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治疗电极组件、鼻炎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713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鼻炎治疗电极组件和鼻炎治疗装置,包括:一中空的输送管;刀头,所述输送管的远端固定于所述刀头的近端接口以连通所述刀头的内腔,所述刀头具有消融端面,所述消融端面上设置有消融通道;消融电极,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刀头的内腔,所述消融电极的消融部通过所述消融通道凸出于所述刀头的消融端面,所述消融电极通过功率电缆与所述鼻炎治疗电极组件的供电单元电连接;清洁单元,与所述刀头固定连接,消融操作过程中,受控于预设操作部,所述清洁单元的清洁部向目标位置输送预设液体以实现清洁目的。能够在消融治疗过程中通过清洁单元进行清洁,从而保证操作过程视野良好,提高手术便捷性和效率。提高手术便捷性和效率。提高手术便捷性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炎治疗电极组件、鼻炎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鼻炎治疗电极组件、鼻炎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慢性鼻炎影响全球约20亿人。症状包括鼻涕,鼻塞,鼻痒,打喷嚏。鼻炎的传统治疗包括使用局部鼻内类固醇,抗组胺药和抗胆碱能鼻腔喷雾等。药物治疗难以治疗的症状就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鼻腔扩容术、鼻腔副交感神经消融术。鼻腔副交感神经消融术主要针对翼管神经、鼻后神经主干、鼻后神经分支。其中翼管位置很深,处于蝶骨翼突的根部蝶窦的外下方,上颌窦后壁内侧,相当于鼻腔外侧壁的后面并与此平行,而鼻后神经来源于蝶腭神经节的翼管神经节后纤维及上颌神经的感觉纤维,主要经蝶腭孔进入鼻腔,属于翼管神经在鼻腔分布的末梢神经,分为鼻后上神经内侧支、外侧支及鼻后下神经,走行于鼻腔黏膜下,相对于翼管神经较易暴露但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导致出血,造成视野不清,使手术进展缓慢。因此临床上进行该手术时操作复杂,难度高,同时对术者的内镜技术及解剖知识要求较高,因而该手术的广泛开展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炎治疗电极组件,能够对覆盖后中鼻道中PNN(Posterior nasal nerve,鼻后神经)区域和沿着后下鼻甲的鼻腔粘膜部分输送能量进行精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清洁单元进行清洁,从而保证操作过程视野良好,提高手术便捷性和效率。
[0004]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炎治疗装置,能够对覆盖后中鼻道中PNN(Posterior nasal nerve,鼻后神经)区域和沿着后下鼻甲的鼻腔粘膜部分输送能量进行精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清洁单元进行清洁,从而保证操作过程视野良好,提高手术便捷性和效率。
[0005]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方案为:一种鼻炎治疗电极组件,包括:一中空的输送管;刀头,所述输送管的远端固定于所述刀头的近端接口以连通所述刀头的内腔,所述刀头具有消融端面,所述消融端面上设置有消融通道;消融电极,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刀头的内腔,所述消融电极的消融部通过所述消融通道凸出于所述刀头的消融端面,所述消融电极通过功率电缆与所述鼻炎治疗电极组件的供电单元电连接;清洁单元,与所述刀头固定连接,所述清洁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消融端面上的出水孔和吸水孔、穿设于所述输送管内部分别与所述出水孔和所述吸水孔连通的出水连接管和吸水连接管,消融操作过程中,受控于预设操作部,所述出水连接管通过所述出水孔向目标位置输送预设液体以实现清洁和/或降低消融阻抗目的,所述吸水连接管通过所述吸水孔将所述预设液体吸出以实现清洁目的。
[0006]优选的,所述出水连接管通过第一软管与预设液体的供给装置连通,所述吸水连
接管通过第二软管与吸引装置连通,所述吸引装置用于产生负压以实现通过所述吸水孔进行清洁。
[0007]优选的,所述操作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软管上的流量调节器,所述流量调节器的流量调节范围为0至预设阈值。
[0008]优选的,所述操作部为蠕动泵,所述第一软管卡接于所述蠕动泵的工作端,所述蠕动泵的工作端对所述第一软管进行交替挤压和释放以泵送预设液体,蠕动泵的所述工作端受控于一脚踏,以实现预设液体流量的控制。
[0009]优选的,所述消融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出水孔和所述吸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消融电极连接一个中性电极,所述出水孔和所述吸水孔对称设置于所述消融电极的两侧。
[0011]优选的,所述消融端面与所述输送管的轴线呈预设角度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输送管具有执行段和操作段,所述执行段具有第一直径和第一硬度,所述操作段具有第二直径和第二硬度,所述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硬度,所述执行段被配置为在预设强度外力下能够发生弯曲形变。
[0013]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方案为:一种鼻炎治疗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鼻炎治疗电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鼻炎治疗电极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系统主机,所述鼻炎治疗电极组件受控于所述控制系统主机对目标组织进行消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所述清洁单元,及时冲刷鼻腔分泌物,减少分泌物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同时保障术中视野清晰可见,减少对消融位置的误判,实现精准消融。
[0016]2、本技术清洁单元中的吸水孔、吸水连接管能够及时回收废水、废液等,防止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起到清洁作用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待消融部位的阻抗,从而能够扩大消融范围,也就是说,在消融能量特定的情况下,消融范围扩大之后,则单位面积的待消融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接收的消融能量将减小,有利于术者精细化控制。此外,所述清洁单元输送的预设液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供冷却作用,例如在两次消融间隙可以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冲洗消融后的组织区域起到快速降温的作用,防止因两次消融区域存在重合导致重合部位被过分消融,提高操作安全性的同时也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0017]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了使刀头便于伸入鼻腔,减少对鼻内镜的干涉,便于鼻内镜伸入鼻腔,将输送管设置为两段,即执行段和操作段,执行段被配置为在预设强度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弯曲,以便术者根据每个患者的鼻腔形状将所述执行段调整为合适的弯曲角度,有利于使所述消融端面充分接触目标组织,从而有利于精准消融提高操作灵活性。而操作段大直径、高硬度的设计,保证电极安全性。
[0018]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清洁单元的出水连接管和吸水连接管过度折弯导致清洁单元水路断开,所述消融端面与所述输送管的轴线呈预设角度设置,从而减少医生对电极导杆的折弯角度,便于深入鼻腔,有利于出水孔将预设液体精准冲刷需要位置。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鼻炎治疗电极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鼻炎治疗电极组件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刀头的机构图及温度传感器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输送管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鼻炎治疗装置组成示意图;
[0024]图6为人体鼻腔结构。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001

