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11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包括分离机构及进水机构;分离机构包括分离罐、第一挡油板及电导率检测件,分离罐内具有一分离腔,所述分离罐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分离罐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挡油板固定于所述分离腔内,以在所述分离腔的下部形成第一过水通道;进水机构用于将水电站集水井内的水抽吸至所述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一分离腔内的油膜高度到达检测头的高度处时,检测头可通过油膜的电导率判断油膜到达,此时,开启第一排油阀,使油被从第一排油口排出,从而可使第一排油口排出的油液中的水含量大大降低,降低了后续的油污处理装置负荷。负荷。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电站集水井是水电站厂房最低处所设置的收集各种废水的井,集水井中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油脂成分,为了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在将集水井中的废液排出前需要对集水井中的油脂和水进行分离。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吸油泵将悬浮在水面上的油污抽吸,实现油水分离(如申请号为CN202120432647.7的中国技术专利),然而,在抽吸油污时,很多时候无法准确判断油膜的厚度,导致抽吸油污的同时,也抽吸了大量的水,从而导致后续的油污处理装置负荷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的油水分离装置无法准确判断油膜厚度、导致油水分离效果差,分离出的油液中水含量较高、后续油污处理负荷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包括分离机构及进水机构;
[0006]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分离罐、第一挡油板及电导率检测件,所述分离罐内具有一分离腔,所述分离罐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分离罐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挡油板固定于所述分离腔内,以在所述分离腔的下部形成第一过水通道,所述第一挡油板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第一分离腔,所述第一挡油板与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第二分离腔,所述分离罐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的第一排油口,所述第一排油口上设置有第一排油阀,所述电导率检测件包括检测头及检测件主体,所述检测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腔内、且所述检测头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排油口的高度相等,所述检测件主体用于检测所述检测头所在位置的液体的电导率;
[0007]所述进水机构用于将水电站集水井内的水抽吸至所述进水口。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泵、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电站集水井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泵的进口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过滤篮,所述过滤篮设置于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的下方。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罐的内壁上固定有挂耳,所述过滤篮挂设与所述挂耳上。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二挡油板固定于所述
第二分离腔内,所述第二挡油板与所述第一挡油板之间形成次级分离腔,所述第二挡油板与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三级分离腔,所述分离罐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次级分离腔连通的第二排油口,所述第二排油口上设置有第二排油阀。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第一挡泥板,所述第一挡泥板固定于所述次级分离腔内,以在所述次级分离腔的上部形成第二过水通道。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罐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的第一排泥口,所述第一排泥口上设置有第一排泥阀。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第二挡泥板,所述第二挡泥板固定于所述三级分离腔内,以在所述三级分离腔的上部形成第三过水通道。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罐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三级分离腔连通的第二排泥口,所述第二排泥口上设置有第二排泥阀。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油口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排油口的高度相等。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通过进水机构将水电站集水井内的水抽吸至所述进水口从而进入第一分离腔内,由于油的比重小,因此,第一分离腔内的水中的油漂浮于上方,持续通入水,当第一分离腔内的油膜高度到达检测头的高度处时,检测头可通过油膜的电导率判断油膜到达,此时,开启第一排油阀,使油被从第一排油口排出,当油被排尽后,检测头检测到较高的电导率,从而判断水面高度已到达第一排油口处,关闭第一排油阀,直到再次检测到油膜的到达,从而可使第一排油口排出的油液中的水含量大大降低,降低了后续的油污处理装置负荷。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的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的俯视图(省略进水泵);
[0020]图中:1

分离机构、11

分离罐、111

出水口、112

第一过水通道、113

第一分离腔、114

第一排油口、115

挂耳、116

次级分离腔、117

三级分离腔、118

第二排油口、1191

第一排泥口、1192

第二排泥口、1193

第三排泥口、121

第一挡油板、122

第二挡油板、13

电导率检测件、131

检测头、132

检测件主体、141

第一排油阀、142

第二排油阀、15

出水阀、16

过滤篮、171

第一挡泥板、172

第二挡泥板、181

第一排泥阀、182

第二排泥阀、183

第三排泥阀、2

进水机构、21

进水泵、22

进水管、23

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包括分离机构1及进水机构2。
[0023]所述分离机构1包括分离罐11、第一挡油板121及电导率检测件13,所述分离罐11内具有一分离腔,所述分离罐11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分离罐11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出水口111,出水口111上设置有出水阀15以控制出水
速度,所述第一挡油板121固定于所述分离腔内,以在所述分离腔的下部形成第一过水通道112,所述第一挡油板121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第一分离腔113,所述第一挡油板121与所述出水口111之间形成第二分离腔,所述分离罐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分离腔113连通的第一排油口114,所述第一排油口114上设置有第一排油阀141,所述电导率检测件13包括检测头131及检测件主体13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机构及进水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分离罐、第一挡油板及电导率检测件,所述分离罐内具有一分离腔,所述分离罐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分离罐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挡油板固定于所述分离腔内,以在所述分离腔的下部形成第一过水通道,所述第一挡油板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第一分离腔,所述第一挡油板与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第二分离腔,所述分离罐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的第一排油口,所述第一排油口上设置有第一排油阀,所述电导率检测件包括检测头及检测件主体,所述检测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腔内、且所述检测头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排油口的高度相等,所述检测件主体用于检测所述检测头所在位置的液体的电导率;所述进水机构用于将水电站集水井内的水抽吸至所述进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泵、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电站集水井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泵的进口连通,所述进水泵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过滤篮,所述过滤篮设置于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电站集水井油水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建斌张晓峰汪焕江包启林安康主草董继红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碌曲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