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竖向布置的空调主机及其设备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15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效节能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机竖向布置的空调主机及其设备平台。空调主机的翅片管换热器总成由至少2个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组组成等;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折线型;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长边竖直方向或接近于竖直方向设置;翅片管换热器总成与部分壳体组成换热器总成负压腔;换热器总成负压腔的背板上设置出风口,出风口安装有风机和排风腔;排风腔设置在换热器总成负压腔底板的下方或换热器总成负压腔顶板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空调主机翅片管换热器总成高效换热风路结构,提高本体能量密度;便利空调主机检测维修;为配合设备平台外立面构建侧进侧出风路结构创造了条件。建侧进侧出风路结构创造了条件。建侧进侧出风路结构创造了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竖向布置的空调主机及其设备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效节能空调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风机竖向布置的空调主机及其设备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空调主机与建筑物关系再次发生重要改变:空调主机退出楼宇屋顶让位于光伏发电等功能,楼宇分布式能量系统概念推动空调主机进入建筑物内的外廊式设备平台。
[0003]现有技术一种空调室外机(CN115540084A)公开了包括外壳体、中隔板、风机和换热器组,外壳体的顶部、底部和侧部分别形成有上进风口、下进风口和侧进风口,换热器组设置在外壳体内,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风机驱动气流经由侧进风口进入第一换热器、上进风口进入第二换热器以及经由下进风口进入第三换热器进行换热后,在换热区内混合后从出风口输出;有利于增加进风面积,提高风量,进而提高换热效率,增加能效;顶部上形成有上聚风部或者上挡风部;底部上形成有下聚风部或者下挡风部。
[0004]现状多联机、风冷水机模块等“上出风”空调主机,以及空调主机与建筑物结构关系,还是“两张皮”,空调主机还是原来的主机,设备平台还是传统的外廊式结构空间,只是实施了空调主机的空间位移,两者都没有适应建筑物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结构关系要求,呈现出空调主机风路不畅、制冷系统能效降低、进风配风通道占地面积大、设备平台空间利用不合理、主机占地面积增加、功率密度降低等系列问题。
[0005]现状空调主机与建筑物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结构性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
[0006]一是空调主机设备平台的能量密度低。经过多次结构优化和能效提升,现状空调主机按照本体占地面积计算功率密度都已超过40kw/

,而现状空调主机设备平台功率密度只有11.6kw/

,即平台上的空调主机进出风道、维修通道和通风盲区占地面积达到空调空调主机面积的2.4倍以上;现状空调主机设备平台占地面积过大,普遍达到建筑总面积的1.5%以上,已经成为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的突出问题。
[0007]二是设备平台占用建筑外立面横向宽度过大问题。现状空调主机及设备平台的进出风场结构不合理、纵深空间与顶部空间利用率低,还导致设备平台占用建筑外立面横向宽度过大;现状超高层建筑中每隔12层左右设置的设备层,四周外廊全部被空调主机进出风口所占用。建筑外立面宽度是建筑物指标体系中仅次于建筑面积的重要资源,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空调主机设备平台争夺建筑外立面的宽度资源,占用外立面横向宽度过大,造成同层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视觉沟通被阻断,也已经成为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的突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实现空调主机外换热器在自己的环境压力下均匀通风换热;减小设备平台占用建筑外立面横向宽度;大幅度提高设备平台能量密度等,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机竖向布置的空调主机;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主机设备平台。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风机竖向布置的空调主机,包括壳体、翅片管换热器总成、空调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风机;
[0012]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由至少2个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组组成;或者是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弯曲而成的V型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或者是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和所述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弯曲而成的V型翅片管换热器组成;
[0013]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折线型;所述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长边竖直方向或接近于竖直方向设置;
[0014]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设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进风面,并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组成连通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换热风路的换热器总成负压腔;
[0015]所述换热器总成负压腔的背板上设置出风口,出风口安装有竖向布置的风机;
[0016]所述背板上出风口对应于竖向布置风机的吸风口。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空调主机包括适用于空调制冷系统主机,也适用于空气能热水器主机。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排风腔设置在换热器总成负压腔底板的下方或换热器总成负压腔顶板的上方。
[0019]优选地,所述排风腔为具有单向排风口的空腔,包括竖向排风腔,或者由相互连通的竖向排风腔和横向排风腔组成;其中,所述横向排风腔设置在换热器总成负压腔底板的下方或换热器总成负压腔顶板的上方。
[0020]进一步地,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V型、N型,或由至少2个垂直于翅片断面为V型翅片管换热器连续布置构成。
[0021]优选地,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W型;
[0022]优选地,所述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顶角α为15
°
~110
°

