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隔离开关发热在线检测装置,涉及变电站维护技术领域,包括:前端检测单元,用于对隔离开关的状态和环境状态进行检测得到检测信息;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前端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检测信息产生控制指令;输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进行执行控制指令;通信单元,用于对将中央控制单元的数据传输至后台监控平台;供电单元,用于为前端检测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提供工作电压;前端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与通信单元连接,供电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前端检测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分模块化的方式来设计,有效的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有效的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有效的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离开关发热在线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运行监测
,具体涉及隔离开关发热在线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网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要求日益提高。变电设备的检修与管理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的供电质量问题。而变电检修设备中存在的各种异常或故障的电气设备需进行处理,并使之快速恢复正常的过程。整个过程以处理缺陷为主,同时也有选择地对电气设备进行拆卸解体与组装、调整与试验以及试运行等。因此,变电检修是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人员的安全可靠系数,充分发挥设备潜力的重要措施。
[0003]隔离开关作为最常用的电力设备之一,能够起到隔离检修、系统倒闸操作以及切合小负荷用电设备等作用,通常在一个间隔内会存在多副隔离开关。隔离开关会因自身质量、运行时间过长以及运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问题和故障,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发热现象,而发热部会又会因接触部位加速氧化、长期同流等原因,使金属氧化层接触面不断扩大,如不对其及时进行处理,会导致恶性循环现象的形成,最终会因温度持续升高,而导致烧毁隔离开关触头,对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甚至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0004]现有的隔离开关存在以下问题:
[0005]1、隔离开关的镀银层严重脱落、磨损导致发热:这是因为对大电流高电压隔离开关进行生产时,通常会在触指、触头上镀银,增强导电性能,并使隔离开关接触面氧化速度延缓。因设备入网管控力度不足或仪器配备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对部分设备的镀银层厚度未及时进行抽检,同时部分生产厂家的镀银技术落后,镀银厚度达标率不高,极容易导致所生产的设备出现镀银层严重脱落、磨损的情况,一旦出现纯铜在室外行会极易造成设备出现发热现象。
[0006]2、隔离开关开合闸时触头触指插入深度不合格:在隔离开关合闸时,需要保证触头触指插入深度符合标准,使触头抱紧。但因型号之间存在差异,触头触指插入深度要求也有所不同,甚至针对同一个型号的设备,不同厂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生产标准。另外在实际安装、调试中还存在着人为因素,一旦安装人员未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标准进行操作,存在疏忽大意的情况,极可能造成触头触指插入深度不合格,过深或过浅都会使两者之间接触不良,在实际运行中,会引发设备出现发热现象。
[0007]3、螺栓紧固力度不足:由大量零部件构成的导电回路,需要依赖螺栓坚固的方式进行压紧及固定,一旦在零部件中存任何一个螺栓紧固不到位的情况,都会造成接触面不紧实,使接触面减少,导电回路电阻加大。另外在出厂或安装过程中,因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螺栓紧固存在紧固不平衡、力度不足等情况,也导致设备因接触电阻加大而出现发热现象。
[0008]4、导电膏应用不合理:在进行设备安装、检修中,通常可在触头触指接触面位置利用电力复合脂进行涂抹,使导电性能增强,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触指。在实际涂抹过程中,
需要对用量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涂抹厚度均匀、适中,避免在设备长期运行中,因油性复合脂的挥发,在接触面上形成大量干燥灰垢,对触头接触造成不利影响,加大接触面电阻。另外不少人员因导电膏准备不足,采用凡士林或其他润滑剂进行替代,但此类替代材料因稳定性差,一旦通流后会出现化学反应,大幅度提高接触电阻。
[0009]综上可知,隔离刀闸开关存在以下问题:1、合闸不到位,使电流通过的截面大大缩小,因而出现接触电阻增大。2、因触头紧固件松动,刀片或刀嘴的弹簧锈蚀或过热,使弹簧压力降低;或操作时用力不当,使接触位置不正;3、刀口合得不严,使触头表面氧化、脏污,拉合过程中触头被电弧烧伤,各连动部件磨损或变形等;4、隔离开关过负荷,引起触头过热。5、检修人员现场找原因,在日常的运维过程中,需要运行人员及时传达,但是因运行人员工作量大,检修人员无法收到准确信息导致现场检修时未及时掌握运行人员传递的准确信息,发热原因不能快速分析,缺少现场的信息支撑;长时间检修,人员疲劳,工作时间大多浪费在查找原因的过程中,造成检修质量下降,设备留下发热隐患。
[0010]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隔离开关发热情况进行监测的装置,已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得隔离开关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隔离开关发热在线检测装置。
[001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13]隔离开关发热在线检测装置,包括:
[0014]前端检测单元,用于对隔离开关的状态和环境状态进行检测得到检测信息;
[0015]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前端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检测信息产生控制指令;
[0016]输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进行执行控制指令;
[0017]通信单元,用于对将中央控制单元的数据传输至后台监控平台;
[0018]供电单元,用于为前端检测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提供工作电压;
[0019]所述前端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通信单元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前端检测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输入单元包括:
[0021]红外检测模块,用于对隔离开关的红外数据进行监测;
[0022]气体检测模块,用于对金属氧化物气体数据进行检测;
[0023]吸附测试模块,用于对隔离开关周围的气体进行吸附检测;
[0024]温湿度检测模块,用于对隔离开关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
[0025]操作按钮,用于对控制界面的调整和控制设定值的设定;
[0026]所述红外检测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操作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单元,所述气体检测模块和吸附测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单元;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输出单元包括:显示模块、指示灯模块、继电器开关和报警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显示模块、指示灯模块、继电器开关
和报警模块。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为STM32型号的单片机。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红外检测模块为GP2Y1010AUOF测试模块。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为DHT1温湿度传感器。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模数转换模块为ADC0832芯片。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气体检测模块为SGP30的数字气体废弃传感器。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吸附检测模块为MQ
‑
4型压力感应器。
[003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显示模块为FYL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
[00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6]1、本专利技术通过前端检测单元对隔离开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隔离开关发热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检测单元,用于对隔离开关的状态和环境状态进行检测得到检测信息;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前端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检测信息产生控制指令;输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进行执行控制指令;通信单元,用于对将中央控制单元的数据传输至后台监控平台;供电单元,用于为前端检测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提供工作电压;所述前端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通信单元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前端检测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发热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单元包括:红外检测模块,用于对隔离开关的红外数据进行监测;气体检测模块,用于对金属氧化物气体数据进行检测;吸附测试模块,用于对隔离开关周围的气体进行吸附检测;温湿度检测模块,用于对隔离开关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操作按钮,用于对控制界面的调整和控制设定值的设定;所述红外检测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操作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单元,所述气体检测模块和吸附测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峰,李小龙,苏文俊,谢志奇,柴晓昀,栗鸿玉,周坤,张子博,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