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50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包括内置于电源外壳内的垂直式电源电路板;该垂直式电源电路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电源电路板和位于水平电源电路板一端的竖向电源电路板,水平电源电路板与竖向电源电路板之间限位构成沿电源外壳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气散热腔,导气散热腔与外界通气连通,电源模块的各电子元件设置在与导气散热腔相对应的垂直式电源电路板的板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垂直式电源电路板使电路板以相垂直的方式布置,在电源外壳内形成空间更大的导气散热腔,解决以电路板层叠方式布置的电源模块通气散热不顺畅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


[0001]本技术属于真空接触器的电源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通过外部电源充电,然后供电给真空接触器,实现开合闸动作。在现有技术中,电源模块的过热直接影响其工作性能,因此,过热防护至关重要。现有应用于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内部的电路板为层叠布置,层叠的电路板之间虽然保留了间距,但间距较小,且由于电子元件的占用,这种层叠布置的电路板的气流通过性较差,因而导致电源模块的通气散热性能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通过垂直式电源电路板使电路板以相垂直的方式布置,在电源外壳内形成空间更大的导气散热腔,解决以电路板层叠方式布置的电源模块通气散热不顺畅的问题。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包括内置于电源外壳内的垂直式电源电路板;该垂直式电源电路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电源电路板和位于水平电源电路板一端的竖向电源电路板,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与竖向电源电路板之间限位构成沿电源外壳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气散热腔,所述导气散热腔与外界通气连通,电源模块的各电子元件设置在与导气散热腔相对应的所述垂直式电源电路板的板面。
[0005]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沿电源外壳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沿电源外壳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与水平电源电路板的一宽度端通过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绝缘相抵。
[0006]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外壳上具有与导气散热腔对应导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口对应导气散热腔的气体导流输入端,所述出气孔对应导气散热腔的气体导流输出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外壳由壳本体和壳盖板构成,壳盖板盖合所述壳本体在电源模块的接线端形成导线穿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位于壳盖板上;所述出气孔位于壳本体上,若干所述出气孔在壳本体一侧呈线性阵列均布,构成出气区结构;所述出气区结构的出气截面面积大于进气口的进气截面面积。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外壳具有与真空接触器的基座相适配的电源安装部,所述电源安装部与壳本体一体成型构造。
[0010]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源模块的电路板为水平与竖向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布置的垂直式电源电路板,而且形成的导气散热腔空间更大,气体在导气散热腔内导流散热较为顺畅,解决以电路板层叠方式布置的电源模块通气散热不顺畅的问题,大大提高真空接
触器的电源模块的过热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2]附图2为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3]附图3为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4]附图4为电源模块应用在真空接触器的控制回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6]现有应用于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内部的电路板为层叠布置,层叠的电路板之间虽然保留了间距,但间距较小,且由于电子元件的占用,这种层叠布置的电路板的气流通过性较差,因而导致电源模块的通气散热性能受限。
[001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附图1所示,一种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包括内置于电源外壳1内的垂直式电源电路板2;该垂直式电源电路板2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电源电路板21和位于水平电源电路板21一端的竖向电源电路板22,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21与竖向电源电路板22之间限位构成沿电源外壳1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气散热腔3,所述导气散热腔3与外界通气连通,电源模块的各电子元件4设置在与导气散热腔3相对应的所述垂直式电源电路板2的板面。区别于现有的电路板层叠布置的电源模块,本方案的电源模块的电路板为水平与竖向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布置,即垂直式电源电路板2,而且形成的导气散热腔3空间更大,气体在导气散热腔3内导流散热较为顺畅,因此,本技术通过垂直式电源电路板使电路板以相垂直的方式布置,在电源外壳内形成空间更大的导气散热腔,解决以电路板层叠方式布置的电源模块通气散热不顺畅的问题,大大提高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的过热保护性能。
[0018]更为具体的,如附图1所示,水平电源电路板21和竖向电源电路板22相对电源外壳1布置的具体方位关系为: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21沿电源外壳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21沿电源外壳1的宽度方向设置,从而形成沿电源外壳1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气散热腔3,扩大气流在电源外壳1内导流散热的行程,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21与水平电源电路板21的一宽度端通过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5绝缘相抵,起到绝缘防护作用。
[0019]如附图2所示,所述电源外壳1上具有与导气散热腔3对应导通的进气口6和出气孔7,所述进气口6对应导气散热腔3的气体导流输入端,所述出气孔7对应导气散热腔3的气体导流输出端。所述电源外壳1由壳本体和壳盖板构成,壳盖板盖合所述壳本体在电源模块的接线端形成导线穿口8,用于穿线。所述电源外壳1具有与真空接触器的基座相适配的电源安装部9,所述电源安装部9与壳本体一体成型构造。所述进气口6位于壳盖板上;所述出气孔7位于壳本体上,若干所述出气孔7在壳本体一侧呈线性阵列均布,构成出气区结构;只有在保障出气顺利的前提下,进气才能同样顺利,因此,所述出气区结构的出气截面面积大于进气口6的进气截面面积。
[0020]如附图3所示,本方案的电源模块采用UC2843芯片电路,电路由各电子元件4以及EMI电路、取样电路和稳压电路构成,其中,电子元件4包括防雷单元、整流滤波单元、功率变
换单元、输入过欠压保护单元、PFC功率因数校正单元、PWM控制器、限流保护单元、短路保护单元和输出过欠压保护单元,各电子元件及电路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由此可见,电源模块的电子元件的数量较多,如果采用电路板层叠的方式安装这些电子元件,则导气不够顺畅,通气散热性能会大大受限,而采用本方案的垂直式电源电路板2的设计,形成的导气散热腔3空间足够容纳这些电子元件,电路板结构布置合理,散热空间大,通气顺畅性更有保障。经过试验,安装本方案的真空接触器动作可靠,电源模块与设备合闸回路匹配,真空接触器合闸时间满足40

90ms的动作要求,合闸试验好用,节约成本。
[0021]如附图4所示,电源模块平时不带电运行,当合闸时,先由外部电源对电源模块进行充电,然后再由电源模块为接触器合闸线圈提供短时电源,真空接触器进行合闸动作,输出功率满足真空接触器的线圈合闸要求。其中,TR为宽电压供电模块。供电参数分别为:输入电压为110V直流;输出电压为24V直流;功率为1200W;输出电流为50A。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于电源外壳(1)内的垂直式电源电路板(2);该垂直式电源电路板(2)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电源电路板(21)和位于水平电源电路板(21)一端的竖向电源电路板(22),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21)与竖向电源电路板(22)之间限位构成沿电源外壳(1)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气散热腔(3),所述导气散热腔(3)与外界通气连通,电源模块的各电子元件(4)设置在与导气散热腔(3)相对应的所述垂直式电源电路板(2)的板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21)沿电源外壳(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21)沿电源外壳(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水平电源电路板(21)与水平电源电路板(21)的一宽度端通过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5)绝缘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乃夫吴向军顾立光敖翔韩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华电铁岭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