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737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外罩体(10)、可调节内罩体(20)、若干光极(30)和若干接收光极(40),所述可调节内罩体(20)上设置有若干光极(30)和若干接收光极(40),中,若干所述光极(30)内至少包括红外灯珠与紫外灯珠,所述红外灯珠和紫外灯珠通过并联且支路可切换的电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若干接收光极(40)与电源电连接,所述可调节内罩体(20)以可拆卸地方式与所述外罩体(10)相固定。通过近红外光与紫外光的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得采集装置进行紫外消毒,使得消毒不留死角。使得消毒不留死角。使得消毒不留死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近红外图像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是一种光学成像技术,通过使用近红外光(650~950nm)向特定脑区发射近红外光线,采用接收光极能够接收到被大脑皮层的肌肉组织漫射回来的近红外光。近红外光能够穿透颅内20~30nm的大脑皮层组织。大脑皮层内的吸收发色团包括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光吸收特性不相同,氧合血红蛋白的吸收系数在波长大于805nm时更高;脱氧血红蛋白的吸收系数在波长小于805nm时更高。因此,当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吸收的近红外光的量不同时,能够将接收到的近红外光的光谱构建为不同的光谱图像。
[0003]现有的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固定性比较差。原因在于,现有的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的弧度是固定的,但是人的脑部弧度具有差异性,例如有的人头围比较大,脑部的轮廓比较标准,能够很好地填充在头罩内,大脑皮层与光极的接触比较好。有的人的头围比较小,并且脑部的轮廓不处于一般标准范围,脑部戴上头罩后,大脑皮层与光极的接触性差,甚至于有的人的脑部皮层与部分光极无接触,有的人的脑部皮层与部分光极挤压致使部分光极位置偏移。这些缺陷都使得采集到的近红外脑功能图像不清楚甚至部分区域图像缺失。
[0004]不仅如此,基于人的头部轮廓的差异性,现有的光极被以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头罩上,不能够随意移动。因此不能够对重点大脑皮层区域根据需求增加光极来使得获得的近红外脑功能图像更清晰,不能获得足够多的光谱数据。而且每个头罩都进行定期的消毒。由于光极数量多且存在死角,因此死角区域的消毒不理想。
[0005]本技术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至少包括外罩体、可调节内罩体、若干光极和若干接收光极,所述可调节内罩体上设置有若干光极和若干接收光极,其中,若干所述光极内至少包括红外灯珠与紫外灯珠,所述红外灯珠和紫外灯珠通过并联且支路可切换的电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若干接收光极与电源电连接,
所述可调节内罩体以可拆卸地方式与所述外罩体相固定。
[0008]优选地,所述光极通过可调节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可调节内罩体上,其中,所述可调节连接柱以可调节长度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可调节内罩体上的光极基座上,使得光极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0009]优选地,所述可调节内罩体上设置有弧形可卡固的基座槽,所述光极基座以可滑动的方式在所述基座槽上移动并限位。
[0010]优选地,所述光极与可调节连接柱之间设置有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与至少一个提示灯并联连接;在所述光极与可调节连接柱之间存在压力的情况下,所述按压开关通电使得所述提示灯短路且不发光;在所述光极与可调节连接柱之间不存在压力的情况下,所述按压开关不通电使得所述提示灯通电且发光。
[0011]优选地,所述光极周围设置在至少三个所述接收光极,并且所述光极设置在由三个所述接收光极的位置连接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以使得大脑皮层反射的光能够被至少一个接收光极接收。
[0012]优选地,所述光极基座通过微型滑轨在所述基座槽上移动并限位。
[0013]优选地,所述支路可切换的电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用于切换所述红外灯珠和紫外灯珠的通电支路。
[0014]优选地,所述光极基座通过弹簧卡扣在所述基座槽上移动并限位。
[0015]优选地,所述可调节内罩体为可弯曲的罩体,其中,所述可调节内罩体设置有三角形开口,所述三角形开口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弹性带。
[0016]优选地,所述可调节连接柱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光极基座为设置有螺纹的槽体,所述可调节连接柱通过旋转螺纹方式调节长度。
[0017]本技术的优势在于:
[0018]通过近红外光与紫外光的切换,能够使得采集装置在未使用时进行定期消毒。通过紫外光消毒能够对罩体进行全面杀菌,不留死角。
[0019]通过按压开关的设置,使得采集装置在穿戴好后,未接触好的光极的提示灯自动亮起,接触好的光极的提示灯不亮。
[0020]通过可调节连接柱能够调节光极的长度,能够单独调整每个光极的下压幅度,避免整体拉紧可调节罩体,个别光极压力过大形成的不舒适现象。
[0021]通过可调节罩体的开口设置,使得可调节罩体的弯曲弧度可调,使用不同的头型。
[0022]通过设置半封闭的外罩体,能够避免外界干扰,声音、视觉和自然光等,减少自然光里面近红外的干扰,更重要的是避免检查任务执行时外接打扰。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的简化模块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的光极结构的简化模块连接关系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光极的连接的电路图。
[0026]附图标记列表
[0027]10:外罩体;20:可调节内罩体;30:光极;40:接收光;31:可调节连接柱;32:光极基座;33:基座槽;34:按压开关;35:提示灯;36:切换开关;50:电源;51: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0029]本技术提供一种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也可以称为一种近红外脑功能检测装置。本技术还可以提供一种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的光极结构。本技术还可以提供一种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的电路结构。
[0030]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至少包括外罩体10、可调节罩体20、若干发光极30和用于接收近红外光线的若干接收极40。外罩体10呈头盔状,能够与可调节罩体20卡扣并相对固定。在穿戴好可调节罩体20后,外罩体10与可调节罩体20卡扣,能够避免外界干扰,声音、视觉和自然光等,减少自然光里面近红外的干扰,更重要的是避免检查任务执行时外接打扰。
[0031]可调节罩体20优选为网状罩,其材质可以设置为绝缘金属网,也可以设置为织物网。或者,可调节罩体20为可轻微形变的塑料头罩。
[0032]优选地,外罩体10与可调节罩体20卡扣,外罩体10的内侧面与可调节罩体20之间存在间隔空间,便于光极以及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至少包括外罩体(10)、可调节内罩体(20)、若干光极(30)和若干接收光极(4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内罩体(20)上设置有若干光极(30)和若干接收光极(40),其中,若干所述光极(30)内至少包括红外灯珠与紫外灯珠,所述红外灯珠和紫外灯珠通过并联且支路可切换的电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若干接收光极(40)与电源电连接,所述可调节内罩体(20)以可拆卸地方式与所述外罩体(10)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极(30)通过可调节连接柱(31)设置在所述可调节内罩体(20)上,其中,所述可调节连接柱(31)以可调节长度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可调节内罩体(20)上的光极基座(32)上,使得光极(30)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距离可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内罩体(20)上设置有弧形可卡固的基座槽(33),所述光极基座(32)以可滑动的方式在所述基座槽(33)上移动并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极(30)与可调节连接柱(31)之间设置有按压开关(34),所述按压开关(34)与至少一个提示灯(35)并联连接;在所述光极(30)与可调节连接柱(31)之间存在压力的情况下,所述按压开关(34)通电使得所述提示灯(35)短路且不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峻巍刘海杰吕晓东韩博张萌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