[0023]优选地,所述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顶角α为30
°
~90
°

[0024]优选地,所述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顶角α为30
°
~60
°

[0025]进一步地,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为换热器总成负压腔进风口;所述排风腔的排风口与所述壳体内的进风口同侧设置优选地,所述排风腔的排风口朝向空调主机壳体的短边侧。
[0026]进一步地,所述排风腔的背板后侧设置用于安装包括空调压缩机、四通阀、膨胀阀和电气箱的氟路电路组件的压缩机腔,或,
[0027]在所述壳体的换热器总成负压腔外部一侧设置用于安装包括空调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阀、膨胀阀、电气箱的氟路电路组件的压缩机腔。
[0028]所述气液分离器、空调压缩机、四通阀、换热器总成、膨胀阀与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剂管路顺序连通,组成空调系统制冷剂循环回路。
[0029]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总成负压腔出风口安装至少2个风机;优选地,所述风机设置在同一个竖向平面内。
[0030]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0031]一种空调主机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内沿横向设置至少1排所述空调主机;所述
设备平台设有用于通风的外立面,所述空调主机的进风口靠近外立面;所述排风腔的排风口设置和/或抵近于外立面。
[0032]进一步地,所述外立面上设置排风区和进风区;所述外立面上的排风区与所述空调主机排风口对应,所述外立面上的进风区与所述空调主机的进风口对应。
[0033]进一步地,所述外立面上的排风区在所述外立面上部连续布列,所述外立面上的进风区在所述外立面中下部连续布列。
[0034]进一步地,所述外立面上的排风区面积为用于通风的外立面面积的25%~50%。
[0035]进一步地,所述空调主机的背板与设备平台的内墙面之间,构成用于人行、开展维修和设置空调系统铜管、电缆桥架的三合一通道。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7]①
构建空调主机翅片管换热器总成高效换热风路结构,提高本体能量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竖向布置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翅片管换热器总成、空调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风机;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是由至少2个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或者是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弯曲而成的V型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或者是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和所述由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弯曲而成的V型翅片管换热器组成;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折线型;所述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长边竖直方向或接近于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设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进风面,并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组成连通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换热风路的换热器总成负压腔;所述换热器总成负压腔的背板上设置出风口,出风口安装有竖向布置的风机;所述背板上出风口对应于竖向布置风机的吸风口;竖向布置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排风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机竖向布置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V型、N型,或由至少2个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V型翅片管换热器连续布置构成;优选地,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为W型;优选地,所述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顶角α为15
°
~11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机竖向布置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总成为换热器总成负压腔进风口;所述排风腔的排风口与所述壳体内的进风口同侧设置;优选地,所述排风腔的排风口朝向空调主机壳体的短边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机竖向布置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腔的背板后侧设置用于安装包括空调压缩机、四通阀、膨胀阀和电气箱的氟路电路组件的压缩机腔,或,在所述壳体的换热器总成负压腔外部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颖许光亚薛必远詹飞龙徐言先韦林林宗鹏鹏李成伟诸葛水明王恒刘晓兰王媛薛世山马骥熊爱莲吴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二二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