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斌奇专利>正文

便捷式高楼逃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16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便捷式高楼逃生器。现有高楼逃生器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和紧急情况下使用不方便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框架、钢丝、中空钢丝盘和液压阻尼减速机构,钢丝盘设置于外框架内部,钢丝一端与钢丝盘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钢丝通孔,液压阻尼减速机构置于钢丝盘中空内腔中,在下降过程中由液压阻尼减速机构产生阻尼实现逃生器的平稳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结构紧凑、造价低廉且实现了下降过程平稳快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逃生器领域,尤其与一种便捷式高楼逃生器有关。
技术介绍
伴随着高层建筑的日趋增多,高楼逃生器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以备发生意 外或紧急情况时能快速安全的逃生。现有的高楼逃生器的核心部分就是减速机构,公知的 减速机构大致有以下几种1、摩擦式减速结构,其原理是依靠摩擦材料产生摩擦力从而达 到减速的效果,这种摩擦结构容易产生大量热量,易导致摩擦力的不稳定或消失;2、间歇 步进式减速结构,其原理是通过齿轮或蜗杆涡轮减速在单向制动装置的配合下,通过人工 操作以间歇步进滑落的方式滑落到地面,这种结构的逃生器不方便于小孩、老人和伤者的 操作且下降过慢不能快速逃生;3、电磁阻尼式减速结构,其原理是依靠人体重量在下降过 程中带动发电机发电,再依靠电力使磁粉制动器产生制动阻力,这种结构造价昂贵,不易推 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结构紧凑、造价低廉、平 稳快速的逃生器,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便捷式高楼逃生器,包括外框架、钢丝和中空钢丝盘,外框架呈四方形由钢丝限位 杆、手柄和左、右两块框架板端部连接组成,钢丝限位杆中部设置钢丝通孔,钢丝盘设置于 外框架内部,钢丝一端与钢丝盘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的钢丝通孔,其特征是所述的 逃生器还包括设置于钢丝盘中空内腔中的液压阻尼减速机构,该液压阻尼减速机构包括两 个液压阻尼缸、三角臂、支架、转轴和复位装置,三角臂固定安装于转轴可以随转轴同步旋 转,转轴与钢丝盘固定连接可以随钢丝盘同步旋转,支架一侧与所述的右框架板固定连接, 另一侧设置轴孔,左框架板中部设置有通孔,转轴穿装于支架上的轴孔和左框架板中部的 通孔;每个液压阻尼缸包括缸体、缸盖、活塞和活塞杆,缸盖盖装于缸体,缸盖和缸体底部都 设置有活塞杆滑移孔,活塞杆穿装于活塞杆滑移孔形成密闭液压腔,活塞杆固定于所述的 支架,活塞上设置两个直径不一样的轴向通孔,直径大的作为阀孔,直径小的作为阻尼孔, 活塞套装于活塞杆并位于液压腔内将液压腔分成两个腔室,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环盖,活 塞一侧靠近环盖,环盖可以堵塞所述的阀孔,环盖和活塞组成一个单向阀,活塞的另一侧的 活塞杆上固定安装限位挡圈限制活塞在活塞杆上的滑移距离,缸体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承压 爪;所述的三角臂三个角上分别设置有拨爪,所述的两个液压阻尼缸方向相反设置,三角臂 上的拨爪与缸体外表面的承压爪对应配合;所述的复位装置安装于所述的支架并与所述的 液压阻尼缸缸体连接,对缸体滑移后进行复位。 本技术使用时,钢丝头与高楼固定物固连或通过挂钩挂于高楼固定物,手拉 住手柄,还可以通过保险带将身体与手柄缠连;在人体下降过程中,人体直线运动通过钢丝 拉动钢丝盘旋转转化为钢丝盘的旋转运动,钢丝盘的旋转通过转轴带动三角臂旋转,三角臂旋转使拨爪拨压承压爪,承压爪受力使液压阻尼缸缸体上下滑移,活塞随之滑移抵靠于 环盖,环盖将阀孔堵塞使单向阀关闭,缸体滑移就会改变活塞两侧腔室的容积,容积的改变 会引起液体通过阻尼孔在两个腔室间流动,如此就将钢丝盘的旋转转化为液体的流动,由 于阻尼孔直径小,液体在阻尼孔中受到阻尼作用从而流速就不会太快,并且流速相对比较 稳定,使钢丝盘的旋转速度相对比较匀速,旋转速度也不会太高,那么人体下降速度不大且 比较恒速。当其中一个液压阻尼缸缸体滑移到极限位置时,缸体上的承压爪就会脱开三角 臂拨爪,此时,三角臂的另一个拨爪正好与另一个液压阻尼缸缸体上的承压爪接合,第二个 液压阻尼缸开始工作,第一个液压阻尼缸缸体在复位装置作用下开始复位滑移,活塞脱开 环盖,使阀孔打开,加速液体回流。两个液压阻尼缸方向相反设置,能够使承压爪与三角臂 拨爪形成配合作用,两个液压阻尼缸缸体一上一下交替运动,在人体整个下降过程中始终 有液压阻尼缸产生作用,下降速度能达到始终匀速平稳。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 征 所述的转轴轴线与钢丝盘中心线同轴,保证钢丝盘转动平稳。 所述的左框架板中部的通孔设置有挡圈,该挡圈套装于所述的转轴并间隔于左框 架板和所述的支架之间。 