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径顶管内施工移动平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718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管径顶管内施工移动平台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水平于地面设置;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两侧,竖直方向形成有多个相隔开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可供施工管线通过及设备的安放;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以使所述支撑架及连接的所述固定架整体可在所述管道内进行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支撑架可供施工人员站立进行施工,位于施工人员两侧的容置空间可安放各种仪器设备,便于施工人员拿取使用,施工上更加节省时间,仪器设备的管线可通过容置空间内圆形筒状结构摆放固定,不会与泥浆水或管道内废水接触,对仪器设备产生影响造成损坏,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也得以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也得以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也得以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管径顶管内施工移动平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顶管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管径顶管内施工移动平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因为管道呈圆形状,管道内泥浆、泥浆管道、通风管道、照明管道、电力管道等无特殊固定位置,只能堆积在管道底部,各种设备容易受泥浆浸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人员在泥浆中行走,容易滑倒、受伤,施工过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3]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告号为CN212616721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机械顶管施工维修车,所述施工维修车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可适于承载人员;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行走轮,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且所述行走轮可与机械顶管的内壁面相接触,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
[0004]现有技术中,承载板供施工人员站立,维修用的各种仪器设备也只能放在承载板上,不便于人员使用。而且承载板承载仪器设备数量有限,只能通过往返管道拿取设备,会浪费大量时间。且各种通风管线、照明管线、电力管线堆积在脚下,对施工人员的施工会造成影响,还容易与施工人员发生缠绕,致使施工人员滑倒、受伤。安放在承载板上的管线,还容易与管道内废水泥浆水等液体接触,会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或者造成漏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承载设备的数量有限拿取设备浪费时间、不便于施工人员取用、对仪器设备会造成影响或损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够承载多种设备、便于施工人员拿取使用、不会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设备。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管径顶管内施工移动平台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大管径顶管内施工移动平台装置,包括:
[0008]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水平于地面设置;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两侧,竖直方向形成有多个相隔开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可供施工管线通过及设备的安放;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以使所述支撑架及连接的所述固定架整体可在所述管道内进行移动。
[0009]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大管径顶管内施工移动平台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架、行走装置。支撑架为金属板或者硬度较高的木板,固定架为一体焊接而成的框架,固定架通过焊接或可拆卸的螺纹连接、卡接等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架的四角向上设有立杆,立杆上设有孔洞,可与固定架通过铁丝捆绑、卡接等方式进行固定,以提高固定架与支撑架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容置空间内还设有圆形筒状结构,圆形筒状结构可供施工设备的管线通过,避免管线乱放乱搭占用空间。行走装置与支撑架底部焊接或可拆卸连接,可
拆卸连接为螺纹连接、卡接等。行走装置可为固定板及滑轮结构,固定板与滑轮之间还设有伸缩杆,以调整滑轮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整体装置在管道内的位置。行走装置还设有手动锁定杆,手动锁定杆设置在支撑架底部与滑轮结构连接,沿着一定方向推动,可将滑轮锁定,使行走装置固定在管道内,无法移动,避免因设备倾斜导致装置整体在管道内失衡滑动,产生意外。
[0010]由此可见,支撑架可供施工人员站立进行施工,位于施工人员两侧的容置空间可安放各种仪器设备,便于施工人员拿取使用,施工上更加节省时间,仪器设备的管线可通过容置空间内圆形筒状结构进行摆放固定,不会与管道内泥浆水或废水接触,不会对仪器和设备造成损坏。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也得以保障。行走装置的伸缩结构可改变装置整体在管道内的位置及高度,便于人员对较高点位的施工。多处可拆卸连接便于装置拆卸、组装及运输,装置周转使用率较高。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大管径顶管内施工移动平台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架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数量为多组,可通过抽拉与所述固定架分离,以使相隔开的所述容置空间成为一个整体。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架两侧自上至下设有多组滑道,分隔板可在滑道上抽拉滑动,在分隔板抽拉方向上还设有拉环,便于将分隔板从固定架上拉出,其中分隔板为铝合金板。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置空间两侧的所述固定架相对位置上设有多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对所述分隔板进行支撑,通过改变所述分隔板在所述固定件两侧的安装位置,从而改变所述容置空间的尺寸,以适配不同尺寸的施工设备。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件为角钢或U形钢,至少存在一侧边对分隔板进行支撑,固定件自上至下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固定架上,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固定。分隔板底部还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两端与固定架进行连接,进一步提高两者的耦合强度,使其能够承载较重的设备。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两侧,以使两侧所述固定架之间形成有可供施工人员行走通过的行走通道。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架与支撑架的连接处设有加强件,加强件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与两者连接,三者形成三角形连接关系,以提高固定架与支撑架的耦合强度。行走通道在通道口两侧设有护栏,支撑架及固定架上设有滑道,护栏可在滑道上进行滑动,通过滑动护栏可对行走通道进行防护遮挡,防止施工人员摔倒跌落受到伤害。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装置为滑轮组结构,所述行走装置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支撑架底部中心位置,其余结构位于所述支撑架两侧,以对所述固定架进行斜支撑。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滑轮组数量至少设置三组,其中一组设在支撑架底部中心位置,剩余两组设在支撑架两侧对应位置上,每个滑轮组由成对的滑轮组成。用于斜支撑的行走装置,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另一端可进行移动调整方向,以适配圆弧形状的管道内壁,在调整好位置后,通过锁定装置固定。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装置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以使所述支撑架底部与所述管道形成有可供泥浆废水流出的通道。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行走装置与支撑架之间还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为伸缩结构,通过柱体的伸缩,以改变支撑架在管道内的位置及高度,支撑柱上面设有插孔可与插杆组合使用,从而将伸缩后的柱体进行固定。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固定架为可拆卸连接,两者材质为铝合金。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架与固定架为可拆卸的螺纹连接、卡接等,支撑架整体为U形结构,侧边及底边与固定架连接固定,以提高两者的耦合强度,其中侧边结构有一定高度可对固定架进行支撑夹装,防止固定架从支撑架两侧脱落,对管道造成损坏。
[00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架之间的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防滑板。
[0025]在该技术方案中,防滑板为表面设有橡胶垫的轻质金属板或木质板,在板体四角处设有卡扣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
[002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管径顶管内施工移动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水平于地面设置;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两侧,竖直方向形成有多个相隔开的容置空间(201),所述容置空间(201)可供施工管线通过及设备的安放;行走装置(3),所述行走装置(3)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底部,以使所述支撑架(1)及连接的所述固定架(2)整体可在所述管道(4)内进行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管径顶管内施工移动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设有分隔板(202),所述分隔板(202)数量为多组,可通过抽拉与所述固定架(2)分离,以使相隔开的所述容置空间(201)成为一个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管径顶管内施工移动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201)两侧的所述固定架(2)相对位置上设有多组固定件(203),所述固定件(203)对所述分隔板(202)进行支撑,通过改变所述分隔板(202)在所述固定件(203)两侧的安装位置,从而改变所述容置空间(201)的尺寸,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敏张自强罗利周吉日刘卫华杨世勇贾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