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787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属于高新技术建筑工程领域,利用BIM辅助实施现场进度及人员调配可视化管控的方法;通过手机端编辑施工位置及施工人员情况,同步关联显示BIM模型及施工模型进度,实时动态显示该部位人员数量及施工情况。可视化控制系统,接收来自手机端信号,并对信号进行运算,相互比对从而同步BIM模型进度,BIM模型进度也实时反馈给手机端完成可视化系统控制闭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种BIM技术延伸,将BIM技术接入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实现现场可视化管控,更直观清楚的展现现场施工状态。更直观清楚的展现现场施工状态。更直观清楚的展现现场施工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新技术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建筑在我国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公共建筑,这种建筑对社会的影响力较大,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专业性较强,施工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整体项目管理的难度较大,同时也面临着政府及业主单位对工期要求严格赶工施工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进行统筹筹划,人员调配难度较大,急需一种可以系统管理的方法。随着我国对BIM技术在医疗建筑行业的使用数量逐渐增长,并且BIM技术也在不断的在更新换代,在BIM与施工过程中多个阶段,多个角度都有体现,对以后的BIM技术的运用,做出了很高的期望。
[0003]医疗建筑是BIM技术使用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在施工过程中技术非常复杂多样,BIM技术应用范围覆盖到整个建筑总过程的各个生命周期,绝大数的医院项目都使用了BIM技术对整个建筑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前期的设计过程、中期的建筑施工过程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过程等。在国内很多个BIM技术在医院建筑使用的案例中可以知道,BIM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在个别的阶段进行BIM技术的使用,而对建筑进行全过程使用的非常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建立BIM全专业三维模型作为基准模型;
[0006]S2、分析BIM三维模型并拆分,并且在基准模型上标注模型部位所在区域;
[0007]S3、三维模型根据RevitAPI二次开发接口开发相应的程序,程序满足功能需求:终端设备界面功能,终端信息上传功能,信息采集分析,终端信息存储功能,终端信息下载功能,信息集成和可视化交互;
[0008]S4、系统后台管理端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基于模式MVC的框架SSM集进行开发,采用数据库MySQL存储数据,后台管理端的前端界面使用JavaServerPages来设计和优化前端界面;
[0009]兼容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环境,基于MVC模式的JFianlWeixin框架快速搭建和开发微信端项目,使用iQueryWeUI和Bootstrap网页组合构建美观简洁的移动界面,在并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对各个业务功能模块分别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与系统测试;
[0010]S5、系统后台管理端接收信号,并通过信号模拟通过RevitAPI二次开发接口输入Revit模型,生成三维模拟模型;
[0011]S6、通过API二次开发接口发布程序,同步显示Revit三维实时模型及模型各部位信息。
[0012]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S1中,建立的三维模型是通过BIM软件中的Revit软件进行建模。
[0013]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S2中,并将建立的模型按照不同专业区分类别,分析模型并进行模型拆分,并设置模型信息。
[0014]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S3中,使用RevitAPI提供方法提取BIM中的数据属性信息和模型信息,包括材质信息、图形构建信息、模型各材质参数属性,各构件属性信息通过其ID访问,由其对应的RevitAPI获取其材质参数,提取后放入各构件所对应的数据表中,运用RevitAPI将需提取的元素参数数据存入数据库中并标记所属模型ID和所属用户ID,以实现多用户和多模型数据。
[0015]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S4中,后台管理系统采用基于JavaWeb编程语言,经过推荐算法模块计算后的数据进行管理与操作,按照医院项目施工特点,设计出对应的视图层个性化数据界面,通过设置施工人数、施工部位、完成进度情况,采用基于MVC框架实现代码的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有利于开发微信端Model、View、Controller三层的系统代码的逻辑性,也有利于后期的代码扩展与维护。
[0016]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S5中,使用RevitAPI依次分别确定族的种类及实例,分析数据类型并过滤,获得各类数据类型;
[0017]根据得到的数据类型的不同,使用相应的用于获取数据的RevitAPI函数进行数据提取;程序运行过程中返回的结果存放于内存中,待模型信息和颜色信息提取完成写入JSON文件持久化保存,材质预算等信息在提取完成后存入搭建好相应表结构的MySQL数据库;
[0018]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S6中,通过对RevitAPI的二次开发将BIM模型的三维图形数据分离,通过关系型数据库实现各属性值相互关联存储,通过终端设备的界面数据交互,实现Revit数据的可视化三维展示。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及系统,通过对现有Revit建模进一步优化,按二次开发方式建立Revit模型便于模型数据有效分离,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升BIM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0021](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采用Revit API进行二次开发,将Revit模型数据分离,利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关联存储,并采用MVC框架构建后台管理系统,依据所需的项目管理功能要求,构建视图层个性化数据界面,通过终端设备的界面数据交互,实现Revit数据的可视化三维展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二次开发程序更贴近医疗建筑项目管理要求,通过本专利技术BIM可视化动态管控方法及系统,可以更有效直观的体现现场施工统筹筹划过程。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建立BIM全专业三维模型作为基准模型;建立的三维模型是通过BIM软件中的Revit软件进行建模。
[0029]S2、分析BIM三维模型并拆分,并且在基准模型上标注模型部位所在区域;并将建立的模型按照不同专业区分类别,分析模型并进行模型拆分,并设置模型信息。
[0030]S3、三维模型根据RevitAPI二次开发接口开发相应的程序,程序满足功能需求:终端设备界面功能,终端信息上传功能,信息采集分析,终端信息存储功能,终端信息下载功能,信息集成和可视化交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BIM全专业三维模型作为基准模型;S2、分析BIM三维模型并拆分,并且在基准模型上标注模型部位所在区域;S3、三维模型根据RevitAPI二次开发接口开发相应的程序,程序满足功能需求:终端设备界面功能,终端信息上传功能,信息采集分析,终端信息存储功能,终端信息下载功能,信息集成和可视化交互;S4、系统后台管理端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基于模式MVC的框架SSM集进行开发,采用数据库MySQL存储数据,后台管理端的前端界面使用JavaServerPages来设计和优化前端界面;兼容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环境,基于MVC模式的JFianlWeixin框架快速搭建和开发微信端项目,使用iQueryWeUI和Bootstrap网页组合构建美观简洁的移动界面,在并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对各个业务功能模块分别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与系统测试;S5、系统后台管理端接收信号,并通过信号模拟通过RevitAPI二次开发接口输入Revit模型,生成三维模拟模型;S6、通过API二次开发接口发布程序,同步显示Revit三维实时模型及模型各部位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建立的三维模型是通过BIM软件中的Revit软件进行建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并将建立的模型按照不同专业区分类别,分析模型并进行模型拆分,并设置模型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公共建筑BIM可视动态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使用RevitAPI提供方法提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宁刘宝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