所述的支架截面呈开口横向的U形形成内腔,U形开口侧的支架壳体与右框架板 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的液压阻尼减速机构设置于支架内腔中,所述的活塞杆两端与支 架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用于支架与右框架板固定的螺钉为4个,每个上都安装轴承,轴承外圈触 靠于所述的钢丝盘内腔壁,起定心支撑作用。 所述的复位装置包括弹簧和弹簧导向杆,所述的液压阻尼缸缸体底部设置有弹簧 靠肩,弹簧导向杆固定安装于支架,弹簧套装于弹簧导向杆,弹簧上端抵靠于其中一个液压 阻尼缸缸体的弹簧靠肩,弹簧下端抵靠于另一个液压阻尼缸缸体的弹簧靠肩。 使用本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将人体直线降落运动通过钢丝和钢丝盘 旋转运动传递转化为液压阻尼减速机构液压阻尼缸内的阻尼液压流运动,实现了降落运动 平稳恒定快速;液压阻尼减速机构设置于钢丝盘内腔,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右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2的C-C剖视图。 图5是图3的D-D剖视图。 图6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手柄,2、右框架板,3、钢丝盘,4、钢丝,5、支架,6、弹簧,7、弹簧导向杆,8、 钢丝限位杆,9、钢丝通孔,10、左框架板,11、挡圈,12、转轴,13、三角臂,14、缸体,15、活塞 杆,16轴承,17、拨爪,18、承压爪,19、限位挡圈,20、活塞,21、缸盖,22、环盖,23、螺钉,24、阀 孔,25、阻尼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外框架、钢丝4、中空钢丝盘3和设置于钢丝盘 3的中空内腔中的液压阻尼减速机构,外框架呈四方形由钢丝限位杆8、手柄1、左框架板10 的端部和右框架板2的端部连接组成,钢丝限位杆8中部设置钢丝通孔9,钢丝盘3设置于 外框架内部,钢丝4一端与钢丝盘3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钢丝通孔9,液压阻尼减速机构包 括两个液压阻尼缸、三角臂13、支架5、转轴12和复位装置,三角臂13固定安装于转轴12 可以随转轴12同步旋转,转轴12与钢丝盘3固定连接可以随钢丝盘3同步旋转且转轴12 的轴线与钢丝盘3的中心线同轴,支架5 —侧与右框架板2通过4个螺钉23固定连接,每 个螺钉23上都安装轴承16,轴承16的外圈触靠于钢丝盘3的内腔壁,支架5另一侧设置轴 孔,左框架板10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设置有挡圈ll,转轴12穿装于支架5上的轴孔和左 框架板10中部的通孔,挡圈11套装于转轴12并间隔于左框架板10和支架5之间;每个液 压阻尼缸包括缸体14、缸盖21、活塞20和活塞杆15,缸盖21盖装于缸体14并且在缸盖21 和缸体1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缸盖21和缸体14的底部都设置有活塞杆滑移孔,活塞 杆滑移孔内设置有密封圈,活塞杆15穿装于活塞杆滑移孔并于密封圈形成密闭液压腔,活 塞杆15固定于支架5,活塞20上设置两个直径不一样的轴向通孔,直径大的作为阀孔24, 直径小的作为阻尼孔25,活塞20套装于活塞杆15并位于液压腔内将液压腔分成两个腔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便捷式高楼逃生器,包括外框架、钢丝(4)和中空钢丝盘(3),外框架呈四方形由钢丝限位杆(8)、手柄(1)、左框架板(10)的端部和右框架板(2)的端部连接组成,钢丝限位杆(8)中部设置钢丝通孔(9),钢丝盘(3)设置于外框架内部,钢丝(4)一端与钢丝盘(3)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的钢丝通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逃生器还包括设置于钢丝盘(3)中空内腔中的液压阻尼减速机构,该液压阻尼减速机构包括两个液压阻尼缸、三角臂(13)、支架(5)、转轴(12)和复位装置,三角臂(13)固定安装于转轴(12)可以随转轴(12)同步旋转,转轴(12)与钢丝盘(3)固定连接可以随钢丝盘(3)同步旋转,支架(5)一侧与所述的右框架板(2)固定连接,另一侧设置轴孔,左框架板(10)中部设置有通孔,转轴(12)穿装于支架(5)上的轴孔和左框架板(10)中部的通孔;每个液压阻尼缸包括缸体(14)、缸盖(21)、活塞(20)和活塞杆(15),缸盖(21)盖装于缸体(14),缸盖(21)和缸体(14)底部都设置有活塞杆滑移孔,活塞杆(15)穿装于活塞杆滑移孔形成密闭液压腔,活塞杆(15)固定于所述的支架(5),活塞(20)上设置两个直径不一样的轴向通孔,直径大的作为阀孔(24),直径小的作为阻尼孔(25),活塞(20)套装于活塞杆(15)并位于液压腔内将液压腔分成两个腔室,活塞杆(15)上固定设置有环盖(22),活塞(20)一侧靠近环盖(22),环盖(22)可以堵塞所述的阀孔(24),环盖(22)和活塞(20)组成一个单向阀,活塞(20)的另一侧的活塞杆(15)上固定安装限位挡圈(19),缸体(14)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承压爪(18);所述的三角臂(13)三个角上分别设置有拨爪(17),所述的两个液压阻尼缸方向相反设置,三角臂(13)上的拨爪(17)与缸体(14)外表面的承压爪(18)对应配合;所述的复位装置安装于所述的支架(5)并与所述的液压阻尼缸缸体(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静金斌奇
申请(专利权)人:金斌奇张晓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