后上外侧鼻神经;002

后下外侧鼻神经;101

刀头上盖;102

刀头下盖;1021

消融端面;1022

消融通道;1023

出水孔;1024

吸水孔;103

消融电极;1031

第一电极;1032

第二电极;2

输送管;201

绝缘膜;20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炎治疗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空的输送管;刀头,所述输送管的远端固定于所述刀头的近端接口以连通所述刀头的内腔,所述刀头具有消融端面,所述消融端面上设置有消融通道;消融电极,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刀头的内腔,所述消融电极的消融部通过所述消融通道凸出于所述刀头的消融端面,所述消融电极通过功率电缆与所述鼻炎治疗电极组件的供电单元电连接;清洁单元,与所述刀头固定连接,所述清洁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消融端面上的出水孔和吸水孔、穿设于所述输送管内部分别与所述出水孔和所述吸水孔连通的出水连接管和吸水连接管,消融操作过程中,受控于预设操作部,所述出水连接管通过所述出水孔向目标位置输送预设液体以实现清洁和/或降低消融阻抗目的,所述吸水连接管通过所述吸水孔将所述预设液体吸出以实现清洁目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炎治疗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连接管通过第一软管与预设液体的供给装置连通,所述吸水连接管通过第二软管与吸引装置连通,所述吸引装置用于产生负压以实现通过所述吸水孔进行清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炎治疗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软管上的流量调节器,所述流量调节器的流量调节范围为0至预设阈值。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炎治疗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闯李亚磊孔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祺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