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15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涉及市政管道技术领域,包括市政管道主体,市政管道主体截面为圆形,市政管道主体的上端设置有通槽,市政管道主体的前面连接有连接圈,连接圈的背面设置有过滤组件,市政管道主体的内侧固定有固定头,固定头远离市政管道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助排组件,该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通过在市政管道主体内设置过滤篮和过滤直筒,便于将雨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收集,从而大大提高管道的排雨功能,还通过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能够进行旋转,从而在市政管道主体内壁底部形成漩涡,使得堆积的泥沙稀释分散,并通过流动的雨水将泥沙带走,实现管道的快速疏通。实现管道的快速疏通。实现管道的快速疏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管道
,具体为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市政公用工程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有城市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排水河道及沟渠、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其它附属设施。
[0003]但是现有的市政管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市政管道自身不具有拦截垃圾的功能,日积月累很容易导致堵塞,疏通起来很困难,且雨水中含带泥沙,长久易沉积内壁底部,减少排雨空间,从而影响排雨效率。
[0004]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具有拦截垃圾的功能,疏通起来困难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包括市政管道主体,所述市政管道主体截面为圆形,所述市政管道主体的上端设置有通槽,所述市政管道主体的前面连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背面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市政管道主体的内侧固定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远离市政管道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助排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有过滤篮、过滤直筒,所述过滤篮设置在连接圈的背面,所述过滤篮为漏斗形结构,所述过滤篮的背面连接有过滤直筒,通过过滤篮和过滤直筒便于将雨水中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有排水孔,所述过滤篮和过滤直筒的表面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有若干个,通过若干个排水孔便于将过滤完垃圾的雨水排入市政管道主体中。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有输出管、排污口、螺纹柱,所述输出管设置在过滤直筒的上端,所述输出管的上端连接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的上端固定有螺纹柱,通过输出管便于工作人员定期将垃圾从排污口清理走。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有盖板、插孔、五角螺母、把手,所述盖板设置在排污口的上端,所述盖板的上端开设有插孔,所述五角螺母与螺纹柱螺纹连接,所述盖板的上端安装有把手,通过将五角螺母旋紧在螺纹柱上,使得盖板能够固定在排污口上,起到封闭的作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助排组件包括有套筒、转轴,所述套筒设置在固定头远离市政管道主体的一端,所述套筒的内侧连接有转轴,所述套筒与转轴旋转连接,通过转轴在套筒中转
动,便于带动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进行旋转。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助排组件还包括有一级叶轮、二级叶轮,所述一级叶轮设置在转轴的表面,所述转轴的表面安装有二级叶轮,所述二级叶轮的直径大于一级叶轮的直径,通过不同直径的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更加贴合圆形的市政管道主体内壁,便于带动底部泥沙。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通过在市政管道主体内设置过滤篮和过滤直筒,便于将雨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收集,且通过在过滤直筒上设置输出管,便于工作人员定期打开盖板将垃圾从排污口清理走,避免垃圾堵塞管道,不仅维护简单,还大大提高管道的排雨功能;
[0015]2、该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通过转轴在套筒中转动,使得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能够进行旋转,从而在市政管道主体内壁底部形成漩涡,使得堆积的泥沙稀释分散,并通过流动的雨水将泥沙带走,实现管道的快速疏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过滤篮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市政管道主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过滤组件;200、助排组件;1、市政管道主体;2、通槽;3、连接圈;4、过滤篮;5、过滤直筒;6、排水孔;7、输出管;8、排污口;9、螺纹柱;10、盖板;11、插孔;12、五角螺母;13、把手;14、固定头;15、套筒;16、转轴;17、一级叶轮;18、二级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包括市政管道主体1,所述市政管道主体1截面为圆形,所述市政管道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通槽2,所述市政管道主体1的前面连接有连接圈3,所述连接圈3的背面设置有过滤组件100,所述市政管道主体1的内侧固定有固定头14,所述固定头14远离市政管道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助排组件200。
[0022]同时,所述过滤组件100包括有过滤篮4、过滤直筒5,所述过滤篮4设置在连接圈3的背面,所述过滤篮4为漏斗形结构,所述过滤篮4的背面连接有过滤直筒5,通过过滤篮4和过滤直筒5便于将雨水中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所述过滤组件100还包括有排水孔6,所述过滤篮4和过滤直筒5的表面开设有排水孔6,所述排水孔6设置有若干个,通过若干个排水孔6便于将过滤完垃圾的雨水排入市政管道主体1中,所述过滤组件100还包括有输出管7、排污口8、螺纹柱9,所述输出管7设置在过滤直筒5的上端,所述输出管7的上端连接有排污口8,所述排污口8的上端固定有螺纹柱9,通过输出管7便于工作人员定期将垃圾从排污口8清理走。
[0023]此外,所述过滤组件100还包括有盖板10、插孔11、五角螺母12、把手13,所述盖板10设置在排污口8的上端,所述盖板10的上端开设有插孔11,所述五角螺母12与螺纹柱9螺纹连接,所述盖板10的上端安装有把手13,通过将五角螺母12旋紧在螺纹柱9上,使得盖板
10能够固定在排污口8上,起到封闭的作用,所述助排组件200包括有套筒15、转轴16,所述套筒15设置在固定头14远离市政管道主体1的一端,所述套筒15的内侧连接有转轴16,所述套筒15与转轴16旋转连接,通过转轴16在套筒中15转动,便于带动一级叶轮17和二级叶轮18进行旋转,所述助排组件200还包括有一级叶轮17、二级叶轮18,所述一级叶轮17设置在转轴16的表面,所述转轴16的表面安装有二级叶轮18,所述二级叶轮18的直径大于一级叶轮17的直径,通过不同直径的一级叶轮17和二级叶轮18,更加贴合圆形的市政管道主体1内壁,便于带动底部泥沙。
[0024]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时,首先雨水从过滤篮4进入过滤直筒5,通过若干个排水孔6便于将过滤完垃圾的雨水排入市政管道主体1中,并使得雨水中的垃圾隔离在过滤直筒5中,然后,排入市政管道主体1中的水流会带动一级叶轮17和二级叶轮18旋转,在市政管道主体1内壁底部形成漩涡,使得堆积的泥沙稀释分散,实现雨水的快速疏通。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包括市政管道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市政管道主体截面为圆形,所述市政管道主体的上端设置有通槽,所述市政管道主体的前面连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背面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市政管道主体的内侧固定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远离市政管道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助排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有过滤篮、过滤直筒,所述过滤篮设置在连接圈的背面,所述过滤篮为漏斗形结构,所述过滤篮的背面连接有过滤直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有排水孔,所述过滤篮和过滤直筒的表面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有若干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便于排雨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有输出管、排污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峰岑锋鸣陈桂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