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48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经编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该面料由多层结构组成,包括至少一层外层、一层内层和至少一层填充层,每层面料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线相互连接,所述外层和内层均为编织层,且编织层包括多个纵向线和横向线,在交叉点处编织形成多个棱角网状结构,每个棱角网状结构都包括多个相邻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底边由横向线组成,侧边由纵向线组成,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均位于相邻三角形的交点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面料的多层结构和孔隙率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强透气性和舒适性,使得人体穿着该面料制成的服装时不会感到过于闷热或不透气。感到过于闷热或不透气。感到过于闷热或不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经编面料
,具体为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舒适性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柔和贴身的面料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然而,传统的面料往往过于柔软,缺乏支撑力和结构稳定性,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面料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面料,既具备舒适柔软的贴身感,又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结构稳定性。
[0003]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多层结构的面料应运而生。多层结构面料通过将多个面料层相互连接,形成更加复杂的结构,从而实现了更好的支撑和结构稳定性。目前,多层结构面料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运动装备、床上用品、汽车座椅等。
[0004]然而,现有的多层结构面料在柔软性和贴身感方面还有待改进。常用的填充材料,如棉花和羽绒等,虽然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但缺乏柔软贴身的感觉,因此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面料的要求。同时,连接不够紧密和结构不够稳定也是当前多层结构面料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以达到面料柔软贴身、结构稳定的目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该面料由多层结构组成,包括至少一层外层、一层内层和至少一层填充层,每层面料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线相互连接,所述外层和内层均为编织层,且编织层包括多个纵向线和横向线,在交叉点处编织形成多个棱角网状结构,每个棱角网状结构都包括多个相邻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底边由横向线组成,侧边由纵向线组成,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均位于相邻三角形的交点处。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线通过与面料纵向线和横向线交织编织而成。
[0008]优选的,每层面料的厚度在0.5毫米到3毫米之间,其孔隙率在10%至30%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填充层位于外层和内层之间,且外层和内层的编织密度和孔隙率不同。
[0010]优选的,所述填充层采用海绵层。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线为高强度纤维纱线,且其弹性模量在50GPa到200GPa之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面料的多层结构和孔隙率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强透气性和舒适性,使得人体穿着该面料制成的服装时不会感到过于闷热或不透气。
[0014]2.本技术采用高强度纤维纱线作为连接线,能够提高面料的强度和耐久性,使得面料可以经受更多的拉伸和摩擦,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填充层的使用也可
以提高面料的防撕裂性和抗拉伸性能,避免面料因拉伸或磨损而变形或破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层状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内外层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中:外层1、内层2、填充层3、纵向线4、横向线5、棱角网状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须知,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该面料由多层结构组成,包括至少一层外层1、一层内层2和至少一层填充层3,每层面料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线相互连接,外层1和内层2均为编织层,且编织层包括多个纵向线4和横向线5,在交叉点处编织形成多个棱角网状结构6,每个棱角网状结构6都包括多个相邻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底边由横向线5组成,侧边由纵向线4组成,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均位于相邻三角形的交点处。
[0020]连接线通过与面料纵向线4和横向线5交织编织而成。
[0021]每层面料的厚度在0.5毫米到3毫米之间,其孔隙率在10%至30%之间。
[0022]填充层3位于外层1和内层2之间,且外层1和内层2的编织密度和孔隙率不同。
[0023]填充层3采用海绵层。
[0024]连接线为高强度纤维纱线,且其弹性模量在50GPa到200GPa之间。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包括外层1、内层2和填充层3,外层1和内层2均为编织层,每层面料之间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该面料的厚度为2毫米,孔隙率为20%。填充层3采用海绵层。连接线为高强度纤维纱线,弹性模量为100GPa。此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为:首先制作外层1和内层2,然后将填充层3置于外层1和内层2之间,最后使用高强度纤维纱线连接各层面料。
[0027]实施例2:
[0028]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包括外层1、内层2和两层填充层3,外层1和内层2均为编织层,每层面料之间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该面料的厚度为1.5毫米,孔隙率为15%。填充层3采用海绵层,其中一层填充层3的孔隙率为20%,另一层填充层3的孔隙率为10%。连接线为高强度纤维纱线,弹性模量为75GPa。此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为:首先制作外层1和内层2,然后将两层填充层3置于外层1和内层2之间,最后使用高强度纤维纱线连接各层面料。
[0029]实施例3:
[0030]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包括外层1、内层2和三层填充层3,外层1和内层
2均为编织层,每层面料之间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该面料的厚度为3毫米,孔隙率为30%。填充层3采用海绵层,其中一层填充层3的孔隙率为20%,另一层填充层3的孔隙率为15%,最上层填充层3的孔隙率为10%。连接线为高强度纤维纱线,弹性模量为150GPa。此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为:首先制作外层1和内层2,然后将三层填充层3置于外层1和内层2之间,最后使用高强度纤维纱线连接各层面料。
[0031]以上三个实施例制备的面料均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0032]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多层结构组成,包括至少一层外层(1)、一层内层(2)和至少一层填充层(3),每层面料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线相互连接,所述外层(1)和内层(2)均为编织层,且编织层包括多个纵向线(4)和横向线(5),在交叉点处编织形成多个棱角网状结构(6),每个棱角网状结构(6)都包括多个相邻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底边由横向线(5)组成,侧边由纵向线(4)组成,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均位于相邻三角形的交点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通过与面料纵向线(4)和横向线(5)交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碧花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力天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