽内,所述终滤板的侧壁上连接有环形吹气管,所述环形吹气管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环形吹气管上连通有多个气嘴,多个所述气嘴朝向所述初滤板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当操作者踩踏踩踏板时,踩踏板向下移动的同时,将第一杆向下压,第一杆带动密封板向下移动,密封板挤压第一筒内的空气,使得第一筒内的空气通过第一管压入环形吹气管内,再通过环形吹气管上的多个气嘴吹向初滤板,能够将堆积在初滤板上杂物吹除,从而减小对初滤板在滑动过程中产生卡顿的可能性。
[0018]可选的,所述密封板外套设有密封橡胶圈,所述密封橡胶圈与所述第一筒的内壁贴合。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圈,能够增加密封板与第一筒之前的密封
性能。
[002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的使用方法。
[0021]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踩踏所述踩踏板,使得踩踏板向下移动,然后转动所述踩踏板,使得所述初滤板打开;S2、将所述插接环插入所述环槽内,所述导向块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并转动至所述第二导向槽内;S3、解除施加在所述踩踏板上的力;S4、当需要更换时候,重复是步骤S1后,转动所述终滤板,所述导向块从第二导向槽移动至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取出所述终滤板。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借助操作者自身的重力,通过踩踏板能够使升降弹簧受力压缩,与此同时,联动块随着踩踏板移动并插入联动槽内,接着操作者转动踩踏板,踩踏板带动转环转动,转动环带动复位绳转动,复位绳拉动初滤板,能够将启闭槽打开,再将插接环插入环槽内,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更换完成后,抬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1)、碎石层(2)和混凝土层(3);所述碎石层(2)内沿路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导水腔(4),所述导水腔(4)的一端连通有集水井(5),所述混凝土层(3)上开设有透水槽(6),所述透水槽(6)的槽底设有与所述导水腔(4)连通的导水管(7),所述透水槽(6)上连接有初滤板(8),所述导水管(7)的顶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有终滤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弹簧(10)和导向块(11),所述导水管(7)的顶部开设有环槽(12),所述终滤板(9)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插接环(13),所述导向块(11)连接在所述插接环(13)的侧壁上,所述环槽(1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4),所述第一导向槽(14)与所述环槽(12)连通,所述第一导向槽(14)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导向槽(15),所述第二导向槽(15)呈环形设置且与所述环槽(12)连通,所述插接环(13)插入所述环槽(12)内并与所述环槽(12)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块(11)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槽(14)内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14)滑动配合,当所述终滤板(9)转动时,所述导向块(11)插入所述第二导向槽(15)内并与所述第二导向槽(15)滑动配合,当所述导向块(11)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15)内时,所述支撑弹簧(10)顶撑在所述插接环(13)与所述环槽(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槽(6)的侧壁上开设有启闭槽(16),所述启闭槽(16)的槽底连接有复位弹簧(17),所述复位弹簧(17)的一端连接所述初滤板(8),所述初滤板(8)插入所述启闭槽(16)内并与所述启闭槽(16)滑动配合,所述混凝土层(3)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初滤板(8)启闭的启闭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件包括复位绳(19)、转环(20)、踩踏板(21)和升降弹簧(22),所述混凝土层(3)内设有容纳腔(23),所述容纳腔(23)内设有第一杆(27),所述转环(20)套设在所述第一杆(27)外,所述容纳腔(23)与所述启闭槽(16)之间通过供所述复位绳(19)穿过的绳孔(28)连通,所述转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锡军孙月明许成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